趙偉韜 劉曉霞 侯陽 邢杰西
摘要:廢棄鐵路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對其進行改造與再利用具有突出的現(xiàn)實價值。格式塔心理學在景觀空間設計中具有獨到的優(yōu)勢。以設計實例闡述格式塔知覺組織原則在廢棄鐵路景觀營造中的應用,以期為廢棄鐵路景觀營造理論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廢棄鐵路;格式塔心理學;知覺組織原則;景觀
中圖分類號:TU985.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61(2016)04-0009-05
如今,廢棄鐵路遺留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各個地區(qū),這是城市化快速進程和后工業(yè)時代的產物。廢棄鐵路承載了人類對工業(yè)發(fā)展的珍貴記憶,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其歷史價值需要引起人們的珍視從而進行挖掘研究,而其突出的改造與再利用的現(xiàn)實價值同樣不可小覷。格式塔心理學及其理論已在多個學科范疇得以運用。本課題將格式塔心理學的知覺組織原則應用于廢棄鐵路景觀營造中,從多個方面開啟廢棄鐵路景觀營造理論研究的新篇章。
1 廢棄鐵路景觀營造的意義
廢棄鐵路目睹了幾輩人的成長,同時也見證了一個地區(qū)工業(yè)時期的輝煌。它是工業(yè)歷史的沉淀,承載了人們太多兒時的記憶。每每乘車壓過廢棄的鐵軌,人們的思緒都會隨著身體的顛簸游離到“沿著鐵軌走鋼絲”的年紀。那時鐵路沿線芳草萋萋,而此時的鐵路沿線滿目瘡痍、垃圾遍地。曾經為人類歷史文明做出巨大貢獻的鐵路隨著使命的完結而失去了昔日的風采,淪為了該地區(qū)的垃圾死角,成為人們心中的厭惡之地。同時,鐵軌所占用的土地也因此而荒廢,尤其對于寸土寸金的城市來講無疑是資源的最大浪費。因此,對廢棄鐵路的再利用意義重大,對其進行景觀營造亦是變相地對廢棄鐵路進行保留,以滿足人們對往事的追憶,引發(fā)人們對工業(yè)歷史遺跡的緬懷,進而提升保護意識[1],使廢棄鐵路因功能的轉變而得以復蘇。
2 格式塔知覺組織原則
格式塔心理學誕生于1912年,在德國興起,是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后來在美國廣泛傳播和發(fā)展,主要代表是阿恩海姆(M.Wertheimer)、卡夫卡(K.Koffka)和科勒(W.Kohler)[2]。在格式塔心理學中,“形”既不是指一般所說的外物的形狀,也不是藝術理論中籠統(tǒng)指的形式,而是指經由知覺活動組織過的經驗中的整體,也就是說,任何“形”都是知覺進行了積極組織或建構的結構或功能,而不是客體本身就有的[3]。
對于知覺的中心思想,格式塔心理學認為:知覺是有組織結構的、有意義的整體,人只要一看到一種事物,在大腦中就會自然而然地、直接地產生關于它的知覺結構,而無需對組成這種事物的各個部分逐一進行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聯(lián)想組合而成。而這種可以產生知覺的一系列原理就是所謂的組織原則。格式塔心理學知覺組織原則包括圖底原則、鄰近性原則、相似性原則、延續(xù)性原則和完形性原則。
3 格式塔知覺組織原則在廢棄鐵路景觀營造中的應用
3.1 圖底關系原則
在一定的視覺范圍內,那些明顯的視覺元素會成為圖形;而相對隱晦的視覺元素則被人眼視為背景。著名的《魯賓之杯》(如圖1所示),黑色與白色的轉換,人臉與高腳杯的轉換,主要在于人的注意力在哪。通常狀態(tài)下,圖形與背景的區(qū)分度越明顯,圖形就越易被人眼明確捕捉到;反之,人眼就越難將背景與圖形區(qū)別開。
因此,在設計中要注意圖形與背景的關系,既要有重點,又要和諧統(tǒng)一,這與園林形式美的多樣統(tǒng)一原則又有異曲同工之妙。圖形的組合可以大大增加形象的多樣性和識別性,這一原則充分利用了人們的好奇心,趣味性十足,遠看是一幅有趣的圖形,近看卻是精致的節(jié)點。如果在設計中注意此原則,將妙趣橫生。
就廢棄鐵路而言,單純的線性鐵路也許并無太多美觀可言,要想在視覺上對游人產生美的“刺激”,使游人達到高強度的審美愉快,就需在線性的“平淡”中突出“非凡”,在視覺上打斷無盡的延續(xù)。因此,在整個廢棄鐵路的景觀營造中,縱向的高差是必不可少的,游人站在高處才能掌握廢棄鐵路沿線的整體效果,而這高處的平臺則可以充分利用廢棄的值班室屋頂或出站天橋以及一切高出鐵道的平臺。在鐵道的岔道口或拐彎處,結合植物設計出有趣的圖形,從而使游人在游覽中無論遠觀還是近賞都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步移景異,不同角度形成的景觀差異,也會引起心理感受的不同。在室外景觀中,植物與建筑的圖底關系最為明顯,例如杭州江墅鐵路遺址公園(如圖2所示),鐘樓、候車室、火車頭和部分鐵軌等設施都是依據(jù)歷史資料還原而成的,現(xiàn)已建成杭州市唯一獨具特色的鐵路遺址公園。公園的拱形大門(如圖3所示)造型簡單,在綠色的樹木的背景下易于識別,即使游客在遠處看不清門匾上的字跡時,也可以感知這是一處入口、一扇門。在綠色背景樹的陪襯下,大門異常雄偉高大,灰白色的拱架與綠色相搭,顯得莊重沉穩(wěn)。游客還未走入公園,就已領悟到建造這座公園的意義所在了。
3.2 近性原則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在視覺形成過程中,距離相對較短或互相鄰近的視覺元素(可以是空間上的,也可以是時間上的),容易被人眼視為整體,即一起被感知。如圖4所示,人們的感覺是三行縱列的圓圈而不是一個大的集合體。
依據(jù)接近性或鄰近性原則,可以通過拉近某些對象之間的距離或拉開與其他對象的距離,使它們在視覺上成為一組,而不需要分組框或者可見的邊界,從而減少景觀中視覺凌亂感[4]。
就廢棄鐵道而言,在沒有拐彎和岔道的地方,其景觀一定讓人乏味,易產生視覺疲勞。構成鐵路景觀的要素(如樹木、建筑、花卉、雕塑等)在視覺聯(lián)系方面或者在功能方面必定有著相關性。例如,休息座椅應放置在遮陰的樹下,這是一種設計習慣,同時也符合人們的生活習慣,由于二者位置很近,座椅與樹就被視為一個整體。叢植的植物按照不等株行距離疏疏密密地散植在綠地中,構成特色植物組團,而不是均勻地種在綠地上,這也符合鄰近性原則。沈陽萬科新榆公館(如圖5所示)的舊址是沈陽新榆火車站,在園區(qū)的景觀設計中,鐵軌、站臺等鐵路元素依舊保留,這也成為萬科新榆公館的一大特色。在新榆公館中,鐵軌、月臺、拖車距離較近,因此被視為一個整體,還原了新榆火車站的往日風采(如圖6所示)。
3.3 相似性原則
相似性原則,即視覺元素中有相同的形狀、質感、方向,相等的大小,類似的顏色、亮度等,無論它們是否緊挨在一起,常有被知覺成一體的視覺習慣。如圖7所示,實心圓與空心圓給人感覺存在某種特定的聯(lián)系,在觀察過程中,人們的直觀印象是實心圓成一行空心圓成一行,而不是實心圓與空心圓交替成列。格式塔理論認為,藝術形式的整體性高于局部元素的相加,體現(xiàn)這種整體性的前提是景觀各個元素的統(tǒng)一,也就是說,必須在具備共同特質的前提下,各個景觀元素才能被納入這個“整體”的體系[5]。
廢棄鐵路的改造中,在接近性原則的基礎上可以再應用相似性原則,每一組的造型中要有相同的元素或類似感覺的部分,它們可以是相同的大小或朝著相同的方向、種植相同的植物或是相同顏色的花卉、相同的形狀或是相同的高度,這樣才可以使不同的組形成一個大的整體。因為人們總是認為相似的東西有著某種內在的聯(lián)系,因此為了景觀看起來更加富有條理性和凝聚力,可以使用相似性原則。東莞常平鐵路公園(如圖8所示),放眼望去,到處都洋溢著具有常平特色的藝術、文化氣息,充滿著生機與活力。這里同時也是各個啤酒廠商進行展銷的地方,因此在園區(qū)中可以見到很多與啤酒相關的小品,雖然它們分布在園中各處,并不存在隸屬關系,可是游客依舊將它們視為一個整體,因為它們有相似的元素——啤酒桶(如圖9所示)。
3.4 延續(xù)性原則
延續(xù)性原則是指人的眼睛總是會隨著相鄰近的視覺元素依次看下去,并在大腦中知覺成連續(xù)的線性影像(如圖10所示)。這些視覺元素既可以是輪廓清晰的形狀,也可以是漸變的顏色或明暗度。如果視覺元素暢通有序,那么在人腦中留下的線性影像也將是輕松舒緩的,從而達到舒適的視覺效果。延續(xù)性最強大的作用就是在設計中無需再為實現(xiàn)視覺的完整性而使視覺元素密不透風地連接起來,它是“斷開的”連續(xù),并帶有動態(tài)的傾向,為連續(xù)的線性景觀增添了靈活性和開放性,并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視覺空間。
在接近性和相似性原則的基礎上,將樹球、座椅等看成是圖中的點,根據(jù)延續(xù)性原則使點上下波動,游人的眼睛會隨著點的流動造成視覺流動的舒暢,產生行云流水之感,使鐵軌在人的心理上柔滑起來。同樣,利用花草樹木的顏色或其他景觀要素應用此原則排布點綴,那么鐵軌的組合形式就不會拘泥于一種,整體景觀輕松活潑。
廣西省合山市有一條自2010年就停止運營的運煤專線鐵軌,如今已被打造成一條“百年老礦十里畫廊”。為了給游客更好的審美愉悅,當?shù)厝诉€在整條長達8.3 km的鐵路沿線種上了鮮花,建設成為“十里花廊”。不但有鮮花,還將鐵軌環(huán)繞在一道道色彩繽紛的拱門之中,各拱門之間都有一段距離,游人隨著彩色的拱門一直看下去,由于延續(xù)性原則便產生了“彩虹隧道”的錯覺(如圖11所示)。封閉的隧道會讓人壓抑甚至窒息,相比之下,開放的隧道讓人精神振奮,充滿朝氣與活力。
3.5 完形性原則
完形性原則是指人眼自覺地把各個視覺元素看成是閉合的、緊密聯(lián)系的整體,將不完整的視覺元素在知覺上補充完整,即人類視覺有將不完整的形態(tài)使之完整的趨勢。在畫家杰姆斯創(chuàng)作的《達摩契狗》(如圖12所示)這幅由黑色斑點構成的畫中,由于完形性原則,一只斑點狗的形象被識別出,雖然狗身上的斑點在光斑中若隱若現(xiàn)。
鐵路沿線景觀呈帶狀,其節(jié)點的位置舉足輕重。由于帶狀景觀范圍狹長,在視覺中心的設定上存在一定難度,因此通常情況下該景觀節(jié)點都是安排在線形的開端與結尾。換言之,鐵路沿線景觀無法讓游人將整個景觀的全部信息收入眼底,而需經過一段距離的積累才能獲得最終的感受,所以入口和出口要相互呼應,使景觀串聯(lián)起來,讓游人自己對整體景觀進行完形。對于殘缺的事物,人們總是在猜測它原來的模樣,在小品的設計上創(chuàng)造出殘缺美,可以給游人留下想象的空間。天津萬科水晶城(如圖13所示)是在天津玻璃廠舊址上建造起來的,其中的鐵軌依然保留。在水晶城的廢棄鐵軌上有一處小品引人注目,廢舊的拖車上傾斜地放置著不完整的雙人床、兩套被褥、三只拖鞋、破損的縫紉機等(如圖14所示),這些殘缺的生活物品一下在讓人回到20世紀50—60年代。人們看到這些不禁會想:那只拖鞋去哪了?這個家發(fā)生了什么?在道路鋪裝上,利用不同顏色或不同質感的材質鋪裝出若隱若現(xiàn)的圖形,趣味十足。并在此設置休息空間,游人可駐足猜想,而不是走馬觀花式地一味向前,沒有回味的過程,避免了在線性景觀中產生審美疲勞。
4 結語
景觀的營造應符合大眾的心理審美,而不是一味地標新立異。格式塔心理學在景觀空間設計中具有獨到的優(yōu)勢,西方國家的空間設計師已經在景觀設計中廣泛應用格式塔理論。格式塔心理學在各個藝術領域的成功應用,無疑為園林景觀營造的理論方法提供了一個新的出路。園林景觀作為國內外發(fā)展迅速的新型綜合學科,除涉及到美學、藝術學、生態(tài)學等學科外,心理學也是其相當重要的學科要素。格式塔心理學的知覺組織原則完全適用于景觀的設計,將此原則應用于廢棄鐵路景觀營造中,不僅可以解決廢棄鐵路的去向問題,更會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生態(tài)效益等,有利于打開廢棄鐵路景觀營造理論研究的新局面,為廢棄鐵路景觀的營造提供可借鑒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馮艷.滁州中心地段廢棄鐵路區(qū)域景觀規(guī)劃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1.
[2] 林玉蓮,胡正凡.環(huán)境心理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0.
[3] 成志軍,林曉妍.格式塔理論在建筑美學中的應用[J].土木建筑與環(huán)境工程,2003,25(5):12-15.
[4] 張一寧.認知與設計——理解UI設計準則[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10.
[5] 秦頌.格式塔理論在公路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水運,2010,10(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