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建勇
【摘要】 目的 探究凝聚胺技術在輸血檢驗中的優(yōu)越性。方法 370例血液樣本, 選擇凝聚胺技術與常規(guī)技術實施交叉配血, 對其結果對比分析, 并檢測74例疑難血樣。結果 與常規(guī)技術相比, 凝聚胺技術的靈敏性更顯著, 能夠對免疫球蛋白G(lgG)抗體快速的檢出。結論 與常規(guī)技術相比, 凝聚胺技術的靈敏度較高, 反應迅速, 操作便捷, 對輸血中溶血性輸血反應具有預防作用, 在臨床上值得大力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凝聚胺技術;輸血檢驗;優(yōu)越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187
現(xiàn)階段, 凝聚胺技術被廣泛應用在不完全抗體的檢測中, 與鹽水法等常規(guī)技術相比, 其具有操作便捷、靈敏度較高等多種優(yōu)勢, 且輸血檢驗效果明顯高于常規(guī)技術。凝聚胺技術對不完全抗體的檢測, 多應用在抗體篩選等方面, 并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抗體中得到廣泛利用[1]。本研究探究了凝聚胺技術在輸血檢驗中的優(yōu)越性,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采集的370例血液樣本, 其中輸血中配血不合格的血液樣本、輸血中存在抗體需要反復輸血的血液樣本、正常獻血與輸血反應者的血液樣本分別有170、175、25例。
1. 2 方法 試劑與設備:離心機(日產(chǎn)SeromaticⅡ型), 試管(12 mm×75 mm), 凝聚胺(瑞士達亞美公司), 葡萄糖(東北制藥廠, 分析純), 疊氮鈉(上海城關化工廠, 化學純), 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成都化學試劑廠, 分析純), 檸檬酸三鈉(北京化工廠, 分析純), 氯化鈉(成都臨江化工廠), 抗AB與抗-D型血清(本院自制)。試劑配制的過程中, 按照《輸血醫(yī)學》中對凝聚胺的配制方法的要求配制, 常規(guī)技術按照《血型工作手冊》中對鹽水介質等要求配制。
2 結果
2. 1 凝聚胺技術特異性與非特異性凝聚與凝聚消失時間 全部血液標本特異性凝聚都在180 s內全部未消失;200例非特異性凝聚消失時間在5~10 s, 170例非特異性凝聚消失時間在11~20 s, 全部血液標本的非特異性凝聚都在180 s內消失。見表1。
2. 2 凝聚胺技術與常規(guī)技術對疑難配血、輸血反應以及抗體篩選的比較 凝聚胺技術檢測出74例疑難血液樣本, 其中包括存在抗體又反復輸血、正常獻血和輸血反應者以及配血不合格, 其和木瓜醇以及鹽水介質等常規(guī)配血技術的比較, 見表2。
2. 3 凝聚胺技術與常規(guī)技術對疑難標本檢出抗體情況比較 在對青霉素抗體標本進行鑒定的過程中, 采用常規(guī)技術對 2+凝聚進行識別, 應在顯微鏡的指導下密切觀察;在采用凝聚胺技術的過程中, 對 2+凝聚識別時只需要用肉眼直接觀察便可, 并且其結果準確性無誤差。另外, 在對 Rh抗體標本鑒定的過程中, 采用凝聚胺技術采集的血清量較少, 占常規(guī)方法使用量的10%。見表3。
3 討論
現(xiàn)代臨床對同種反應在對輸血后有效性的作用給予重視, 通常在輸血完成后, 機體免疫系統(tǒng)會傷害抗原細胞, 甚至會產(chǎn)生溶血性輸血反應,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直接的不利影響[2], 因此, 在對患者輸血治療的過程中, 需要對同種反應的出現(xiàn)給予充分重視, 臨床上對輸血檢驗技術較多, 主要有凝聚胺技術、抗球蛋白試驗法以及酶法等, 其均可以對不完全抗體進行檢測, 凝聚胺技術與抗球蛋白試驗法、酶法等常規(guī)技術相比, 存在顯著的優(yōu)越性, 具體如下:①操作方法便捷, 便于觀察, 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除了可以對交叉配血與血型鑒別以外, 還可以對抗體進行篩選, 可以在溶血性貧血的檢驗中較好的應用;②IgG抗體與配血檢出速度, 可以和鹽水介質試驗保持一致, 對溶血性輸血反應具有預防作用。凝聚胺技術在對不完全抗體檢測的過程中, 基本的試驗機理為:凝聚胺屬于細胞凝聚過程中必要的凝聚胺, 可以促使紅細胞凝聚反應再次散開, 而由于抗原抗體出現(xiàn)的特異性, 凝聚反應就不可能在次散開, 此點需要給予充分重視[3-6]。此技術可以將紅細胞的細胞表面由沒有含有此種特異性的抗體充分檢出。而抗球蛋白方法以及酶法, 具有操作較復雜, 步驟繁瑣的不足[7, 8]。與鹽水法的相比, 操作相對簡單, 步驟有所簡化, 但鹽水法不可以將不完全抗體徹底發(fā)現(xiàn), 檢驗效果不強, 一旦單純的采用鹽水法, 不能徹底防止不完全抗體導致的輸血意外, 會導致較大的臨床風險出現(xiàn), 具有較高的危險性, 可以采用鹽水法與抗球蛋白法(或酶法)相結合, 有效防止不完全抗體漏檢的現(xiàn)象。
本研究對370例輸血正常者采用了凝聚胺技術、抗球蛋白技術以及鹽水法等, 對不完全抗體的存在給予檢測, 結果表明, 凝聚胺技術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且可按照臨床特異性反應與非特異性反應進行辨別, 其對假陽性與假陰性的有效預防提供有利依據(jù)。但相關學者認為, 凝聚胺技術對Duffy系統(tǒng)血型抗體以及冷抗體不容易檢出, 并且一旦患者的血漿蛋白出現(xiàn)紊亂現(xiàn)象, 凝聚胺技術還會致使假陽性的出現(xiàn), 因此, 在臨床與檢驗水平方面還應該進一步的研究, 但根據(jù)現(xiàn)階段的檢驗水平與臨床需求來說, 與常規(guī)技術相比, 凝聚胺技術的靈敏度較高, 反應迅速, 操作便捷, 對輸血中溶血性輸血反應具有預防作用, 在臨床上值得大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斌, 張敏, 張三旺, 等. 凝聚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優(yōu)越性探討.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13):95-96.
[2] 董海偉. 輸血檢驗中凝聚胺技術臨床應用分析. 河南醫(yī)學研究, 2013, 22(1):58-60.
[3] 安海蓮. 探討凝聚胺技術在輸血檢驗中的應用效果.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5, 6(21):143-144.
[4] 高樂俊, 王樹誠, 石效榮, 等. 凝聚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優(yōu)勢及應用研究. 中國中醫(yī)藥咨訊, 2012, 4(2):48-49.
[5] 付俊玲. 凝聚胺技術的優(yōu)越性以及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4, 9(16):117-118.
[6] 孔秀紅. 凝聚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優(yōu)勢及應用效果分析.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5, 7(7):165-166.
[7] 劉盼林. 低離子凝聚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5, 9(6):64-65.
[8] 段宇華. 低離子聚凝胺在輸血檢驗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淺析.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4, 12(1):194-195.
[收稿日期:201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