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燕
(蘇州大學,江蘇 蘇州 215000)
?
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體質現(xiàn)狀對比分析
孫 燕
(蘇州大學,江蘇 蘇州 215000)
忻州市忻府區(qū),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屬于石山區(qū),這里資源缺乏,經(jīng)濟落后,就業(yè)困難,交通、教育事業(yè)相對落后,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人較多,造成這里出現(xiàn)留守兒童比較多的現(xiàn)象。本研究對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進行實地測試,獲得寶貴的一手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通過比較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體質現(xiàn)狀,了解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體質現(xiàn)狀,對完善我國留守兒童體質狀況研究做出一定貢獻,同時又補全留守兒童體質狀況研究在山西省的空缺。提高國家、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和重視,使留守兒童能夠得到更好的成長和發(fā)展。
1.1研究對象
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體質現(xiàn)狀對比分析。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wǎng)查閱了有關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體質狀況研究的相關論文,同時查閱了有關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體質研究方面的書籍、報紙,以及查閱了諸多和本論文相關的體質測試具體操作方法,為本論文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1.2.2 問卷調查法 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為本論文的調查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法,抽取忻州市實驗小學、忻州市長征路小學、忻州市七一路小學3所小學中的120名留守兒童和180名非留守兒童作為調查對象。其中10~12歲留守女童和男童各60名,非留守男童和女童各90名。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
根據(jù)本論文研究的需要,設計問卷,從而在隨機挑選的忻府區(qū)3所小學中對其四、五、六年級發(fā)放問卷,挑選出符合本論文研究的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
問卷內容嚴格按照問卷設計要求設計內容包括:基本信息(年齡和性別)、戶籍所在地、父母外出打工情況、自身身體狀況和學校體育課的喜好程度。根據(jù)3所學校的實際情況按比例以班為單位進行發(fā)放。共計發(fā)放問卷400份,收回380份,有效問卷300份?;厥章屎陀行示弦?。
1.2.3 實地測試法 根據(jù)2010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項目對選出的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進行測試。測試項目如下:(1)對符合本論文研究的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身體形態(tài)(身高、體重)進行測試。(2)對符合本論文研究的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身體機能(肺活量)進行測試。(3)對符合本論文研究的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身體素質(50m跑、坐位體前屈、1min跳繩、1min仰臥起坐、400m跑)進行測試。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專門對體育統(tǒng)計學、Microsoft Excel進行學習。對測試的一手數(shù)據(jù)用 Microsoft Excel 儲存,并建立數(shù)據(jù)庫。使用SPSS 17.0軟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2樣本均數(shù)的比較),對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進行的測試結果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2.1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身體形態(tài)對比分析
2.1.1 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身高對比分析由調查統(tǒng)計結果可以得知:在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的身高和非留守兒童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且留守兒童的身高平均值要小于非留守兒童。經(jīng)過和這些孩子聊天,原因可能為生長發(fā)育不是均速直線上升的,有時候快,有時候慢。從胎兒期到成熟期有兩個快速增長階段。第一個為胎兒期,10~12歲屬于人出生后第兩個快速生長前期,在這期間,留守兒童不能更好地得到父母的照顧,在飲食、作息、體育鍛煉方面和非留守兒童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以至于導致留守兒童身高在這期間沒有非留守兒童增長快,身高平均值小于非留守兒童。對此筆者建議留守兒童的父親或母親應該時常和其監(jiān)護人、孩子聯(lián)系,關注孩子的生活作息、飲食、體育鍛煉情況,并積極倡導、鼓勵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在飲食方面盡量改善。學校方面也應該多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情況,做好體育鍛煉的宣傳工作,保證體育課的質量。
2.1.2 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體重對比分析 由統(tǒng)計結果可以得知:在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的體重和非留守兒童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且留守兒童的體重平均值要小于非留守兒童。原因可能是非留守兒童得到父母的照顧要比留守兒童多,在飲食方面非留守兒童要比留守兒童好。對此筆者建議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父母都應該關注孩子的飲食,體育鍛煉情況,切不可出現(xiàn)肥胖和瘦弱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使孩子健康成長。
2.2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身體機能對比分析
由統(tǒng)計結果可以得知:在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的肺活量和非留守兒童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且留守兒童的肺活量平均值要小于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留守兒童比較內向、靦腆,導致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高。家長、學校要高度關注留守兒童,重視留守兒童的體質,引導他們積極正確地參加體育鍛煉,使這些孩子的體質得到提高。
2.3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身體素質對比分析
2.3.1 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50m對比分析 由調查可以得知:10~12歲留守兒童的50m和非留守兒童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學校教師要提高學生的50m成績,對50m做針對性練習。
2.3.2 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坐位體前屈對比分析 由調查可以得知:在忻州市忻府區(qū)11、12歲留守男童的坐位體前屈和非留守男童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留守男童的坐位體前屈平均值要小于非留守男童。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女童和非留守女童的坐位體前屈差異不顯著,但平均值留守兒童要小于非留守兒童。原因可能為在生理方面,由于男、女性別不一,柔韌性表現(xiàn)出不同。女生柔韌性要比男生好,且10~12歲肌肉的柔韌性比較好,所以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女童和非留守女童差異性不顯著。但留守男童和非留守男童差異顯著。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們的柔韌性會降低,對此筆者建議學校、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柔韌素質發(fā)展。在體育課,熱身完畢后,組織學生做柔韌練習。例如,正壓腿、側壓腿、爬青蛙、正踢腿和側踢腿等。
表1 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人數(shù)統(tǒng)計表
2.3.3 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1min仰臥起坐對比分析 由統(tǒng)計結果可以得知:在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的1min仰臥起坐和非留守兒童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留守兒童的1min仰臥起坐平均值要小于非留守兒童。由于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相比非留守兒童來說得到的照顧比較少,體育鍛煉的意識也不強,監(jiān)護人對體育鍛煉的監(jiān)護不如非留守兒童。學校、家長要監(jiān)督留守兒童參加體育鍛煉,并針對性的做合理的體育練習。例如,平板支撐、兩頭起,都可以鍛煉腹部肌肉,從而使1min仰臥起坐成績得到提高。
2.3.4 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1min跳繩對比分析 由統(tǒng)計結果可以得知:在忻州市忻府區(qū)10歲留守兒童的1min跳繩和非留守兒童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11、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差異性不顯著。但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的跳繩平均值要小于非留守兒童。由于農村留守兒童接觸、掌握跳繩技術比非留守兒童遲,所以在10歲時有差異,11、12歲以后差異不顯著。對此筆者建議教育從娃娃抓起,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多和其孩子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使孩子在接觸、學習新鮮事物時不要滯后。
2.3.5 忻州市忻府區(qū)11、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400m對比分析 由調查可以得知:在忻州市忻府區(qū)11、12歲留守兒童的400m和非留守兒童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且11、12歲留守兒童的400m成績平均值要大于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家長不在身邊,得到的關愛、照顧相對來說比較少,肯吃苦,耐力相對來說比較好。所以表現(xiàn)出留守兒童400m成績好于非留守兒童。非留守兒童的家長
不要過分照顧孩子、溺愛孩子。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吃苦的精神。學校教師應針對性地做專門的耐力素質練習,提高孩子的400m成績及不怕吃苦的精神。
3.1結論
3.1.1 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身高、體重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比非留守兒童的身高、體重要差。
3.1.2 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身體機能方面肺活量存在明顯差異。
3.1.3 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的50m和非留守兒童不存在顯著性差異。11、12歲留守男童的坐位體前屈、10~12歲留守兒童的1min仰臥起坐、10歲留守兒童的1min跳繩和非留守兒童存在顯著性差異且留守兒童在這些方面成績的平均值都比非留守兒童差。11、12歲留守兒童的400m和非留守兒童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留守兒童400m成績比非留守兒童好。
3.1.4 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體質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忻州市忻府區(qū)10~12歲留守兒童比非留守兒童的體質要差。
3.2建議
3.2.1 社會應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留守兒童體質的增強。
3.2.2 政府有關部門應出臺一些關于外出打工人士子女上學問題的政策,使一部分留守兒童能跟隨父母,讓其父母照顧,使他們在體質方面得到提高。
3.2.3 學校老師應該對留守兒童多一些關注,多一點照顧,多一些重視,多一點關懷。并且向相關部門申請,改善學校體育設施和增添專業(yè)體育教師。
3.2.4 父母應多和孩子溝通,灌輸他們體育鍛煉意識,和其監(jiān)護人常聯(lián)系,做好溝通。關注和改善孩子的體質健康。
參考文獻:
[1]閆茂華,王繼順,辛振海.蘇北農村留守和非留守兒童體質健康調查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3(1):359-361.
[2]吳蓓蓓,欒敬東,呂開宇.安徽省農村留守兒童健康狀況的調查和分析[J].技術經(jīng)濟,2009(7):121-127.
[3]高希彬,王秋靈.山東欠發(fā)達地區(qū)農村留守和非留守學齡前兒童體質狀況比較[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3):330-332.
中圖分類號:G808.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51X(2016)07-117-03
收稿日期:2016-06-29
作者簡介:孫燕(1992~),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