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冰(蘭州文理學院社會體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探析激勵理論在普通高校田徑運動訓練中的運用
吳 冰
(蘭州文理學院社會體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激勵理論是針對人類的行為而提出的能夠調(diào)動人對事物的積極性的方法。當前我國普通高校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教師尤其重視將激勵理論應用于田徑運動訓練教學中,制訂有效的田徑運動目標及方法進行訓練,以達到提高高校學生田徑運動訓練興趣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自信心。同時,高校體育教師還將激勵理論應用于對學生訓練的管理中,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潛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各種教育手段層出不窮,國內(nèi)田徑運動訓練專家逐漸與國際接軌,在田徑運動訓練教學過程中,轉變過去只利用現(xiàn)代化訓練器材對高校學生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的模式,更關注對學生運動員心理及生理的潛能進行開發(fā),因此逐漸將激勵理論應用于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之中,以指導運動員的訓練,充分激發(fā)運動員對田徑運動訓練的興趣,發(fā)揮出運動員最大的潛力,提高運動員的能力水平。根據(jù)我國田徑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可知,高強度的運動訓練及科學合理的管理是運動員取得榮譽的重要保障,而在當前我國普通高校田徑運動訓練中,學生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偏低,田徑運動成效較低。因此我們必須要加強對普通高校田徑運動訓練方法的研究,以提高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和訓練效果。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及專家訪談法進行研究,利用網(wǎng)絡方式查閱期刊和專著,對激勵理論、運動訓練學、管理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以及行為心理學等資料進行收集整理,了解當前普通高校田徑運動訓練的現(xiàn)狀以及發(fā)展趨勢。同時,通過對具有豐富田徑訓練經(jīng)驗的專家進行訪談,了解當前田徑運動訓練的主要情況。
人類一切帶有目的性的行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動機,需要是人類行動的動力與源泉,動力越大,人的積極性就越高,反之,動力越小,則人的積極性就越低。為了了解人類積極性的變化,需要對其內(nèi)心需要與動機進行探究,以此來對人的行為進行提前判斷,并通過對人類的行為進行引導,從而達到提高人的積極性的目的,因此將激勵理論應用于普通高校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研究激勵理論對學生運動員訓練積極性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人類本身存在一種行為及思維上的惰性,使得激勵機制的作用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若學生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高,則運動員能夠保持一種激情的狀態(tài)投入田徑運動訓練之中,若學生運動員缺乏對運動訓練的動力,則會使得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抱以敷衍的心理,導致訓練效果低下。根據(jù)相關實驗證明,若不對人進行激勵,人發(fā)揮的能力只占全部能力25%的比重,若是對人進行充分合理的激勵,則能發(fā)揮出約85%的能力,因此對普通高校田徑運動員進行科學合理地激勵,對高校田徑運動訓練具有重要的意義。
大學階段是學生運動員培養(yǎng)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高校學生運動員思想、行為活躍,具有極大的可塑性,這一時期學生的思想常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不容易分辨出事物的真假。因此將激勵理論應用于普通高校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能有效幫助學生運動員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其自律性和艱苦耐勞的精神品質。
然而,當前我國高校田徑運動員生源廣泛,學生運動員的運動水平具有很大的差異,同時,大多數(shù)高校將學生的田徑運動訓練作為文化教育的附屬,導致學生未能充分重視對田徑運動的訓練,教師也未能充分發(fā)揮激勵理論對高校田徑運動訓練的作用。
4.1 樹立訓練角色的概念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角色指的是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及被期望進行扮演的行為模式,普通高校田徑運動員擁有雙重角色,不僅需要進行日常的田徑運動訓練,保證自身運動能力水平,同時還要進行大學階段要求的文化教育。針對學生運動員的訓練角色來說,高校學生運動員需要在田徑運動訓練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
根據(jù)普通高校學生運動員的訓練角色特點,可以利用激勵理論構建角色概念模型(圖1),以引導高校學生運動員進行田徑運動訓練。
在圖1中我們能夠明顯看到,人的行為需要有一定的動機,并通過努力得到成果,因此說明人的動機對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努力程度、努力方向以及努力持續(xù)的時間具有決定性作用。將激勵理論應用于高校學生運動員運動訓練過程中,通過動機與外部元素對學生運動員的內(nèi)在動機進行強化,從而增強學生的努力程度、擺正努力方向、延長努力持續(xù)時間,并將運動團體的目標轉變?yōu)閷崿F(xiàn)個人價值的目標,提升自身的運動成績。運動員受到內(nèi)在動力及外界激勵因素的影響,能夠轉變被動學習方式為主動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運動員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運動員的訓練效果。而教師是影響學生運動員動機的重要外在驅動力。(圖2)
圖2 動機的驅動力
在圖2中,教師是影響學生運動員努力程度的最主要因素,能對學生運動員起到極大的激勵作用。因此,必須重視教師的訓練能力及教育資格,教師的著裝要合適、道德素養(yǎng)要好、教學態(tài)度要嚴謹。同時,運動訓練教師必須具備一定水準的高校田徑運動訓練教學知識及技能,并了解高校學生運動員的身心特點。例如,教師在訓練女運動員時,需要重視對知識的講解,采取較為溫和的方式進行訓練,并注意對女運動員的批評方式,尊重女運動員的個性特點。教師利用激勵理論對高校學生運動員進行訓練,對學生進行合理地激勵,而學生的刻苦訓練也是對教師的一種激勵,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訓練環(huán)境。因此樹立起學生正確的訓練角色,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訓練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動機。
4.2 構建個人激勵目標
在高校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調(diào)動學生運動員對運動訓練的熱情和動力。動力的產(chǎn)生源于需要,當學生有需求時,才能產(chǎn)生心理上的落差感,從而利用行動去獲取所需,因此,教師要把握學生的真正需求,并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調(diào)動學生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培養(yǎng)自主訓練意識。訓練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效果之后,會對學生運動員形成積極地引導,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動機,進行更高層次的行為,構建起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體系。
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樹立起合理有效的行為目標,使學生運動員明確正確的訓練方向及訓練難度。若目標難度過大,會使得學生運動員失去信心,若目標太過簡單,會使得運動員的潛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因此確定符合實際的、科學合理的訓練目標,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證激勵的效果,促進學生的運動訓練。同時,教師要以激勵理論為指導,將大的目標分成幾個小目標,使學生更容易接受,保證激勵理論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4.3 選擇合理的訓練方法
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是保證激勵理論發(fā)揮作用的重要保障。激勵不僅是一種訓練方法,更是一種引導性的行為。在高校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的特點,并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心理需要而采取相應的訓練方法,使學生運動員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對于有特殊需求及動機的學生,教師要采取針對性的激勵措施,激發(fā)學生的訓練興趣,保證田徑運動訓練的教學效果。例如,部分學生進行運動訓練的目的在于進入國家田徑隊,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學生的訓練難度,使學生運動員能更好地體會到國家田徑隊的水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訓練積極性。還有些學生運動員是為了鍛煉自身的體魄,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教師可以適當調(diào)整該學生的訓練內(nèi)容,增加一些塑造形體方面的訓練方法,滿足學生的需求。
在進行田徑運動訓練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地營造和諧、輕松的訓練氛圍,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并對學生進行不定期測試,使學生運動員能準確把握自身的運動技能及水平,在心理得到滿足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
此外,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的消極心態(tài)轉變?yōu)榉e極的心態(tài),對有進步的學生運動員進行肯定與獎勵,培養(yǎng)學生運動員的特長優(yōu)勢,使激勵理論能在高校田徑運動訓練中發(fā)揮更好的效果。
激勵理論在高校田徑運動訓練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僅能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訓練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運動訓練的內(nèi)在動力,培養(yǎng)高校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運動員的自信心,提升運動員的運動成績,還能極大地提升高校田徑運動訓練的效果。激勵理論是人類行為科學的重要內(nèi)容,對于研究高校學生運動員的行為規(guī)律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將激勵理論與高校田徑運動訓練過程進行有機結合,根據(jù)學生運動員的行為規(guī)律及心理變化,采取科學合理的激勵措施,調(diào)動學生對田徑運動訓練的熱情,達到提升高校田徑運動員素質的目的。
[1] 吳洋.激勵理論在高校田徑運動訓練中的運用[J].內(nèi)江科技,2010(8):157-158.
[2] 江平.探析激勵理論在普通高校田徑運動訓練中的運用[J].運動,2014 (12):40-41.
[3] 趙新.激勵理論在體育院校田徑技術教學中的運用[D].開封:河南大學,2010.
[4] 郭艷.激勵理論在大學生田徑運動訓練中的應用[J].臨沂大學學報,2014(6):85-87.
[5] 馬國杰.普通高校田徑訓練的有效方法[J].青少年體育,2014(8):58-60.
G852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2-091-03
2016-01-06
吳冰(1964 ~),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