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芳
【摘要】 目的 甲狀腺術前體位訓練預防術后體位綜合癥的護理效果。方法 400例甲狀腺手術患者, 隨機分成未經(jīng)術前體位訓練組和經(jīng)術前體位訓練組, 各200例。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jié)果 經(jīng)術前體位訓練組及未經(jīng)術前體位訓練組發(fā)生體位綜合癥的比例分別為66%(132/200), 93%(186/200),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針對術后發(fā)生體位綜合癥的318例患者, 遵醫(yī)囑給予甲氧氯普胺靜脈推注后, 208例患者惡心嘔吐癥狀有所緩解。110例患者給予托烷司瓊針靜脈點滴后癥狀逐漸緩解, 至術后2~3 d
癥狀完全消除。結(jié)論 術前指導患者進行體位訓練能有效減少術中不適感和術后的惡心、嘔吐、眩暈的發(fā)生, 有利于患者康復出院。
【關鍵詞】 甲狀腺;術前體位訓練;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0.000
近年來, 隨著人們對健康體檢的重視, 從中發(fā)現(xiàn)的甲狀腺疾病也與日劇增。不論是良性的甲狀腺腺瘤,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甲狀旁腺瘤還是惡性的乳頭狀癌, 手術治療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是甲狀腺體位綜合癥一直困擾著術后患者, 給患者帶來了許多不適和痛苦, 嚴重者還會引起術后出血再次進手術室行二次手術。為了減輕患者術中及術后的不適, 促進患者及早康復出院, 本科將400例甲狀腺手術患者隨機分成兩組, 采用不同的治療方式進行治療, 研究如何預防和降低甲狀腺體位綜合癥的發(fā)生率?,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收治的400例甲狀腺手術患者隨機分成未經(jīng)術前體位訓練組和經(jīng)術前體位訓練組, 各200例。其中對術后發(fā)生惡心, 嘔吐, 眩暈等體位綜合癥的患者給予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和托烷司瓊針(和太)的207例, 未處理或給予其他藥物處理的77例。
1. 2 納入標準 年齡19~70歲, 無頸椎病, 無胃病等甲狀腺手術患者, 高血壓、肥胖患者不在納入范圍內(nèi)。
1. 3 方法 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影響, 所有研究患者都由同一組醫(yī)師、麻醉師、責任護士管理, 手術方式都選擇甲狀腺次全切除術, 術后觀察48 h。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 x-±s)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經(jīng)術前體位訓練組患者術后出現(xiàn)頭痛、頭暈、惡心、嘔吐132例, 有輕度頭暈癥狀耐受良好的35例。未經(jīng)術前體位訓練組患者出現(xiàn)頭痛、頭暈、惡心、嘔吐、食欲不振186例。
經(jīng)術前體位訓練組及未經(jīng)術前體位訓練組發(fā)生體位綜合癥的比例分別為66%(132/200), 93%(186/200),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針對術后發(fā)生體位綜合癥的318例患者, 遵醫(yī)囑給予甲氧氯普胺靜脈推注后, 208例患者惡心嘔吐癥狀有所緩解。110例患者給予托烷司瓊針靜脈點滴后癥狀逐漸緩解, 至術后2~3 d癥狀完全消除。
3 討論
3. 1 甲狀腺術后體位綜合癥常導致患者術后出現(xiàn)惡心、嘔吐、眩暈、頭痛等不適癥狀。有時還會伴有頸枕部放射痛等癥狀。外科醫(yī)生將其稱為“甲狀腺手術頸過伸腦循環(huán)紊亂綜合癥”。其發(fā)生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患者術前存在頸椎??;②術中特殊的手術體位引起的椎動脈血流動力學改變, 血流速度降低, 椎動脈血流量減少, 是甲狀腺手術體位綜合癥的危險因素;③術后頸椎周圍肌肉, 韌帶長時間過伸牽拉, 壓迫頸脊神經(jīng)根, 表現(xiàn)為壓迫耳大神經(jīng)和枕小神經(jīng)為主的頭頸部疼痛;④術中對迷走神經(jīng)和頸總動脈的牽拉及頸后仰對靜脈回流的影響;⑤麻醉藥物的不良反應[1]。
3. 2 甲狀腺手術前行體位訓練能有效的降低術后體位綜合癥的發(fā)生率, 能減輕患者緊張情緒, 能有效減少患者術后的不適感。①訓練原則:術前2 d開始, 飯后2 h 進行, 去枕平臥位, 肩下墊軟枕。訓練時以患者最大耐受度為限, 出現(xiàn)不適時立即停止;2 次/d, 訓練時評估患者的姿勢及耐受度。②訓練要求:第1 天, 頸部放松運動(前后左右旋轉(zhuǎn))2 min , 第1 次
頸部過伸體位10 min, 休息、按摩5 min, 第2 次頸部過伸體位20 min, 休息、按摩5 min。第2 天, 依照前1 d情況調(diào)整訓練強度, 若耐受, 在前1 d強度基礎上增加10 min;若不耐受, 在原有基礎上開始[2]。曾莉等[3]提出在訓練前5 min
進行頸部準備活動, 如前屈、左右旋轉(zhuǎn)和回環(huán)等, 以放松頸部肌肉;并指導患者訓練完畢后先臥床休息, 后緩慢起床再進行頸部放松活動, 動作與頸部準備活動相同, 持續(xù)5 min,
以改善頸肌疲勞、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狀態(tài)。張清君等[4]在給予患者術前體位訓練的基礎上, 給予心理安慰讓患者放松, 并練習怎樣分散注意力;在訓練的過程中囑患者精神放松, 講解甲狀腺疾病的相關知識, 體位訓練的目的、意義等。甲狀腺手術體位術前訓練雙肩墊高的高度, 王立芳[5]經(jīng)過實驗表明:術前功能訓練墊高8 cm或以上患者術后頭疼和嘔吐情況明顯好于3 cm和6 cm者。陳曉旭[6]在體位訓練的時間和頻次上進行了研究, 得出甲狀腺手術前1 d采取30~60 min/次、4次/d的體位訓練, 患者易接受, 也便于醫(yī)護人員督導, 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 減少了術后體位性頭痛的發(fā)生率。而董荷白等[7]又對術前體位訓練的持續(xù)時間做了界定, 更加細化了訓練時間, 對甲狀腺瘤摘除術患者, 讓其訓練1.5~2.0 h;雙側(cè)甲狀腺大部切除術, 讓患者訓練2~3 h。術后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治療護理環(huán)境, 患者取半坐臥位, 使用充氣墊填充頭、肩部懸空部位, 指導患者使用放松技術, 認真觀察患者手術康復情況及心理狀況, 及時解決患者訴求。
甲狀腺手術前指導患者有效進行體位訓練能大大減少術后體位綜合癥的發(fā)生率, 同時可以減輕患者術后惡心, 嘔吐帶來的緊張焦慮的心情, 使患者術后積極配合治療, 減少患者平均住院日, 增加患者住院滿意度, 和諧醫(yī)患關系。但如果患者術前不能耐受體位訓練, 可以術后遵醫(yī)囑給予甲氧氯普胺針靜脈推注或托烷司瓊針靜脈點滴, 也可以有效預防患者術后體位綜合癥的發(fā)生。隨著高科技的體位墊及材料的出現(xiàn), 再加上對人性化服務的重視, 甲狀腺手術體位會更加舒適, 但真正能為每個患者落到實處, 是對臨床工作者很大的考驗。
綜上所述, 術前指導患者進行體位訓練能有效減少術中不適感和術后的惡心、嘔吐、眩暈的發(fā)生, 有利于患者康復出院。
參考文獻
[1] 潘貽飛, 施成飛. 甲狀腺手術體位綜合癥及預防.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 2002, 25(10):38-39.
[2] 丁飚, 馬俊, 杜彩萍. 術前體位訓練對降低腔鏡甲狀腺術后不適的效果觀察. 護理研究, 2009, 8(32):59-60.
[3] 曾莉, 陳麗琴.改良式頸過伸位訓練在甲狀腺腫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現(xiàn)代臨床護理, 2010, 9(3):32-33.
[4] 張清君, 茍麗, 李利梅. 術前體位訓練預防甲狀腺術后體位綜合癥的療效觀察.中華內(nèi)分泌外科雜志, 2010, 25(13):1193-1194.
[5] 王立芳. 不同體位訓練對甲狀腺術后不良反應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14):43.
[6] 陳曉旭.甲狀腺術前頸部體位訓練的時間和頻次研究. 護士進修雜志, 2014, 29(11):982-983 .
[7] 董荷白, 洪霞. 術前體位訓練對預防甲狀腺術后體位綜合癥的觀察. 當代護士, 2010(8):31-32
[收稿日期: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