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蒙
胡辣湯是河南的一道地方美食,尤其是河南省周口市的西華縣逍遙鎮(zhèn)胡辣湯更是久負盛名,被譽為“河南十大名吃”。
談起胡辣湯就必須要說逍遙鎮(zhèn),相傳逍遙鎮(zhèn)起源于宋代,建安年間有位才華橫溢的知縣,來到此地,看到此處人來人往、熙來攘往、商貿繁榮、舟楫云集便不由地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即興賦詩一首:“百業(yè)俱興數(shù)小窯,官順民安世稱道;天時地利隨人意,任職四載樂逍遙。”逍遙鎮(zhèn)由此而來。
逍遙鎮(zhèn)胡辣湯以桂皮、八角、肉寇、小茴香、干姜、玉果、白扣、丁香、蓽卜等中草藥為底料,再加上黑胡椒,經骨湯熬制,其湯味美鮮濃、色澤靚麗、健胃開脾,并具有一定的解酒功效,特別適合中國北方人民的口味,是北方家喻戶曉的小吃。
傳言明嘉靖年間,閣老嚴嵩于一道士手中求得一服延年益壽的制湯秘方,獻于朝廷(即嘉靖皇帝)。該湯既消減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湯的辣味,且能醒酒提神、開胃健脾,皇帝及后宮食后精神矍鑠,于是眾皆稱好。又因此湯冬御寒、夏避暑,于是皇帝又敕發(fā)于軍營之中,軍士們服后百邪難侵,諸病不生,一時間此湯聲譽鵲起,并因此成為軍中之良方,被皇帝御賜為“延年益壽湯”。
后因嚴嵩奸臣主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朝野不安。當嘉靖皇帝意識到嚴嵩已經威脅到自己帝位的時候,便決意鏟除之隔奸臣,由于和嚴嵩一向交好,宮內御廚趙杞為此受到株連,于是便攜此熬湯之方連夜逃至中原名鎮(zhèn)——逍遙鎮(zhèn)。因路途風寒,心中驚懼,支持不住昏倒在碼頭上一個茶水爐前。第二天一早,賣茶水的胡老漢發(fā)現(xiàn)火爐前躺著一人,趕快將他攙進屋內救治,一頓熱騰騰的湯飯之后,趙杞的病好了很多,為報其救命之恩,趙杞自此便落戶于逍遙鎮(zhèn),并將從宮內帶來的湯料配方密傳于胡老漢。而胡老漢乃土生土長的中原人,人頗聰明,且為人誠懇,遇事愛動腦筋,他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認為要想賺錢,做出的湯必須符合中原人的口味。南方人吃飯一般講究湯多水多,北方人吃飯則需肉食干食,再加上此地主要的客戶是出力的干活人,所以必須要滿足他們能夠充饑的要求。于是原來的稀湯就變成后來的稠粥,配料上也與“延年益壽湯”有了很大的不同。剛開始趙杞用豬肉做粥,并用中藥配料掩去湯內的豬腥味,然而因為當時辣味不足,所以對于口味較重的中原人而言,這粥實在太平淡了些。胡老漢將這些看到眼里,心中暗自揣測。他試著將湯中的豬肉換成羊肉,并在湯中放入辣椒、干姜、良姜、胡椒、山奈等多種調料。這樣,各種不同的辣味便由此綜合起來,充分調動了人的味覺器官,感覺分外不同。于是,喝湯的人漸漸多了起來,湯店的生意也便一天天紅火起來。這時的湯稠似粥,再加上多種辣味相互融合,所以當時此湯在逍遙一直被稱為“糊辣湯”,并廣受歡迎。
胡老漢改進之后的“糊辣湯”香辣開胃、溫中散寒,升陽醒酒,遂成為胡氏代代相傳之秘寶和謀生手段。其湯店不僅開于逍遙,而且在明清之際的開封、鄭州都小有名氣,據(jù)《粉身碎骨渾不怕——于謙紀念館》紀念文選記載:明代著名清官于謙曾任河南、山西兩省巡撫,駐于開封,有一年他過生日時,正好在鄭州視察,于是他便按日常節(jié)儉慣例,找到了一家“胡記”湯鋪,喝了一碗麻糊糊、熱騰騰、酸辣辣的湯。這別具風味的生日食品,使于謙深深地記住了它的鮮美獨特滋味。后來,于謙又一次出巡路過鄭州,由于旅途勞頓,不慎染上風寒,一病數(shù)日也不見好。一天,他突然記起當年生日時所吃的一碗“胡記”酸辣湯,就趕緊派人去買。“胡記”的掌柜一聽是尊敬的于巡撫要吃,就放足配料,精心制作。于謙吃過之后,一股醇透的辣味在身體內由底而生,結果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便身輕體健,傷風也竟因此不治而愈。為答謝胡掌柜的治病之恩,于謙便建議“糊辣湯”以胡氏命名為“胡辣湯”。胡老漢聽后欣喜異常,馬上托人題改店名。自此,“糊辣湯”在鄭州盛行開來,每天食客絡繹不絕。至清末年間,此湯更是興盛,僅鄭州一地就接連開了數(shù)家店鋪,生意愈發(fā)紅火,“胡氏胡辣湯”也成了逍遙胡辣湯的代表品牌。
逍遙胡辣湯之所以能代代相傳,生意興隆,是因為此湯有三大特點:一是香,久聞不厭的濃香,是上好的羊骨、牛肉、牛骨在高溫下生成;二是鮮美,有肉之鮮美,菜之鮮美,麥面之鮮美,三者合而為一,不膩、不腥,回味雋永;三是辣,它是那種綿而不燥的辣,不像辣椒一入口就給人幾分痛感,這種辣是緩緩入鼻,慢沁脾胃,令人胃口大開。這三大特點凝聚了湯之精華,喝過之后,上下通氣,中焦健旺,水谷精微,流布全身,肌體得養(yǎng),精神自強。
如此神奇之湯,在創(chuàng)世之初并非如此完善,明清時期,湯料只能來源于各種貢品及中藥鋪子,制料工具也只是傳統(tǒng)的砂鍋、腳蹬藥捻子、竹籮等,所以由此制成的湯無論是在口味上還是數(shù)量上都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歷代的胡辣湯傳人頗具商業(yè)頭腦,他們清楚地看到逍遙鎮(zhèn)作為交通水陸要道,勾連南北的碼頭,各色人等不一而足,食客的口味要求也便因此而形形色色,于是胡辣湯的配方也在順應時代的需求不斷變化。胡辣湯在配料上精益求精,湯中囊含了人類生活所需的六大營養(yǎng)元素,其調味料是由八角、小茴、胡椒、辣椒、花椒、干姜、蓽卜、良姜、丁香、香砂、白芷等近30種中草藥按一定比例調配、泡制、調制而成;并將優(yōu)質面粉、淀粉、海帶、紫菜、大蔥、豆腐皮等新鮮蔬菜和糖、味精、雞精、食用鹽等加入湯中,待吃時再滴上小磨香油和食醋,味極鮮美。
其熬制程序更是細致入微,來不得絲毫馬虎。先將牛羊排骨小火燉3小時以上,取汁,肉切成丁塊。然后以適量小麥面粉、淀粉和成面團,取5~10倍涼水,將面團在水中反復擠壓揉,使面中的蛋白質和淀粉分開,淀粉均勻地分布到水中形成乳白色混漿,而手中的面團為小麥植物蛋白,俗稱“面筋”,將面筋切成0.5cm~1.0cm顆粒待用。以中高火將面筋水燒開,倒入肉汁,放進食鹽和胡辣湯調味及準備好的蔬菜和肉丁、面筋丁,注意此過程必須反復攪拌,以防糊鍋。其實,傳統(tǒng)的胡辣湯不主張放味精、雞精等增鮮劑,只是待湯熟之后,點上小磨香油和醋即可。整個熬湯過程一般需要4~6小時,所以歷代開湯鋪的傳人及其家人多在凌晨1~2點起床,7點左右開鍋上市,其辛苦程度由此可想而知。正是憑借這些優(yōu)勢,逍遙胡辣湯才能夠在激烈的行業(yè)競爭和復雜的社會變遷中代代相傳,經久不衰。僅在鄭州,清末民初時就有數(shù)十家店鋪,至今鄭州市二七塔與西三馬路之間德化步行街的銷售、食用胡辣湯情景銅像仍能清晰地再現(xiàn)當年的興盛。這座栩栩如生的銅像雕塑,與當今都市的時尚與繁華相互交融,真切地勾勒出了歷史的變遷和現(xiàn)實的興盛,頗有余味。
斗轉星移、世事滄桑。一方風水靈地打造了一個民族飲食文化的品牌。平靜流淌的沙、潁河水晝夜不息;河道中的渡船,緩緩行進在兩岸之間;河道里渾濁的水輕輕翻滾,不知疲倦地記錄著發(fā)生在她身邊的一個又一個故事。
如今的西華逍遙胡辣湯,已成功地完成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融合與變遷,正在以現(xiàn)代人特有的發(fā)展眼光與創(chuàng)新意識,致力于以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以誠信樹立品牌,以發(fā)展求得卓越,以科技成就創(chuàng)意,與社會共同和諧進步,努力實現(xiàn)民族產業(yè)的國際化!
參考文獻:
[1]中州名吃——逍遙鎮(zhèn)胡辣湯胡辣之由來![轉]春柳河邊.2012.
[2]哈威.胡辣湯的由來.2013.
[3]鯤鵬在天.我喜愛的小吃系列之——胡辣湯.2013.
作者單位:
鄭州中學國際部高二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