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芝
宿舍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場所之一。班主任必須抓住這個德育陣地,加強宿舍文化建設,充分發(fā)揮其德育效應。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典型的農村高中,學生學習成績和行為習慣偏差大,學生表現(xiàn)出“口頭道德”“行為缺德”等表里不一的雙重人格,而這種人格缺陷在教室環(huán)境中往往不容易暴露,只有回到宿舍,紀律意識松懈下來,他們真實性格才完全暴露出來。例如周末放假期間,宿舍學生較少,出現(xiàn)偷盜、抽煙,甚至賭博等違紀事件。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抓好宿舍德育。
狠抓開學教育,培養(yǎng)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學生來自全縣不同鄉(xiāng)鎮(zhèn),在初中時有寄宿生也有非寄宿生,普遍存在內務意識淡薄問題,為此,在新生軍訓中,我們把宿舍內務整理作為訓練內容之一。另外,由于很多高一新生原來沒有住宿經歷,有些還不適應集體生活,除了感到新奇,更容易出現(xiàn)煩躁心理。有住宿經歷的學生多是離家較遠,第一次長時間離開父母、第一次獨立照顧自己起居,容易產生恐懼不安、孤立無援等心理,老師需要通過提前摸底、包干談話等方式加強心理引導,感受集體溫暖,使他們盡快適應高中生活。
建設宿舍文化,積極營造家的氛圍。宿舍文化,首先是整潔,即整齊、潔凈。生活設施、生活日用品的擺設要整齊。做到物居其位、有條不紊,形成整體的美感。
如果說生活用品的整潔、擺放整齊,還停留在純粹的物質文化層面上,那么,對宿舍環(huán)境的美化,則不止是一個外顯的物質文化,更是宿舍精神文化的表現(xiàn)。各寢室成員在班主任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各自特長,突出班級、性別、年齡等特點,對寢室進行精心布置,學生利用自己動手制作的書法、繪畫、手抄報等作品,裝扮生活空間。經過裝扮的寢室煥然一新,讓付出勞動的學生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促進了寢室同學之間的了解,增進了友誼,增強了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加強自主管理,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學校除班主任、樓管員等對宿舍分時段分區(qū)域管理外,學生才是宿舍的主人,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管理。比如在宿舍規(guī)章制度的執(zhí)行中,不能完全由教師或宿舍管理員來督促執(zhí)行,而應由學生自查、互查。各宿舍成立由班干部和宿舍長組成的自查小組,每天對宿舍里的常規(guī)執(zhí)行情況進行自查,再組織宿舍間的互查,這樣就發(fā)揮了學生在管理中的作用,達到了自我管理的目的,在自我管理中實現(xiàn)自我教育。
開展多種活動,豐富宿舍生活。每學期我們都會按照學校要求召開以宿舍為單位,舉辦暢談人生、文明守紀等主題班會,組織以宿舍為單位的文體活動,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培養(yǎng)團隊精神。通過天天查、周周比、月月評,每個寢室都爭當“文明寢室”,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促使良好集體的形成。此外,在宿舍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疊被子”比賽,看誰疊得快、整齊、美觀,請疊得好的同學現(xiàn)場教不會疊的同學,直到疊好為止,做到人人過關;舉行“友愛在身邊”活動,幫助生活有困難的同學,開導情緒低落的同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