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劉 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wěn),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不?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賞析】
安遠(yuǎn)樓在武漢黃鶴山上,又名南樓。建于南宋淳熙十三年,即公元1186年。武昌在宋代時作為抗金前線,是南北交通的要沖,軍事上的必爭之地。安遠(yuǎn)樓落成后不久,三十多歲的劉過離家赴試,經(jīng)過武昌,當(dāng)時曾抱著收復(fù)中原的理想。二十年后,詞人重過安遠(yuǎn)樓,中原依舊沒有收復(fù),自己反而憔悴不堪。昔是今非,感慨時事,詞人寫下這首《唐多令》在表層山水風(fēng)光樂酒流連的安適下面,可以感到詞人懷才不遇、抑郁不平的內(nèi)心,令人心酸。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句勾勒出江邊秋色凄清之景:汀州上長滿蘆葦,淺淺江流蜿蜒如帶子,從沙灘旁邊流過,到處是一片凄寒的秋天景色。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只是一片寒冷的江水和滿目荒蕪的蘆葦。詞人將蕭條的外景同悲哀的心境交融在一起,描繪出一幅黯淡的畫面?!疤J葦”意象渲染了一種迷瀠、黯淡、凄清、蕭瑟的氛圍,而蘆葦敗葉落滿沙洲,更增添了寥落感,為詞人重訪南樓營造了富有悲劇色彩的基調(diào)?!岸?、重過南樓”一句敘事,交代兩次游歷武昌:二十年前曾經(jīng)來過武昌,二十年后重過安遠(yuǎn)樓。詞人以凄涼的敘述暗寫今昔感懷與時世滄桑之嘆:恢復(fù)無望、國勢瀕危、故友云散、功名空許。
“柳下系船猶未穩(wěn),能幾日,又中秋”三句就季節(jié)與時間落筆,又象征國家與個人均已進(jìn)入中秋時分,晚景無多:我剛剛到武昌,系在柳樹下的船還未??糠€(wěn)當(dāng),歲月無情,過幾日又是中秋。二十年過去了,以身許國的劉過四次參加科舉考試都落榜,仍然布衣平民,報國無門,收復(fù)中原的理想談何容易。如今故地重游,而且是在這個危機(jī)四伏的時候,怎不令人悲哀呢?不消幾天,中秋又來到了,一種時序催人的憂心、烈士暮年的悲哀和無可奈何的嘆喟都從這一個“又”字里泄露出來。三句連用“猶”“能”“又”三個虛字,將詞人靈魂的波折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不?舊江山、渾是新愁”是全詞的主旨:在臨江山崖黃鵠磯上,故人早已經(jīng)乘坐黃鶴飛去,他們現(xiàn)在在哪里呢?舊江山滿是新愁。舊日的壯麗江山籠罩著戰(zhàn)爭的陰影,而詞人對于這場可怕的災(zāi)難竟然無能為力,這怎能不讓人悲從中來不可斷絕呢?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在一個否定式的論斷下,全詞畫上了一個沉痛的句號:想要在中秋的時候,買桂花酒乘舟出游,但是今日出游,終究沒有少年時出游的心境。本想買花載酒,苦中求樂,來驅(qū)散一下心頭的愁緒??墒沁@家國恨、身世愁又豈是些許花酒所沖淡得了的!
南宋詞人劉過被稱為辛棄疾一派的豪放詞人,愛國詞篇多為豪爽奔放,痛快淋漓之作。但這首《唐多令》卻是一首優(yōu)美的婉約詞,于含蓄中有深摯,于虛處見真事、真意、真景、真情,溫婉含蓄,別具一格,成為劉過流傳最廣的一首詞,被后人譽(yù)為“小令中之工品”。南宋愛國詞人劉辰翁在臨安失陷之后,曾以此詞之韻作詞達(dá)七首之多,可見此詞影響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