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劍輝
【摘 要】
初中語文內容的創(chuàng)造性和教學過程的靈活遷移性是培養(yǎng)初中生思維能力的重要資源,學生在自主建構的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促進思維素質的提高。本文在分析語文教育對初中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意義的基礎上,探究促進思維發(fā)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思維能力 意義建構
一、語文教育對初中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
初中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對調動學生的思維,形成思維問題的層次性,形成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結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語文教學內容不是一個個相對固定的知識點,是需要學生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才能夠逐漸培養(yǎng)的,豐富的內容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基礎;其次,語言中的各個知識點不是學生借助簡單的模仿就能夠完成的,是需要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衡量和縱向的遷移,遷移的過程就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過程;再次,語文教學也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語文作品是個人在已有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環(huán)境的基礎上實行藝術性加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需要創(chuàng)新的想法和觀點,這也是學生思維的過程。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
(一)思維分層,實行針對性的訓練
思維是一個系統(tǒng)的、抽象的概念,這就使得教師在教學中也呈現(xiàn)出隨意性,教師知道自己的教學對學生的思維有幫助,但是什么教學內容、怎樣的教學過程對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到什么程度,都是沒有設計的。初中生的思維主要包括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要以三個層次為核心,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例如,在《再塑生命的人》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一個游戲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切身剛那首文章主人公的處境。教師邀請四名學生,用布蒙上眼睛,走上講臺,面向黑板站立一分鐘。(班級其他學生保持安靜,并且不能給予幫助)通過這樣的感受,學生對文本內容建立了形象直觀的印象,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展開思考,形成小組研究性問題。在《孔乙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孔乙己的外貌、行為和衣著,來思考孔乙己所代表的一種精神價值,并分析文本逐層滲透精神的邏輯遞進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皇帝的新裝》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編排話劇,在轉化角色語言,創(chuàng)設背景環(huán)境,設計人物服裝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二)滲透新的教育理念,全面進行教學改革
思維是自我思考的過程,是任何系統(tǒng)的知識講解都無法替代的,也就是說訓練學生思維的過程一定是學生自主參與問題交流,探索問題解決的過程。這就需要,初中語文教學要滲透新課程理念,還給學生課堂的話語權,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開展討論和交流,進行知識的自主建構。例如,在《云南歌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講解法對云南的三種歌會形式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而是首先引導學生在課前搜集有關云南的歌會,可以是相關資料、可以是歌曲形式,也可以是故事圖片等,為新內容的學習奠定感性經(jīng)驗的支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本文分解為三個層次的問題,一是,在“山路漫歌”部分重點描寫了怎樣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二是,請畫出三處描寫人物的句子,看看作者描寫了哪些人的哪些方面;三是,云南歌會與平時所聽到的音樂會、演唱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通過三個問題的引導,采用合作討論法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搜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和探索,完成對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需要不斷地思考問題,需要不斷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思維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也是時代對人才的核心素質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逐漸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解法,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解決問題,完成新內容的學習。同時,要針對思維的層次性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促進思維能力的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胡瑋瑋,李繼峰.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4)
【2】姜澤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討【J】.亞太教育,2015(04)
【3】鐘海.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