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仁平
王寶強離婚事件掀動的互聯網輿論海嘯至今未平,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搶了網絡上里約奧運會的風頭,更讓普通新聞事件顯得黯淡無光。有人認為,它的轟動已經構成了現象級的事件。
王寶強作為事件受害者的形象得到了鞏固,隨著一些影視名人出來挺他,輿論中對他的同情和支持越來越多,而宋喆和馬蓉則被網民廣泛定性為“奸夫淫婦”,飽受抨擊,輿論的基本價值取向非常契合中國的傳統道德觀。
雖然王寶強已是大牌演員,比較富有,但他在這一事件中仍被輿論看成是“武大郎式”的弱者,而馬蓉和宋喆則被越來越多的人定性成“潘金蓮和西門慶”。過去幾天中各路娛記以及大量網友都在搜尋后兩名當事人的行蹤,人肉他們與此案有關或無關的種種蛛絲馬跡,被戲稱為“全民捉奸”。
馬蓉回應王寶強離婚聲明的微博下面到昨晚竟有470多萬評論,幾乎都是罵她的,這恐怕創(chuàng)了新浪微博上罵一個人評論的紀錄。
據鳳凰娛樂報道,星期四宋喆從其父母家外出露面,被記者堵住采訪時,猶如驚弓之鳥,直說“這算騷擾,你影響我的生活了”,并拿出手機邊走邊喊“報警!報警!打110!”
互聯網輿論真是很強大。如果說過去中國個別地方有嚴懲通奸雙方的習俗,比如綁上石頭沉湖,那么互聯網輿論的無情圍毆表現出的恰是那種舊時憤怒的現代版。
由于媒體報道馬蓉被控轉移家庭財產,這進一步激起公眾對她的指責,也讓人們更把王寶強作為“老實人”同情。
互聯網是超級感性的世界,王寶強離婚事件似乎將這一特質推向了極致。痛恨“奸夫淫婦”似乎就是社會輿論的集體感性之一。其實在舊時,男人們就好色,李銀河援引的一項調查顯示,2/3現代男性有過婚外性行為,但這些無論過去還是今天都不影響輿論場對通奸的痛恨。
全世界的人都愛窺私,中國互聯網這次對人性的這一特點做了淋漓盡致的展示。這一次大V參與的并不多,傳統媒體也不是炒作的主力,互聯網自我設定議題和瞬間形成全網熱炒的能力則顯得爐火純青。
互聯網已是中國的輿論主陣地,而且它形成了自我循環(huán)、傳統力量很難進行滲透干預的內在傳播規(guī)律。中國超級龐大的網民數量使得互聯網輿論場成為全球最摩肩接踵的廣場,它在哪里、何時以及發(fā)生什么樣的踩踏事件很難預測。
微博被認為已在“衰落”,但是不時有上千萬的評論出現在一個明星偶像的微博下,這在微博的輝煌時代完全不可想象。互聯網不斷爆炸的工具性正在重塑這個時代的很多面貌。
中國已和平很久,普通人受到了法制越來越多的實際保護,這時候人們就會有條件將興趣“娛樂化”,從而將關注點遠離國家層面的議題。王寶強離婚的話題因此可以PK甚至壓倒國家及世界大事,互聯網上的“全民捉奸”變得很嗨,不用管這個世界正在發(fā)生什么。
這無法用“好事”還是“壞事”來簡單定性。它就是中國互聯網輿論場當前的突出表現。無論個人、公司還是政府機構,若不了解互聯網正怎樣驚人嬗變,大概都可能吃虧,或“out”?!?/p>
(作者是環(huán)球時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