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著名畫家豐子愷特別喜歡“偷聽”批評意見。在浙江大學(xué)任教時,他帶著女兒去煙雨樓游玩,小憩時,無意聽到鄰座幾位游客提到自己的名字,女兒剛要張口,他趕緊向女兒擺擺手,自己急忙坐到游客背后,“偷聽”他們的議論。其中有個游客說:“豐子愷畫的人真怪,有的沒有五官,有的臉上只有兩條橫線。這難道算是時髦嗎?”其實這是豐子愷受日本畫家竹如夢二的影響,這樣可以更含蓄和耐人尋味,也更給人以遐想的余地。雖然如此,豐子愷還是吸取了那位游客的意見,從此在人物的刻畫上下了更多功夫,尤其注意通過生動的線條來表達沒有五官的面部神情。
1940年,為躲避戰(zhàn)亂,豐子愷帶著家人流浪到貴州遵義,寄居在郊外一個莊院。一天晚上,他和女兒在田野散步,坐在一條石凳上休息。不一會兒,幾個路人也在石凳上坐了下來,一個人指著莊院說:“你們知道嗎?豐子愷就住在這個莊院里?!必S子愷聽后,將頭靠在膝蓋上假睡,生怕被認出。那幾個人說了不少贊美的話,唯獨有個中年男子說了不同意見:“我覺得豐子愷畫的背景比較單調(diào),往往幾幅畫背景都差不多。他最近在報上發(fā)表的幾幅畫,人物穿的是內(nèi)地服裝,背景卻是江南的??磥硭嫅T了江南的山水,內(nèi)地的山水一時還畫不像。”待幾個人離開后,豐子愷趕緊回到家,將“偷聽”來的批評意見認真記在了《畫師日記》上。
打那以后,豐子愷就常到郊外寫生,每天早出晚歸,仔細觀察當?shù)氐纳叫兴⒃诤髞懋嫵隽恕肚嗌絺€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蜀江水碧蜀山青》《蜀道難》等一大批氣勢磅礴的經(jīng)典之作。豐子愷虛心向?qū)W,“偷聽”批評意見,并通過實地觀察和大量寫生不斷提升,最終成為了一代名家。
◎螢火小語:一個“偷”字,足以看出豐子愷的虛心求教。面對批評,他表現(xiàn)出來的不是憤慨,而是反思,于是,在一次次的反思與改進中不斷提升,這或許就是他能成為大家的秘訣之一吧。
◎文題延伸:謙遜;學(xué)會反思;改變自己……
(郭旺啟摘自2016年5月27日《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