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 柍 (東莞理工學院,廣東 東莞 523808)
?
一次土地高效利用的鄉(xiāng)村旅店設計探索
哈柍(東莞理工學院,廣東東莞523808)
在一次鄉(xiāng)村旅館的委托設計中,設計過程首先從模糊的業(yè)主要求及總平面關系入手;接著從總平面的建筑占地面積推導出客房及樓梯間的布置——其中包括了標準層、底層大堂和鋪面,以及在樓梯間的休息平臺下設公共衛(wèi)生間的樓梯梯段的特殊處理。希望此分析過程對設計高容積率的小型建筑物有所幫助。
鄉(xiāng)村旅館;總平面分析;平面
前次碰到一位朋友,他提到他在海南的農村有一塊土地,想建一所鄉(xiāng)村旅館,請筆者幫忙設計。幾天后他把他的想法以短信的形式發(fā)給了筆者,這是他的原文:“我有一塊農村土地,準備坐東朝西,南北寬21m,東西深18m,西面為大道,設想在那建一棟約5~6層的小樓。樓的四面要留有空間,西面臨路要留夠停車位空間,方便停車。一樓為鋪位,二樓以上為旅館客房?!?/p>
拿到這樣一個沒有具體的經濟指標限制的任務書,既是對建筑師的信任,但也是一個挑戰(zhàn):一方面建筑師應該在一系列相關規(guī)范的限制條件下盡可能地為業(yè)主(甲方)的經濟考慮,使業(yè)主的效益最大化,也就是爭取盡可能大的建筑面積,這也是在當前農村貌似寬泛的土地用地的情況下所應采取的一種節(jié)地設計策略;另一方面是建筑師如何在高建筑密度和高容積率的追求過程中發(fā)揮獨創(chuàng)性和藝術性。
這次的地形根據業(yè)主的描述繪制,首先由業(yè)主提供的任務書繪出了該地的尺寸大小,后期業(yè)主又通過電話進一步追加提供了周圍基本的地形環(huán)境信息:地塊西面為城市干道,北、東、南三向周邊為菜地。
城市干道位于地塊的西面,業(yè)主又要求建筑坐西朝東,不同于我們一般建筑的坐北朝南(南北朝向),所以在建筑的西面應留出空地作為人流集散分配的中轉廣場空間,建筑主體相應后退,同時東、北、南三方向各留出1m的退紅線距離,如考慮地面停車,前廣場的進深應達到4~5m(考慮斜向停車)以上,剩下的面積才是建筑實體的底層占地面積,建筑底層最大尺寸大約在:
進深=(南北寬)18m-(退線)1m-(車位)5m=12m
面寬=(東西深)21m-(兩邊退線)2m=19m
面積=(進深)12m×(面寬)19m=228m2
當然,這只是在將方案細化前的粗略估計,因為建筑輪廓線不一定是將能建的建筑面積完全占滿的長方形,同時還要做出體型和立面的凹凸變化以形成空間趣味。
多層建筑的平面設計,一般先確定標準層平面,這種設計步驟和手法尤其適合旅館、酒店、宿舍和辦公樓這些建筑類型。
2.1標準層平面
2.1.1客房進深
在繪制標準層平面之前,首先要確定酒店的每個“細胞”——客房的尺寸。每間客房根據酒店的星級服務、裝修標準和面積大小不同而收費不同,作為酒店,客房設計有適合自己的定位和不同地形的尺寸標準,本次設計中,考慮客房尺寸確定過程如下。
建筑的總進深為12m左右(前面計算推得),走道寬由人流股數推算,每股人流550mm,走道需滿足同時通行至少2股人流,加上墻厚(客房是由隔墻來分隔空間的,因此在確定客房的軸線尺寸時,還需加上墻厚?,F在各地一般建筑都采用框架結構,墻200mm厚)。
走道最小寬=550mm×2+(兩邊墻厚)100mm×2=1300mm,
設計時盡量采用模數3M(300mm的倍數),所以初步定走道為1.5m,
從經驗來看,這個進深尺寸對于客房的標準間來說有點緊張;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行,只有看看能否從面寬處調整,盡量增加面寬和房間面積以增強每間客房的居住舒適度。經過初步的室內布置,可以將客房內的衛(wèi)生間進深調整到1.5m,那么
客房進深=(客房總進深)5m-(衛(wèi)生間)進深1.5m=3.5m
客房標準間一般為雙人間,每標準單人床寬1.2m,那么
客房內走道寬=(客房進深)3.5m-(床寬)1.2m ×2-(兩邊墻厚)100mm×2=0.9m
校核,房內0.9m的走道寬度可以滿足
兩股人流:(一人正面)550mm+(一人側身)300mm=850mm的規(guī)范要求
到此,完成客房的進深設計。
2.1.2客房面寬
從客房的設計來說,客房面寬的確定比較簡單,與客房進深的確定不同,面寬只需要滿足最基本的室內布置及使用要求即可。在設計本方案時,運用了“倒推”的方式來確定尺寸?,F代化的客房床一般垂直客房分隔墻放置。床長2.0m,電視柜和書臺深0.4m,床和電視柜之間還需留一股人流的通行寬約550~600mm??头坷碚撋系淖钚裘鎸挒?/p>
客房面寬=(床長)2.0m+(電視柜和書臺深)0.4m+(通道寬)600mm=3.0m
客房的軸線尺寸最小為=3.0m+(墻厚)100mm ×2=3.2m
此尺寸較為經濟,但根據盡量采用模數3M的要求,所以客房開間的軸線尺寸暫定為3.3m。
2.1.3樓梯位置
將客房放置到基地中,則:樓梯間開間=(建筑總面寬)19m-(客房面寬)3.3m×5=2.5m
即,每層建筑可以布置5間×2(雙向)=10間客房,還將富余2.5m,正好可以作為旅店的樓梯間和電梯間。但樓梯間放在建筑平面的何處呢?這需要考慮每座樓梯能服務的最大長度和人口數量,《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2006)[1]規(guī)定,建筑主要使用房間最遠空間出入口到樓梯間安全出入口的距離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見表1。
走道長度的規(guī)定 表1
樓梯是建筑體中面積最小但造價和結構要求最高的構件,如果能盡量減少樓梯的數量同時又滿足走道的疏散長度要求,就會為業(yè)主節(jié)省造價。因為建筑的總長度為19m,根據表1,設一座樓梯即可以滿足要求。同時考慮為了減少災時逃生時間,縮短中間走道上的疏散路徑的長度,讓底層的商店鋪面盡量完整,因此將樓梯放在靠近建筑平面中部的地方。
由此酒店的標準層平面已經基本設計完畢(圖1、2),有些細部的設計有待于底層平面設計周全考慮再返回調整。
圖1 標準層平面
2.2底層平面
接下來是確定建筑的底層平面,建筑的底層主要是旅館的大堂和商店鋪面。由建筑功能分區(qū)可知,大堂和鋪面商業(yè)部分作為兩種不同的功能區(qū),應各自成區(qū),所以設計上安排大堂和鋪面分別占據底層平面的兩端,由流線組織可知大堂應能方便快捷地到達樓梯間和電梯廳,同時考慮設置一個公共衛(wèi)生間,為了盡量節(jié)省空間,設計在樓梯休息平臺下面。
圖2 客房布置
標準層和底層的平面布局大致確定后,簡單地進行了結構柱的布置,框架結構的布置盡量遵循簡潔清晰的原則。由于框架結構的合理跨度在5~9m以內,各柱分布在兩兩成鄰的客房四角,余下盡端的一間客房、樓梯間及電梯間的四角則加柱以滿足結構布置的要求。由上,底層平面確定如圖3。
圖3 底層平面
2.3樓梯間設計
走道在客房中間,決定了樓梯選擇雙跑平行樓梯比較合理,這樣充分利用中走道。由于樓梯間的進深由客房的進深確定(5m),開間由前述得知寬2.5m,在這樣一個受限制的面積中設計樓梯,尤其是在底層,還考慮在樓梯間休息平臺下設置公共衛(wèi)生間,需要仔細斟酌。
與平面設計類似,樓梯的設計首先也是確定標準層。在設計樓梯標準層之前首先還得確定標準層的層高,由標準層層高3.0m和選擇踏步高150mm,可求出每層樓梯的踏步總數為:
雙跑每段踏步數=20個/2=10個。
每段水平梯段的寬度
不考慮設中間梯井,梯段寬度大于1100mm,滿足兩股人流的通行寬度要求。
踏面寬根據人體的腳長能踩在踏步上為設計考慮依據,一般疏散樓梯的踏面寬在260~300mm之間,選擇280mm作為本次樓梯設計的踏面寬,則標準層:
每段水平梯段的長度=(踏面寬)280mm×(10-1)=2520mm
樓梯休息平臺的深度取大于水平梯段的寬度的任何值都可以,這里可以暫定為1500mm。取這個值有兩種原因:一是底層樓梯間下部打算做公共衛(wèi)生間,其尺寸不能太?。欢堑讓訛榱耸剐菹⑵脚_下的凈高滿足規(guī)范要求人體正常通過的最低高度2.0m,需要做梯段兩邊踏步數不等的長短跑,長跑梯段的水平投影長度相應增長,所以休息平臺不能做得太大,以免樓梯間的5.0m的進深不足容納梯段長度。
接下來設計底層的長短跑梯段,底層為大堂和鋪面,層高比上部的客房增高,取3.2m。如按標準層設計方法,仍然做等跑,則可選擇踏步高160mm。
仍然需要做20個踏步才能上二層。這20個踏步如何分配才能滿足休息平臺下的2.0m的凈高要求呢?(凈高不包括樓梯平臺梁的高度,平臺梁高=(跨度)2.5m×(1/8~1/12)≈0.2~0.31m,這里取保守值300mm。)
措施1:降低樓梯間的地面標高,室內外高差定為450mm,樓梯間下的衛(wèi)生間只需要比室外地面高150mm,即一個踏步高,這樣休息平臺下增加高度300mm。
措施2:設長梯段跑13級,短梯段跑20-13=7級。
則休息平臺的標高=160mm×13=2080mm
休息平臺的凈高=2080mm+(降低的地面)300mm-(平臺梁)300mm=2080mm>2.0m,滿足規(guī)范要求。
但底層樓梯間的設計還沒結束,長跑的梯段水平投影長和休息平臺的寬度之和還不能超過樓梯間的進深5.0m。
核算:梯段和休息平臺長=踏面寬280mm× (13-1)+1500mm=4860mm<5.0m
說明長梯段沒有超出樓梯間的設計進深。綜上計算可得出,樓梯的設計滿足規(guī)范和本設計的標準層和底層平面,不用再返回調整。
方案提交給業(yè)主后,得到了業(yè)主的肯定,并表示就采用此方案,這也算是一個小小的鼓勵。遺憾的是,不能到海南現場調研,所以在總平面的人流組織、廣場設計和建筑與周邊環(huán)境的結合處理上有失說服力。雖說有遺憾,但本次設計過程邏輯概念清晰,步驟有條不紊,基本上是一個理性推導過程的結果,此設計方法是從地形分析出發(fā)結合人體尺度、建筑規(guī)范從建筑各“細胞”、“構件”的尺寸入手導出設計方案,對建筑師在設計小型高容積率的建筑類型時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所以把方案的思考推導過程拿出來供大家分析交流,以資借鑒。
林濤,彭朝暉.房屋建筑學[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2012:33-34.
TU247.4
A
1007-7359(2016)03-0031-04
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3.009
哈柍(1976-),女,廣西桂林人,畢業(yè)于重慶大學,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及理論方面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