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召俠
摘 要: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zhì)量進行探討。
關鍵詞: 小學作文 教學質(zhì)量 寫作習慣 想象力 以讀促寫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把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重點。但是,“教師教學難、學生作文難”的問題一直困擾小學作文教學,使作文教學由語文教學的重點變成既重又難的“焦點”。作文教學除了作文本身難之外,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和厭學心理是致使學生越學越難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zhì)量進行探討。
一、立足學生的個性心理差異,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
1.培養(yǎng)學生“寫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經(jīng)歷”的作文。
培養(yǎng)學生寫“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經(jīng)歷”的作文,就是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現(xiàn)個性風格。老師應大力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表達,甚至寬容學生的一些毛病和不成熟的缺點,讓他們自己克服,讓他們自我成長,從而使學生個性在文章中日益張揚起來,讓一個個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靈活現(xiàn)、充分展現(xiàn)。
2.培養(yǎng)學生寫真情實感的作文。
真情實感是作文個性化的基礎。作文訓練過程中,我們主張寫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情感、真實的思想。訓練方法應強調(diào):(1)只定范圍不命題。讓學生有話好說、有話要說,鼓勵學生在一個范圍內(nèi)從生活中找素材,寫出真情;(2)重視表達方式,但不限文體,鼓勵學生突破常用文體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鮮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數(shù);(4)強調(diào)寫真情實感,但不限于寫真人真事。
3.培養(yǎng)學生作文有新意。
個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體驗,有真情實感,還要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將身邊的瑣事寫出“典型”、新意來。因此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時時處處留意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對生活的感悟需要長時間逐漸培養(yǎng),老師要結合實際適當加以引導。學生一旦有了感悟能力,就會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導學生將自己不同于別人的感受寫出來,作文不愁沒有新意。
二、重視寫作習慣培養(yǎng),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作文教學效果好壞與學生有無良好寫作習慣有密切關系。這些習慣有的屬于智力因素,有的屬于非智力心理因素。它們就像化學用的催化劑一樣制約或促進寫作活動效率提高。因此,要十分重視寫作習慣培養(yǎng):一是先想后寫,要求學生想好一句寫一句,想好一層寫一層,想好一小節(jié)寫一小節(jié),到高年級想好全篇結構、提綱,再動筆;二是寫作環(huán)境,要求寫作環(huán)境十分安靜。在學生動筆時,教師不再開口,學生不許問生字等,以讓人人全神貫注,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三是寫作速度。一律要求學生當堂作文,一氣呵成。對書寫端正的學生,不要求打草稿,力爭低年級學生每分鐘寫5—10個字,中高年級學生達到每分鐘15—25個字,以此訓練學生把口頭言語迅速轉(zhuǎn)換成書面語言。隨著學生先想后寫要求的達到,寫作速度相應提高;四是作后修改。要求學生寫完后認真復讀,養(yǎng)成邊讀、邊想、邊修改的習慣。對這些寫作要求,同樣要求和整個作文教學同步。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將會終身受益。
三、通過寫童話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訓練學生寫童話,既符合當前落實新課標的形勢,又順應他們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對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大有幫助。
1.提供想象條件,鼓勵大膽幻想。
童話作文的內(nèi)容涵蓋學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間。生活中發(fā)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話中得到映照;學生的喜怒哀樂也能在童話中得以體現(xiàn)。我們積極鼓勵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從不同角度選材。在訓練中給他們提供自由想象、獨立思考的情景條件,鼓勵他們大膽幻想。有了自由馳騁的空間,再也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學生得以充分發(fā)展。
2.教會構思方法,提倡個性表達。
首先,童話語言獨具特色,寫童話比寫一般記敘文在發(fā)展學生語言方面具有優(yōu)勢。學生具有廣闊的表現(xiàn)空間,可以綜合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其次,童話是學生內(nèi)心思想情感的真實反映,折射出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使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富有個性化。
3.注意立足現(xiàn)實,要求合理想象。
我們要向?qū)W生提出想象合理的要求。因為,只有想象合理,才有意義。是合理還是不合理,兒童往往把握不住,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兒童并不能掌握要領。教師的作用在于適時發(fā)掘?qū)W生的心靈火花,讓學生立足現(xiàn)實,合理想象。
四、加強日常積累,以讀促寫
作文言之有物靠的是平時積累,見多識廣的人思維必然活躍,重視積累的學生很少思維閉塞。課外閱讀是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積累方法之一。通過大量閱讀,學生不僅開闊了知識視野,增長了智慧,陶冶了情操,還潛移默化地學習了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及作者的觀察、思維方法?!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參考文獻:
[1]羅先慧,李云文,孫建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熱點與重點——基于2012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小學語文教與學》的統(tǒng)計與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3,v.33;No.35707:75-83.
[2]王芳.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淄博師專學報,2011,No.2402:11-14.
[3]崔巒.回顧·總結·展望——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十年小學語文教材編寫歷程[J].課程·教材·教法,2010,v.30;No.31501:49-59.
[4]吳偉民,李婷.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9,No.19709: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