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茂津
新課程改革的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發(fā)展。教師要轉(zhuǎn)變觀念,解放思想,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是在教學中師生平等,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角色,與學生共同經(jīng)歷知識探究過程。隨著新課標、新教材的推行,教育教學改革出現(xiàn)許多新成果,其中“減負增效”成為當前物理教學改革中最引人關注的問題。那么,如何適應新時期教學,真正做到“減負增效”呢?我認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學,充分發(fā)揮好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
所謂師生合作教學,就是把整個教學過程建立在師生雙邊活動的基礎上,把教和學的活動有機統(tǒng)一起來,在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同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訉W習知識,師生在和諧愉快的氣氛中共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從這一理念出發(fā),這里我就如何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合作提出目的想法和做法與諸位交流、探討。
課堂是師生在學校的共同舞臺,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師生合作中面對面的“碰撞”。物理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這為師生合作提供了很多機會,而課堂上師生成功的合作,能拉近師生距離,建立師生感情;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智慧;從而使課堂充滿熱烈的研究氣氛。課堂上的師生合作通常采取以下形式。
1.實驗探究課中師生合作
在物理課堂中利用實驗探究物理問題時,如果實驗現(xiàn)象可見度大但操作難度較大,那么師生合作時,教師應承擔操作任務,而學生承擔觀察(包括寫出觀察到的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和思考(包括寫出思考出的實驗結論)任務,當然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由于教師聞道在先,對學生有幫助的義務,進行有效指導對提高上課效率必不可少,教師要提示學生觀察的對象、記錄的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思考分析的思路。如探究向心力與質(zhì)量、角速度和半徑的關系實驗,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先由教師介紹向心力演示器的構造和原理,再由師生共同討論實驗方法及如何進行控制變量分別探究、如何觀察和記錄向心力大小等。
在物理課堂中利用實驗研究物理問題時,如果實驗難度較小,那么師生在合作時教師只要承擔提供器材及必要的實驗技術這一任務即可。實驗操作、觀察與結論的得出均由學生完成,學生唱主角,教師做“劇務”工作,當然在合作過程中,教師可多巡視學生實驗完成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但不要過多參與,否則就失去了這種形式合作的意義。如3-1中探究影響導線電阻的因素,初中已經(jīng)做過演示實驗進行定性研究,則高中就可以在教師指導后讓學生分組探究,大膽放手,同時做好學生的幫手與合作者。
有些演示實驗可由師生共同完成,教師做存在安全隱患的工作,學生代表完成安全又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時教師引導其他學生做好觀察和分析。如3-1中探究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對高壓電源與陰極射線管的連接并接通可由教師完成,蹄形磁鐵靠近陰極射線過程可由學生代表操作,之后的洛倫茲力方向判定可由師生共同討論歸納得出。
2.自主閱讀課中師生合作
討論是學習物理的一種好方法,有的物理知識只有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充分討論,才能被學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師生此時合作中,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提供好的閱讀材料,并提出討論問題;而學生的任務是閱讀、討論與思考。如必修2中“第五章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第3節(jié)人類對太空的不懈追求”的新課教學,教師除了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外,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查找一些相關內(nèi)容尤其是我國在太空方面的探索路程和近十幾年來在深空探索所取的成就,引導學生閱讀并展開討論,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習題課教學中師生合作
物理教學中習題課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課堂類型。習題教學中,師生合作時,教師要抓住習題教學的特點,結合學生和教學實際情況進行恰當?shù)牧曨}選編和習題教學,使學生通過解題實現(xiàn)對概念、規(guī)律及定律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學會運用它們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在與學生合作中還應適當引導學生如何審題、如何挖掘隱含條件、如何確定解題的思路方法、如何規(guī)范有序地答題,等等。學生的任務是共同參與到試題分析、思考討論中,并把具體計算與結論導出,甚至可與教師共同討論多種解題方法和如何改造題目實現(xiàn)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得融會貫通,提高習題課效率。
4.抽象概念課中師生合作
對有些物理知識,只要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物理事實,學生就能通過對物理事實的分析、綜合與抽象得出,在對這類知識進行教學時,教師只需提供一定量的物理事實即可,分析、綜合與抽象皆由學生做。例如,在對“分子的大小”進行教學時,首先教師向?qū)W生提供如下物理事實:(1)將氣球吹足氣,用細線將其扎緊,過一兩天就癟了;(2)在一個大氣壓下,邊長為1cm的盒子里充滿空氣,在盒子上開一個小口,如果1s有12億個分子跑掉則需要9千年才能跑完;(3)1cm3的水分子數(shù)約為3.35×1022個,如果將這么多的“磚塊”鋪在地球表面上,則其厚度可達到120km。然后學生根據(jù)這些物理事實得出結論:分子非常小,只有幾埃。
總之,要適應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形勢,提高教學課堂效率,必須采用現(xiàn)代教育教學模式,加強師生合作教學,變封閉的、單向的、單渠道的、平面的教學為開放的、雙向的、多渠道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過程。教師只有加強學習,摸索經(jīng)驗,進一步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zhì)和教學能力,真正發(fā)揮教學主導作用,才能適應新的教育教學形勢,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