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燕
“適合教育”課題下的語文智慧課堂的研究,是包括學習目標、學習方式、課程內容、評價途徑在內的系統(tǒng)性全方位的研究。這種研究,既不是一概拋棄,也不是簡單回歸,而是哲學意義上的“揚棄”,繼承傳統(tǒng)中的精華,舍棄其不足,那種為獲取智慧而進行的教學實際上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我們應該以整體思想優(yōu)化課堂教學,先有智慧地定下適合孩子需要的教學目標,再有智慧地設計適合孩子需要的學習策略,最后有智慧地加以評價。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適合、有效的課堂才是充滿智慧的課堂。
一、取舍有道,就教學目標及內容而言,要在取舍之間體現智慧
當我們?yōu)榻虒W的精彩而拼命“添磚加瓦”的時候,有效的教學往往已遠離我們而去。因為有效的教學其實很簡單,就是孩子必需的一點不少,沒用的一點不多。而目標定位不同,教學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例如《姥姥的剪紙》一課,當學生交流姥姥剪紙技藝高超的時候,針對“我從小就聽人嘖嘖贊嘆:‘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边@句話,有的老師是這樣引導的:
師:讀了這句話,你覺得姥姥的剪紙怎樣,用一個成語來說說。(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惟妙惟肖、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巧奪天工……)
師:請將“嘖嘖贊嘆”換個詞(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贊不絕口、交口陳贊……)
師:如果你是一位潑辣的阿姨,會怎么贊?如果是個活潑的孩子呢?……指導朗讀這句話。
師(范讀,再請學生練習朗讀此句)
光定位于“通過朗讀體會姥姥剪紙的技藝高超”這一目標,遠遠不夠,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只是隔靴搔癢而已。訓練并掌握本段的表達形式比積累已有的成語和單純的訓練朗讀更重要。
二、動靜有方,就教學方法和過程而言,要在動靜之間體現智慧
許多老師抱怨,現在的孩子不受教,朗讀有氣無力,更不要說感情了。究其原因,我們在指導朗讀上出了問題。
如四年級上冊《泉城》中有這么一句話:“泉水從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陽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斷忽續(xù),忽急忽緩,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們拎到了水面上來?!比绾巫屪藨B(tài)萬千、神奇無比的珍珠泉讓學生心向往之,永遠留在心中呢?教者是這樣處理的:
1.(展示一串閃亮的珍珠)你覺得這珍珠怎么樣?
2.這里的“涌”字很有特色,妙在哪里?
3.這里的“拎”能否改成“提”?
4.指導朗讀,注意要讀出珍珠泉的輕盈、調皮來。
以上設計,停留在“咬文嚼字”上,如此美妙的文字卻沒有激起學生的興趣。事實上,學生對這樣的提問不感興趣,也激不起思考的火花來。可想而知,孩子在朗讀該段話時,一定游離在外,根本讀不出珍珠泉的神奇與美麗來。這里采用“表演朗讀法”,效果會更好。
對學生而言,燦爛的智慧火花定是綻放在教師的等待里——如果教師用鼓勵的目光等待,用四兩撥千斤的點撥等待,用平靜的心態(tài)等待,更用實實在在的時間等待,那么,學生一定會靜下來,沉下去,想開去,最終柳暗花明,豁然開朗。如此靜動結合,所學才會真正刻到孩子們的骨子里,銘在孩子們的心坎上。
三、張弛有度,就教學的節(jié)奏和反饋而言,要在張弛之間體現智慧
要打造智慧課堂,就要在課堂上體現三個特征,一是讓學生的學習成為教學的核心;二是讓學生的學習看得見;三是讓教師的教育看得見。如果我們在課堂上僅僅讓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表現一下,雖教師省時省力,但一些學困生就成了“被遺忘的角落”,他們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就成了教學的“死角”。所以,課堂上要以學生的學習成為教學的核心,就要晾曬學困生的學習狀況,讓他們的學習看得見,那我們教學的過程才看得見。
真正的智慧課堂,應該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傳承和擴散知識,生成與拓展智慧,這里有思想的碰撞、靈感的涌現、能力的轉化,學生在積累語言中促進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武進區(qū)湖塘橋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