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詩雨+應琛
7月11日,一場乒乓球友誼對抗賽在2016奧運會舉辦地巴西里約展開。38歲的前國手王勵勤與瑞典老將佩爾松、比利時名將賽弗組成傳奇隊迎戰(zhàn)巴西新生代球隊?,F(xiàn)場賽況激烈,近千人到現(xiàn)場觀賽。雖然已退役兩年多,但王勵勤搭檔佩爾松,在幾番酣戰(zhàn)后一起為傳奇隊拿下了一分,可說是寶刀未老。
如今的王勵勤,已經擔任上海乒羽中心主任近三年了。從國家隊退役后,王勵勤沒有像部分隊友那樣從事一份與運動員時期完全不一樣的工作,也沒有給自己放一個無限期的長假,而是選擇回到上海,回到乒乓球的身邊,用另一種角色繼續(xù)為中國的乒乓球事業(yè)培養(yǎng)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近來,網絡盛傳一個題為“跨界球王盤點”的帖子,文中對于我國乒乓球前國手王勵勤沒有進入足球隊表示了惋惜。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對于這一點,王勵勤干脆地回答道:“不后悔,我一直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p>
6歲開始打乒乓球,13歲進入上海隊,1993年入選國家隊,王勵勤在進入國家隊后不久,就在各項比賽中嶄露頭角。尤其是在1996年年末在天津舉辦的第一屆國際乒聯(lián)職業(yè)巡回賽上,在當時男子雙打的種子選手孔令輝和劉國梁、呂林和王濤等相繼出局的情況下,初出茅廬的王勵勤與閆森的“菜鳥”組合,卻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摘得了金牌。
就這樣,當年這個還只有18歲的高個小伙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但是,王勵勤之后的職業(yè)生涯并非一帆風順,反而可以說是充滿了曲折艱辛。在接下來1997年的賽事中,王勵勤總體表現(xiàn)平平。1998年的亞運會男團決賽中,他較為保守的表現(xiàn)更讓當時的主教練蔡振華又愛又恨。但是,同年12月卻是屬于王勵勤的舞臺,在巴黎第三屆國際乒聯(lián)職業(yè)巡回賽年終總決賽上,王勵勤擊敗了劉國梁、馬琳等前輩,并且打破了這個比賽上男單冠軍一直是由國外選手壟斷的局面,一口氣拿下了男單、男雙冠軍,成了“雙料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1998年很快就這樣成為歷史。王勵勤告訴記者,1998年總決賽的成功反而給他帶來了心理上的負擔。在1999年的世錦賽上,王勵勤對自己的期望非常高,目標直指冠軍,但最終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當時的自己對于那場比賽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對于困難的準備,以及對對手的分析都不夠充分。同時自己給自己裝上了過重的心理負擔,這些都是導致最后輸?shù)舯荣惖脑??!比缃裨俅握勂鹉谴伪荣悾鮿钋谌匀挥洃洩q新,坦言在賽后受到了較大的打擊。
面對困難,被隊友叫作“大力”的王勵勤沒有就此消沉,更沒有考慮過放棄,反而是越挫越勇。繼續(xù)刻苦訓練的同時,他與教練員積極溝通,并且總結了自己進入國家隊以來的表現(xiàn),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心態(tài)進行了調整。
勵精圖治,天道酬勤,王者歸來,這幾個字是王勵勤母親對兒子名字的表述,同時也是對王勵勤的努力最好的描述。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新千年不知不覺到來了。
對于王勵勤的職業(yè)生涯來說,2000年,是最重要的轉折點。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边@一年,技術和心理狀態(tài)明顯更為成熟的王勵勤在各項賽事上取得了不凡的成績。
要說最令他記憶深刻的,那就非獲得悉尼奧運會的男雙冠軍莫屬了。這是他的第一次奧運會,也是他獲得的第一塊奧運會金牌。在王勵勤看來,“這個冠軍對我來說是里程碑式的,堅定了我的信心和基礎”。
然而,悉尼奧運會不會是王勵勤夢想的終點,只是“王勵勤時代”的全新起點。性格溫文爾雅的他一向不將殺氣外露,但是對于目標和夢想的執(zhí)著絕不輸于他人。這從他與馬琳多年的“王馬大戰(zhàn)”中可見一斑。
“正因為有了一個強大的對手,才能督促自己不斷向前發(fā)展。我的成績里有他的功勞,他的成績中也有我的努力?!蓖鮿钋谌缡钦f。而中國乒乓球隊現(xiàn)任總教練劉國梁對“王馬大戰(zhàn)”的評價是:“一輩子的對手,一生的朋友!”
“王馬大戰(zhàn)”中最為經典的一役莫過于2007年薩格勒布世錦賽男單決賽,這是一場足可以載入乒乓球史冊的對決。馬琳一開場充分發(fā)揮出前三板優(yōu)勢,在前四局以3-1領先。第五局一度以7-2領先,只要再拿下4分就可以拿到冠軍。但是競技體育常常是“不到最后一刻,一切皆有可能”,此刻,轉折出現(xiàn)了,王勵勤頂住巨大的壓力贏得了第五局。馬琳此后出現(xiàn)了失誤,而王勵勤則連扳三局,反敗為勝。
如今,“王馬大戰(zhàn)”已經落下帷幕——從國家隊退役后,馬琳前往廣東,成為了廣東乒乓球運動管理中心的馬主任;王勵勤則回到了上海,當起了上海乒羽中心的王主任。但是,褪下冠軍光環(huán)的他們沒有就此松懈,他們依舊在乒乓球的夢想路上前進。
責任跟夢想,一個也不能少
2016年1月23日,王勵勤出席上海市政協(xié)會議。
“小球轉動大球”,上世紀70年代的乒乓外交為中美對話打開了一扇門。作為國球的乒乓球運動似乎總是比其他運動更能牽動國人的心。從容國團獲得新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開始,乒乓球在中國的現(xiàn)、當代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就不可撼動了。乒乓球運動自然也就比其他運動承擔著更多的責任。
如今,“變身”為王主任的王勵勤,每周一上午,都會主持召開例會,對上一周的工作進行總結匯報,并對這一周的任務做規(guī)劃;下午,他一般會在辦公室處理一些文件;行政事務結束后,王勵勤還會去球館觀看年輕的選手訓練并進行指導,前國手的經驗對于現(xiàn)役運動員們來說可是十分寶貴的。
同為乒乓球運動員,王勵勤對后輩們的指導主要是技術和心理調節(jié)方面的,采訪過程中,王勵勤強調最多的就是要運動員們“樹立明確的目標”,因為有了目標,才能戰(zhàn)勝之后遇到的困難,最終登上頂峰。
似乎“王主任的一天”與當代都市上班族并沒有太多的差別,而從運動員轉型為管理人員,王勵勤也漸漸適應了“朝九晚五”的生活節(jié)奏。
“目前還是行政工作偏多,但現(xiàn)在的工作確實符合自己之前的職業(yè)發(fā)展考慮,因為這是對自己乒乓球夢想的延續(xù),同時也能更好地發(fā)揮自身的特長,為上海的體育事業(yè),尤其是乒乓球事業(yè)做出自己的貢獻。”王勵勤解釋道。
從運動員到主任,王勵勤表示從前一心一意訓練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xiàn)在的自己除了要時刻關注運動員們的訓練狀態(tài)外,還要與方方面面進行溝通,“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更多的人關心乒乓球事業(yè)的發(fā)展,從更多的人那里獲得支持”。
上海,曾被譽為乒乓球“世界冠軍的搖籃”,在王勵勤眼中,上海乒乓球的工作還存在著各種困難與挑戰(zhàn),但他現(xiàn)在的夢想就是讓上海乒乓球運動重鑄輝煌。雖然不再是運動員奮戰(zhàn)在一線,王勵勤依舊在用自己的力量推動著乒乓球事業(yè)的發(fā)展。
2014年11月,剛擔任上海乒羽中心主任不久后,王勵勤便帶領上海隊以3:2戰(zhàn)勝了解放軍一隊,時隔15年再奪全國錦標賽男團冠軍;之后,在2015年,上海隊蟬聯(lián)了該項冠軍。
賽后,很多方面都將功勞歸在了王勵勤身上,但他并不這么認為:“一個團體拿到冠軍不可能只靠一個人,這是一個系統(tǒng),一個團隊的努力結果。運動員、教練員,以及管理人員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大家都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以及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在不斷拼搏,而這樣的付出肯定是會有回報的?!?/p>
的確,因為辦公地點與乒羽的訓練基地都在郊區(qū),平日里,新婚不久的王勵勤只要不出差,基本上每周只回家一次,但他說,家里人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王勵勤還表示,有機會的話希望能到學校去學習更多的相關知識,“這樣就能夠更好地做好這個行政管理崗位的工作”。
而王勵勤也保持了多年來堅持鍛煉的好習慣,工作之余他便會做些運動,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體力,投入工作。
“革命”尚未成功,我們正在努力
對于上海乒羽中心未來的發(fā)展,以及上海地區(qū)乒羽事業(yè)的發(fā)展,王勵勤也有自己的想法。就目前來看,他認為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后備人才的不足。
從國家隊來看,男隊總體還比較穩(wěn)定。而女隊則受到了來自亞洲地區(qū)對手強有力的挑戰(zhàn)。人才的不穩(wěn)定需要從上至下地找原因,從上海地區(qū)的現(xiàn)狀來看,首先就是拔尖人才不多?!吧虾T谟鹈蚝推古仪蛏?,就各一個。乒乓球方面就是現(xiàn)在世界排名前三的許昕。”王勵勤告訴記者,盡管這些年許昕無論是在技術能力上,還是對待事業(yè)的態(tài)度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還需到得到世界大賽的考驗。例如,像奧運會這樣的大賽,能力和技術確實是很重要的因素,心理狀態(tài)和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也同樣是極為重要的因素,總的來說就是綜合素質要過關,目前的許昕還需要多鍛煉”。
再從目前隊伍的整體編制來看,上海乒乓球男女隊共36人,羽毛球男女隊共42人。一個令人擔憂的情況就是,每個年齡段的人才數(shù)量達不到一個良性的承前啟后,還有就是基礎不足。面對這些情況,王勵勤指出還是當下生活條件的變化和運動員吃苦意識的不足。
“尤其像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家庭條件比較好,孩子們的吃苦精神便會有所下降。同時,孩子們并非一定要將體育視為一生的事業(yè)來發(fā)展,家長們也有自己的考量,讓孩子有更多的選擇與嘗試。”王勵勤說。
很多家長對于培養(yǎng)孩子運動的習慣還是處于缺乏認識的階段。當孩子無論從事哪一項運動時,都需要骨骼、關節(jié)、肌肉組成的運動器官支持才能完成。肌肉收縮帶動關節(jié)及骨骼完成一定的動作,所有運動都受神經系統(tǒng)支配,都處于大腦的調節(jié)和控制之下。經常運動,就能使孩子的這些運動器官靈活,大腦反應敏捷。孩子的協(xié)調、躲閃能力和速度也會跟著提高。
此外,運動不僅對于他們的身體素質有幫助,同樣也會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孩子會面對失敗,爬起重新再來,這樣就避免了在社會生活、學習中遇到挫折就自暴自棄。
王勵勤進一步分析道,“但對于運動員來說,尤其是乒乓球運動員,最好的起步時間是5到6歲,從這個年紀開始最好就能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訓練?!?p>
2000年9月23日,王勵勤聯(lián)袂閆森奪得悉尼奧運會乒乓球男雙冠軍。這是他的第一次奧運會,也是他拿下的第一塊奧運金牌。
因此,鑒于現(xiàn)狀,王勵勤和同事們準備雙管齊下,一是立足于自身的培養(yǎng);二是引進外來人才,像許昕就來自江蘇,從小在上海進行訓練,后來輸送到國家隊,“而且他已正式入選奧運陣容,將在里約亮相”。
“關于引進人才,就需要與相關部門制定一些政策,最好能夠形成一個標準?!蓖鮿钋诒硎尽?/p>
已經準備好在將來為中國的乒乓球事業(yè)鞠躬盡瘁的王主任,最后談到了對于自己未來小孩的培養(yǎng),他說,肯定會在體育方面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至于是否要走專業(yè)道路或者取得一定的成績不是一定的,“更重要是培養(yǎng)體育精神,特別是體育中的拼搏的精神,面對挫折和戰(zhàn)勝自我的精神”。在王勵勤看來,這是每個人在生活工作中都會需要的,“運動員經常面對成功與失敗,面對競爭,所以在這方面的心理承受能力會好一些,這是長年累月的競爭讓運動員形成了這種獨立的能力,我覺得這是現(xiàn)在的小孩所欠缺的。”
當然,咱們的王主任也是非常民主的,“至于是否打乒乓球,還是要看孩子的喜好和性格,運動是要一定有的,這能鍛煉孩子的體魄、心智?!?/p>
競技體育的殘酷性就在于可能會在瞬間將你多年的努力化作泡影,但是競技體育的魅力也就在于過程中的不斷地挑戰(zhàn)并超越自我。上了賽場,每一個運動員都是平等的,每一個運動員都有機會到達夢想的彼岸,王勵勤就是其中之一。
不僅如此,在實現(xiàn)了自己的奧運夢、冠軍夢后,王勵勤還希望將這樣追逐夢想的力量注入到新一代的運動員身上,推動更多的運動員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