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瑋瑋
【適用話題】藏與露 謙遜 交往 修養(yǎng)
知乎上有個關(guān)注度頗高的問題,叫“什么樣的男生你覺得low到爆?”我最不喜歡的男生,是言談時不懂收斂的。
有人太逞口舌之快,說話帶刺,揭人之短。對方無非講錯一句話,他揪著小辮子花式甩半天,以此為樂。或者單刀直入評價他人的衣著與妝容,用詞令人尷尬。
有人在賓客剛坐定的飯桌開始一個人滔滔不絕。曾在非洲做志愿者如何神勇,在新西蘭打工旅行如何充實。大家聽罷,客氣恭維一番,他愈加收斂不住,嗓門愈來愈大,甚至頻頻打斷他人,一定插話把話題引向自己。席間有人自嘲表示自己還沒走出過亞洲,他聽完面露鄙夷,嘲諷說“那你活得太狹隘”,而后話鋒一轉(zhuǎn),又講“我在非洲”如何如何。
有人把身邊人當成吹噓的籌碼,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朋友怎樣怎樣。“我有個朋友公司要上新三板了”,“我有個朋友融資已經(jīng)C輪”,“我有個網(wǎng)紅朋友一年圈粉百萬”,講罷笑得意蘊深長。或許在他心里,朋友慧達牛逼,意味著他也格局博大不容小覷。
有人把前輩約出來,本意是求索知識。他提問,別人誠心誠意向他解釋,而他第一反應(yīng)不是真誠道謝,而是反過來說,“你說的這個我知道”,對方講第二點,他又步步進逼,回應(yīng)“這個我也知道”,令前輩尷尬不已。唯恐沉默會令別人看扁他,卻忽略了既然虛心求教就是要將姿態(tài)放低。
有人不顧場合盲目講黃段子,沉浸其中揚揚得意,無視周圍女生已經(jīng)漲紅了臉。包袱抖完,笑聲沒有他預(yù)想中熱烈,他不依不饒,詢問大家“為什么不笑”。
有人聊天時太爭強好勝顧及輸贏,一點雞毛蒜皮也要爭出個所以然來。突然看到路上一輛跑車,一人說一百五十萬足矣,他說至少兩百萬。本來無非一句閑扯淡,他卻當即掏手機,一定查出正確答案。果然跑車兩百萬,他把手機朝對方臉上一晃,齜牙說,承認吧,還是我說得對。
竊以為對一個男人的最高評價,是虛懷若谷,而非鋒芒畢露。
言談中不懂收斂跟不拘小節(jié)是全然不同的兩回事。不拘小節(jié)者懂得自嘲,或能根據(jù)場合適度開玩笑嘲諷他人,但懂得界限所在,令聽者莞爾。不懂收斂的本質(zhì)是缺乏氣度涵養(yǎng),謂之low。
答這樣的問題,總覺得太難拿捏分寸,少說一分則不痛不癢不夠犀利,多說一分,難免太像站在高處俯視他人。
【素材分析】心胸狹窄,錙銖必較,目中無人,自高自大,鋒芒畢露,這樣的男生的確讓人覺得low到爆。而虛懷若谷,謙虛低調(diào),彬彬有禮,尊重他人,懂得收斂,永遠是一個人氣度涵養(yǎng)的體現(xiàn)。一個人有無涵養(yǎng),往往會通過他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表現(xiàn)出來。沒有氣度涵養(yǎng)的人,無論怎樣遮掩與修飾,都難掩其內(nèi)心的平庸與低俗。一個人的“l(fā)ow”并非與生俱來,在被判定為“l(fā)ow”以后也不會一直“l(fā)ow”到底,及時意識到自己的不對之處并提高自己的學(xué)識與涵養(yǎng),自然也就不low了。
【速用名言】
1.有謙和、愉快、誠懇的態(tài)度,而同時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運的。
——古羅馬哲學(xué)家 塞涅卡
2.修養(yǎng)之于心地,其重要猶如食物之于身體。
——古羅馬哲學(xué)家 西塞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