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暮光之城》是根據(jù)美國女作家斯蒂芬妮·梅爾創(chuàng)作的系列小說拍攝而成。該影片主要講述一個女中學生和吸血鬼之間的愛情故事,整個情節(jié)在電影中通過外貌、服飾、環(huán)境、行為、言語、手勢、表情、聲音等等被編碼,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不斷獲得視覺愉悅。文章從文化視角分析了視覺文化在電影《暮光之城》中的體現(xiàn),通過對它的分析,能使人們更好地讀懂這部影片,同時也能使我們對整個世界有更好的理解和認識。
【關鍵詞】《暮光之城》 視覺文化 視覺編碼
一、引言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真實生活變得無法從電影中區(qū)別開來。電影的產(chǎn)生是二十世紀的一大奇跡。人們頓時用自己的肉眼能看到曾經(jīng)只能存在于夢境中的一個嶄新的世界。人們被電影深深的吸引,而這個原因在于個體和社會形態(tài)對它們的塑造。法國新佛洛伊德主義精神分析學家雅克·拉康引入了鏡像階段的概念。它起源于人類行為的特點,通過比較心理學的事實而反映出來,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在頭幾個月還不能從鏡子中認出自己的影像,而通過儀器智能的黑猩猩卻已經(jīng)可以做到這一點。根據(jù)雅克·拉康的理論,我們出生時是在一個自我“缺失”的狀態(tài),隨后用我們的生命來克服它。好萊塢電影在全世界都很受歡迎,同時它們對其他電影的制作也有著很大的影響。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電影都是憑借視覺的愉悅來操縱著人們。以電影《暮光之城》為例,它因其形式美吸引了很多的觀眾。
二、視覺編碼
雖然視覺是一種自然賦予的意義,我們看事物和整個世界的方式都是完全文化的。視覺文化在匈牙利電影理論家巴拉茲看來是通過可見的形象來表達、理解和解釋事物的能力。他在其《電影美學》中最先涉及該詞,后來的眾多的學者對該問題的研究豐富了其概念,使其具有深刻的內涵。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視覺文化充斥著我們的日常經(jīng)驗,但它也需要更多的制度化形式?,F(xiàn)代性的出現(xiàn)提高了視覺的意義。在《暮光之城》這部影片中,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被編碼,在我們的文化中按照傳統(tǒng)的編碼所做的那樣,我們對人的感覺通常都是來自他們外在的表現(xiàn)。編碼是生產(chǎn)者、文本和受眾之間的聯(lián)系,是互文性的媒介文本的相互關系中一個構成我們的文化世界的意義網(wǎng)絡。最初伊莎貝拉的出場就顯得與眾不同,當母親改嫁,她就搬家和她父親居住在一個叫做福爾克斯的小鎮(zhèn)上,那里總是陰雨綿綿。但是當她遇到愛德華這個神秘而又英俊的男子之后,一切都隨之改變了。這個人和她以前所有接觸過的完全都不一樣。整個事件在這部電影中通過外貌、服飾、化妝、環(huán)境、行為、言語、手勢、表情、聲音等等被編碼,所有這些編碼在一個復雜的層次結構下運作著。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它們被席卷在一種充滿激情與非正統(tǒng)的浪漫之中。在這里,“真實”被編碼,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文化來感知和理解現(xiàn)實??赡艽嬖谥粋€客觀的經(jīng)驗主義的現(xiàn)實,但是不存在普遍客觀的覺察和感知方式。根據(jù)約翰費斯克的理論,在任何文化中,現(xiàn)實的東西都是文化編碼的產(chǎn)物,所以“現(xiàn)實”總是被編碼;如果這一塊編碼的現(xiàn)實被拍攝,通過技術編碼及媒介以適當?shù)奈谋拘问綄⑺鼈魉徒o觀眾,這里的鏡頭距離就用來吸引我們的對影片中的男女主角的注意力,這樣就將觀眾與屏幕上的人物搭建了一種親密、舒適的關系。
三、窺視樂趣
電影中的男女主角更具吸引力,他們的衣服獨具品味并且相當優(yōu)雅。場景的布置和著裝方面的物理差異承載著階級、主角及吸引力的意識編碼。男女主角的嘴唇較厚,非常性感并且極具吸引力,甚至他們的行為舉止也是超級有魅力的。主角可以跑得比一頭獅子還快,他可以用雙手阻止一輛移動的汽車,雖然出生于1918年,但是一點老的印跡也沒有。與所有的吸血鬼一樣,他也是永生的。在這個影片里面,他甚至沒有毒牙。雖然愛德華和他的家人與其他吸血鬼在生活方式選擇上不同,他也不吸人的血。對愛德華來說,貝拉是他已經(jīng)等待了九十年的靈魂伴侶。但他們走得越近,愛德華必須更努力地抵抗她的氣味對他的吸引,這使他陷入一種無法控制的瘋狂狀態(tài)。但他將不得不管理這種失控的愛。在穆爾維看來,電影提供著若干種可能的快感。其一就是窺視,這種窺視快感取決于觀者與被觀者的分離。窺視是獲取這種快感愉悅的源泉,而被窺視也同樣如此。以他者為對象,使其處于一種可控的凝視之中,這正是穆爾維理論中的關鍵。這能充分的解釋人們?yōu)槭裁此麄兪侨绱顺撩杂陔娪?,觀眾從觀看中獲得視覺樂趣。此外,流行的電影促進和滿足了另一種樂趣。穆爾維認為電影觀眾也從識別過程中獲得樂趣。在屏幕上看到的與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的進行識別,這個認同的過程往往打破窺淫癖中固有的分離。自我與電影的界限被打破,觀眾幾乎成了電影中的一部分,滿足了最原始的有著愉悅外表的愿望,但在自戀的一面發(fā)展成窺淫癖,這里的好奇心和觀看的愿望與相似與識別的魄力混合。雅克·拉康對鏡像階段的描述兒童自我的構成與電影識別的樂趣間形成了一種比喻,正如一個孩子在鏡子中認出自己,觀眾在屏幕上認出自己。
四、結語
流行電影的出現(xiàn),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社會,它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使我們對整個世界有了更好的理解。此外,它促進了經(jīng)濟的增長,帶來了一系列的消費。在某種程度上,它改變了家庭的生活方式。例如,它削弱了許多家長在家庭中的權威,書籍和其他已出版的材料可以以掩蓋這些對孩子不好的東西。然而,它成為了一種揭示工具,此外,它還塑造著我們接受世界的方式。
參考文獻:
[1]黃建軍.視覺文化研究的三個范式[J].安徽文學.2009(02).
[2]吳瓊.視覺性與視覺文化——視覺文化研究的譜系[J].文藝研究.2006(01).
作者簡介:廖曉瓊(1984-),女,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英語國家社會文化、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