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素琴
【中圖分類號】G60.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8-00-01
“愛”是個永恒的主題,往往被成人定位于“生活的照料和物質的給予”,就是這個狹隘的命題把許多成人引入愛的誤區(qū)。常常以為幼兒年齡小,只要滿足物質的需求就OK了,而忽視對幼兒的尊重。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有時不經意的一些教育行為表現(xiàn)出對幼兒的不尊重,而往往被教師忽視。如果不引起重視,將會嚴重影響幼兒的個性發(fā)展,有必要引起我們教師的高度重視。
案例描述:
情景之一:區(qū)域活動開始了,教師說:“小朋友,區(qū)域活動開始了,小希、佳佳、明明、小寶你們到娃娃家;佳俊、圓圓、浩浩到建構區(qū)”等等。教師把全班幼兒逐一分配到各個區(qū)域活動,小朋友們也按照教師的指令到區(qū)域參與活動。教師逐個區(qū)域觀察活動過程,隨時給幼兒添加活動材料。小希來到表演區(qū)說:“雯雯,你來做女皇,我來做小蘭。”雯雯說:“好呀。”只見小希單腳跪下說:“參見女皇陛下”雯雯說:“平身”正當兩人玩得興趣盎然沉浸在故事情景中時,教師走過來說:“小希,我不是叫你到娃娃家,你怎么跑到表演區(qū),快到那邊去?!毙∠M蠋熀懿磺樵傅南蛲尥藜易呷ァ?/p>
情景之二:下午5時20分,家長陸陸續(xù)續(xù)來接幼兒回家了,這時班上只剩了三名幼兒,陳老師整理一下教室準備下班。發(fā)現(xiàn)教室里還有剩下的兩塊餅(因為有兩位幼兒請假,所以有點心剩余)。于是就說:“倩倩、凡凡你們一人吃一塊餅”只見倩倩、凡凡高興地吃著餅,而在一旁的寧寧看了看陳老師,陳老師則正在收拾收拾東西,寧寧失望地坐在一旁等候著,直到她媽媽來接時,她還再次望了望陳老師,然后跟著媽媽回去。
情景之三:一天我值班檢查幼兒午睡,發(fā)現(xiàn)明明在床上翻來覆去沒睡著,我以為是窗簾沒拉上有亮光影響他的睡眠。于是走到窗前把窗簾拉上,然后對明明說:“我把窗簾拉上了,你好好睡吧?!边@時生活老師卻大聲地對我說:“明明中午睡覺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喜歡玩小雞雞?!碑敃r我聽了并沒在意,只是對明明說了句:“好好睡吧,睡覺好才能長得高。”明明轉身鉆進被子里。后來明明看到我時,不象以前那樣跑過來與我打招呼,而在有意躲我。
情景之四:劉老師說:“小朋友們,今天下午我們的美術活動是棉簽畫,畫昨天在公園觀看的菊花??茨銈冋l畫的漂亮?!庇變航邮芾蠋煹闹噶詈箝_始了自主的創(chuàng)作活動。半小時后,幼兒們一個個把自己的畫交給了老師。又到了幼兒展示作品的時候。劉老師看了看畫說:“楊梅畫的很好,文文的也不錯?!币贿呎f一邊一張張地看著,突然大聲的對軒軒說:“軒軒,就你畫得不好,這那像菊花呀?”軒軒紅著臉分辨說:“劉老師,我畫的是菊花,你看?!眲⒗蠋熜绷怂谎壅f:“每次都是你畫得不好,不知你爸媽怎么生了個你這樣的孩子?!避庈幝牶缶趩实刈唛_了。
案例分析:
以上四個情景片段,在成人看來只是一些小事,而對幼兒來說則讓他們體會到成人對他們的不尊重。
情景之一,是教師的自作主張,讓幼兒不能按自己的意愿進行游戲,失去了自主選擇的機會,幼兒的意愿沒受到尊重;情景之二,教師的大意,讓寧寧體會到教師的不公平原則,讓幼兒稚嫩的心理受到一次傷害;情景之三,教師不經意地大聲說,將明明的個人隱私公之于眾,讓明明感到害羞;情景之四,教師沒有從“幼兒是有個體差異”的觀點看待幼兒的各種能力,讓軒軒感覺自己什么都不如別人而沮喪。教師們的一些不經意的教育行為往往讓幼兒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教育策略:
尊重是指敬重、重視,也就是尊崇而敬重。作為幼兒教師,尊重幼兒是一種高尚師德的體現(xiàn),也是幼兒內心渴望得到的一種心理需求。
尊重幼兒,尊重他們的游戲興趣。讓幼兒自主地選擇游戲方式,教師應給予支持,為其提供寬松的游戲環(huán)境和豐富的活動材料,讓幼兒的興趣盡情發(fā)揮,才能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尊重幼兒,公平的對待每位幼兒。教師不要因為幼兒出身、家境、發(fā)展狀況、個人喜好作出讓幼兒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教育行為,要讓幼兒在公平中領略公平,當幼兒漸漸長大后,一個具有公平原則的青年便噴薄欲出了,那我們的世界就會漸漸地向平等的燈塔航行。
尊重幼兒,尊重幼兒的人格尊嚴。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xiàn)一些不盡人意的行為時,我們教師有責任幫助糾正,對于個人隱私,我們要附耳細說,讓幼兒體會到教師對他的幫助和尊重。
尊重幼兒,尊重幼兒發(fā)展的個體差異。幼兒的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征。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fā)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fā)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fā)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fā)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踐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精神,教師良好的教育行為蘊涵著溫暖與尊重,用尊重成就幼兒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