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青麟
最美的風景總在路上
◎余青麟
過程與結果哪個重要?這是一個人言人殊的話題。說起我的電教之旅,并不平坦,甚至可以用崎嶇坎坷來形容。然而,幾經起伏,從開始的茫然不解到后來的坦然面對,生活教會了我去欣賞路上的風景。至此,我才慢慢發(fā)現,原來生命的目的,正在于去享受生命。
1998年大學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富川縣電視臺工作。那時,縣里就經常抽調我去做電教片,所以我很早就想進入電教隊伍工作,但一直苦無機會。直到我停薪留職去深圳打工后,事情的轉機悄然而至,組織上對我發(fā)出了“回家”的召喚。2006年,在下鄉(xiāng)鍛煉一年后,我被正式調入富川縣委組織部,當時正趕上廣西“十年百部”啟動。面對縣里電教人手少、設備陳舊等問題,我一人孤軍奮戰(zhàn),早出晚歸進村拍攝,創(chuàng)作出我電教生涯第一部“百部”作品《崛起的百牛村》,后來這部片子獲得了全區(qū)二等獎。回想那時的心情,就是始終憋著一股勁:要對得起把我從深圳叫回來的人,對得起組織給的機會。后來我又攝制了《關愛》和《瑤寨唱響幸福歌》兩部電視片,全部入圍獲獎,我也被評為全區(qū)黨員電教先進工作者。
生活就是時刻充滿著不確定性。春風得意之際,一次全國紀錄片評選中我拍的片子卻落選了。很意外,卻也迫使我對工作進行反思。正巧趕上冷冶夫教授開班親傳經驗,“主題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細節(jié)化、細節(jié)畫面化”,簡單的一句話成為我拍片的方向。不久后,我的“成名作”《嘗試》斬獲各類獎項,獨特的紀實手法開了廣西黨建電視紀實片的先河。我想,如果沒有當初那次落選,或許我就不會停下腳步思考,一味地向前奔跑。但是,跑得太快,有時卻會忽略路上的風景;適時駐足回首,往往能發(fā)現生活別樣的洞天。
我因為《嘗試》一片嶄露頭角,被上調到賀州市遠程辦。時間來到了2009年,又一個百部的創(chuàng)作命題擺在我眼前。我用多樣化的創(chuàng)作風格為《超越黑暗》描畫骨架,用雙線結構交替敘述增強片子可看點。正當我躊躇滿志時,家里卻傳來父親病危的消息。本以為這樣的巧合一般都發(fā)生在電視劇里,沒想到我這一段的人生真的成了電視劇。由于人在外地,我最終沒有趕上看父親最后一眼,我知道我這輩子都會因此深深自責。含著巨大悲痛,我做完了電視片的后期,后來這部片子得到了全區(qū)和全國的獎項。這或許算是一個安慰,我想天國的父親也會為我驕傲吧。
禍不單行,父親去世后,轉年我在拍攝《十年一夢》時,由于常年飲食不規(guī)律,被查出了潰瘍性結腸炎和胃潰瘍。醫(yī)生建議我靜養(yǎng),以后不可以再拍片子了。可是我怎么能放棄我心愛的遠教事業(yè)呢?夜里,我把自己關在剪片室里,撫摸著伴我多年的攝像機,望著熟悉的桌椅,嗅著親切的味道,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千一萬個不愿離開。雖然想留下,現實最終還是把我推到另一個方向,我被調回富川縣靜養(yǎng),心里那個遠教夢,只好暫時蟄伏。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1年春天,在組織的關懷下,我再次回到了電教崗位。這次,我褪去了初出茅廬的稚嫩,放下了依靠經驗的自信,踏踏實實,榮辱不驚。重新掌鏡,我拍的電視片《生如夏花》以紀實的手法、清晰的線條和震撼的畫面打動了觀眾,以最高分榮獲全區(qū)特等獎和全國一等獎。賀州市的百部創(chuàng)作從此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白駒過隙,我已經在廣西遠教戰(zhàn)線上走過了10個年頭;從30歲到40歲,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我悉數奉獻。這期間的酸甜苦辣使我多了一份淡然的心態(tài)。許多困難,或許在當下是無解之題,但經過歲月洗禮與沉淀后,也許并不再是問題,所有的經歷都會變成人生的風景。最美的其實不是世俗之成敗,而是在旅途中那些或苦或樂的過程。享受過程,才是生命的真諦。
(作者單位:廣西賀州市遠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