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艷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皮影地方特色濃郁,造型獨特,雕琢精美,色彩對比強烈。本文從造型、紋飾、工藝、用材等方面進行初步的探討。皮影內(nèi)容豐富,文化內(nèi)涵深厚,獨特的造型、刻制技術(shù)的精湛集中了如剪紙、門畫、刺繡、雕刻等多種藝術(shù)元素。皮影在發(fā)展傳承過程中,又受地區(qū)多樣文化的影響,也融入了儒、釋、道思想和世俗生活,形成了它獨特的藝術(shù)形式和審美情趣,是情與景的交融,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動漫”。
皮影擁有悠久的歷史,它的起源歷來有多種說法,最為流行的就是皮影源于古代方士巫術(shù)招魂。概括起來有“紗窗游戲”說,“隔簾說書”說,中國民間剪紙說,以及由唐、五代僧人俗講設(shè)像薦亡超度嬗變而來等,但均無文字可考。來自史料記載的有周代說,漢代說,唐代、五代說,宋代說。其中“漢代說”中,關(guān)于漢武帝和愛妃李夫人的傳說,從漢至宋史不絕于書,如司馬遷《史記·孝武本紀》、班固《漢書·李夫人傳》、王允《論衡·自然編》、干寶《搜神記》、《太平御覽》卷700引《漢武內(nèi)傳》等。
魯迅曾指出,中國本來信鬼神的,而鬼神與人乃是隔離的,因欲人與鬼神交通,于是乎就有巫出來。巫到后來分為兩派:一為方士,一仍為巫,巫多說鬼,方士多談煉金及求仙,秦漢以來,其風日盛,到六朝并沒有止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產(chǎn)生有關(guān)李夫人的民間傳說就是必然的了。但皮影藝術(shù)成熟于宋朝則取得一致的共識。北宋高承所著《事物記原》記載,“宋仁宗時,市人能講三國者,或采說加以緣飾,作影人始為魏蜀吳三分戰(zhàn)爭之像焉。”清至清末民初,中國皮影藝術(shù)發(fā)展到了鼎盛時期。無論影人制作還是流行區(qū)域,都達到了歷史的頂峰。13-15世紀皮影向南、中亞、西亞以及北非傳播,18世紀由天主教傳教士把皮影傳播到歐洲。
皮影發(fā)源地說法也有多種,如陜西說、河南說等,以歷史學家顧頡剛的“陜西說”影響較大。陜西皮影經(jīng)過近千年的發(fā)展與歷代民間藝人的積累和提煉,形成了具有獨特藝術(shù)風貌的造型體制,形成四大流派:東府的碗碗腔皮影,南路的道情皮影,西府的弦板腔皮影,北路的阿官腔皮影。一副影箱數(shù)量最多的是人物造型,影人頭茬和身子約有上千件。按造型類別有頭茬、身段、馬靠、桌椅、布景大片、道具花石等。頭茬分為生、旦、大、凈、丑等。皮影的頭部也稱頭茬,身子也叫身段。
生影人(圖一)高33.5厘米,頭戴刻有龍的冕冠,平眉,展直如一字,龍眼大而長,黑白分明,光波悠長,神彩奕奕??崴品鹱?、菩薩的通天鼻,抿嘴,直線臉條,額頭飽滿,下巴方正寬厚長方形臉,著蟒服。造型俊美,根據(jù)著裝應(yīng)為帝王像。人物造型刻畫出一幅富貴聰明,命運順利,并且具有領(lǐng)導才能的人物。皮影人物五分側(cè)面臉,上半身半側(cè)面,腰部為全側(cè)面,腿腳采用一前一后兩個全側(cè)面,這種表現(xiàn)手法使人物活靈活現(xiàn)。在平面皮影人物中,即會出現(xiàn)平視,又會出現(xiàn)側(cè)視角度,這是中國山水畫中的“散點透視”在皮影藝術(shù)中的吸收運用。民間皮影藝人在雕刻時,運用夸張、變形、移位等手法,將空間感和立體感融入到皮影的平面設(shè)計造型中。
陜西皮影造型均趨向小巧,皮影人物身高約33 43厘米。影人由11個部,主要由頭和身的組成。比例為1:5,個別1:7。皮影造型藝術(shù)設(shè)計有著其自身特點和程式化特征,概括來說有三大因素,即相術(shù)、身份、性格,這是影響皮影人物造型的主要因素。相術(shù),就是通過觀察身體的各個部分及其相關(guān)的變化來預(yù)言兇吉,揭示情形的善惡。民間老藝人就是依照這種長期積累和實踐,對皮影的人物形象設(shè)計尤其是面相造型,充分容納了相術(shù)學的內(nèi)容,賦予人物的性格特點。
生頭茬(圖二),文生,高13.5厘米,頭戴冠,平眉,龍睛,通天鼻,八字胡,抿嘴,小口上挑,額尖鼻直,鏤空的長方形臉。五分側(cè)面臉,五官鏤空端正,面目清秀,色彩清淡,通過人物五官畫刻出一幅書生面形象?!吧币话闶乔嗄昴行陨嫒宋?,是從書生、生員、后生等階層概括出來的。《大統(tǒng)賦》中說,“一日耳為采聽官,二日眉為保壽官,三日眼為監(jiān)察官,四日為中辨官,五日口為出納官?!逼び叭宋锏拿济⒀劬?、鼻子、耳朵、嘴巴、胡子都有許多類型,每種類型代表著一類人物性格。皮影人物面部的眼、耳、鼻、口的關(guān)系因人而異,千人千面,從五官比例關(guān)系上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氣質(zhì)、感情。如眉毛的皺與展、額頭的寬窄、眼睛大小與形狀、嘴唇的薄與厚,包羅社會各階層的蕓蕓眾生,可謂豐富多樣,同時也寄托了皮影藝人“寓褒貶,別善惡”的情感世界。
旦頭茬(圖三),小旦,高11.3厘米,彎彎的美女眉,眉梢接連發(fā)髻,舊稱它為美女眉,富貴眼又名龍眼,鼻梁消瘦,鼻翼狹小,準頭尖,抿嘴,額頭稍向前曲,上庭寬大飽滿,下庭略消瘦帶尖的瓜子臉,刻畫出一位靈秀聰慧,謙恭文雅,溫婉嫻雅的中國傳統(tǒng)少婦形象?!暗币郧嗄陭D女為主,分為文旦、花旦和刀馬旦三大類。圖一、圖二中人物的眼睛都為龍眼,代表人物有帝王將相等,可見眼睛在臉相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堵橐律裣唷吩唬骸疤斓刂螅腥赵聻楣?,日月為萬物之鑒,眼乃人一身之日月,左眼為日,父象也,右眼為月,母象也。寐則神處于心,寐則神游于眼,是目為神游息之官也。觀目之善惡,可以見神之清濁?!逼び叭宋镏邢嘈膶W里的眼形,有龍眼、鳳眼、圓眼、獅眼、三角眼、圓眼、魚兒眼等幾十種,不同的眼形表達是不同的象征和裝飾意義。如圓眼,性必烈;豹子眼,性情暴;眼眉平,屬忠誠等等。獅眼,眼大眉粗,眼光威嚴端莊,略帶狂氣。圖一、圖二、圖三的皮影頭茬都為陽刻空臉,以空代色,含蓄的面部在視覺上給人們形成一種玉顏麗質(zhì)的色彩聯(lián)想,透過空間聯(lián)想達到色的補充,獲得無色勝有色的藝術(shù)效果。
大頭茬(圖四),大花臉,高8.3厘米,頭戴冠,眉似一團正在燃燒的火焰眉,獅眼眼大,眼光威嚴,略帶狂氣,鼻尖小似蜣螂,濃密粗短胡,抿嘴,紅黑相間的方形臉??坍嫵鋈宋锷響盐渌?,機巧聰慧,善于計謀的武將。人物用色純高的艷色,經(jīng)濃墨壓重,鏤線調(diào)和,富麗而不炫目感官效果。民間皮影藝人在雕刻影人眉毛時,結(jié)合平時的觀察與老一輩的口頭傳承,將眉毛分為平眉、臥蠶眉、旋螺眉(螺絲眉)、長壽眉(泰山眉)、掃帚眉、火焰眉、吊角眉(鬼眉)等,通過不同眉形及五官的搭配來表現(xiàn)各異的個性。
凈頭茬(圖五),高8厘米,頭戴冠,火焰眉,陰陽大眼,鼻尖向下鷹嘴鼻,抿嘴,方形臉。《麻衣神相》日:“鼻為中岳,其形屬土。為一面之表,肺之靈苗也?!泵娌康谋亲有蜗缶屯耖g藝人所說的“看福在鼻”,鼻子處于面部最為中心的位置,它不但是人命運的象征,又是一個人處世為人的重要特征。皮影的鼻形有直線通天鼻、虎形與獅子形鼻、蜣螂鼻、鷹嘴鼻、鶴鷺鼻等幾十種。
丑頭茬(圖六),僧人,高8.7厘米,光頭,彎眉,圓眼,福壽鼻,吐舌逗趣,逆蛋形臉,倒三角頭型,下庭寬大,這是一丑角的形象塑造,半張口刻畫其滑稽恢諧之神情,賦美態(tài)于陋形之中,但無厭惡之感。這種類型一般代表人物多半具有充沛的體力,個性比較外向,而且凡事都能身體力行,是一位努力不懈的勤勞者。代表人物有僧人、勇帥、好勝的書生。僧人紅臉逆蛋形臉的獨特形象,粗獷夸張,雖越出常態(tài),但并不覺得別扭、難看,反以自身夸張浪漫奇特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藝術(shù)印象。皮影人物造型設(shè)計除了遵循傳統(tǒng)相術(shù)學原則,同時又糅和了民間美術(shù)中的造型觀念,夸張、浪漫、古樸。
皮影的制作需要經(jīng)過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上色固色、發(fā)汗熨平、綴結(jié)合成、裝桿等工序,經(jīng)過藝人的精心制作才能完成。比如皮要求選用上等中型三到四歲的驢或牛的皮,經(jīng)純堿的溶液浸泡,去掉皮上的毛和油,將皮料放入清水浸泡數(shù)天,撈出晾干,再用鐵錘將皮料錘到半透明的皮子為止。陜西皮影在清代之前選用驢皮,之后大多都是牛皮制作。
神靠(圖七),靠是士穿的鎧甲,分硬靠(身后插四面三角小旗)、軟靠(身后不插旗)、女靠等。圖七的神靠是天兵天將穿的,靠身雕有天衣飄帶,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服飾的造型采用與頭茬的正側(cè)面造型(五分臉)不同的半側(cè)面造型,也叫“七分身子”。影人的服飾十分講究,人物身份不同,所配服飾不同。
圖七的影人雕刻刀法基本以鏤空為主,刻制線狀的紋樣時用平刀去扎,刻制直線的紋樣時用平刀推,對于服飾的袖頭襖邊的圓形花紋需要用鑿,一些曲折多變的花紋圖樣,需要用斜口刀刻制。另外,雕刻線有虛實之分,頭茬圖一、圖二、圖三都是用實線保留形體、輪廓挖去余部,陽刻。以刀刻代筆,結(jié)合傳統(tǒng)的線描形式,賦于皮影人物藝術(shù)的生命活力。
凈頭茬(圖八),紅凈,高37.5厘米,頭戴冠,眉毛粗黑,皺形立眉,鳳眼,細麗悠長,線條柔美,波光長的鳳眼。鼻形狀肥大,像個大蒜頭的福壽鼻子,這種鼻子是老虎形和獅子形鼻的統(tǒng)稱。民間藝人說,“老虎是山中之王,獅子是獸中之王,因此擁有老虎鼻形或獅子鼻形可以辟邪,并吉祥如意能常伴左右?!泵蜃欤毯?,方形臉。身后插四面三角小旗,硬靠。靴底前腳平,后腳翹,富有動感。在輪廓內(nèi)部以鏤空為主,又適當留實,達到繁簡得宜、虛實相生。人物個性特征通過紅臉來表達此人為忠臣。
靳之林先生認為,“中國原始陰陽五行哲學,衍生出中國民間藝術(shù)的五行色觀念色彩體系。”五行色是先人以天地、生物、自然、宇宙等為基礎(chǔ),以理念、通感、聯(lián)想等萬物有靈的觀念所創(chuàng)作出的觀念色。傳統(tǒng)的五行色是紅、黃、藍、黑、白,不過在皮影中一般不用藍色,而以綠色代替。用綠色代替藍色可增加紅綠色的對比,使皮影造型更加明快強烈,雕刻出的鏤空臉本身就為白色。這樣皮影的五行色實際用的色彩就剩下紅、黃、綠、黑上色。皮影藝人們非常注意色彩的搭配、對比與照應(yīng)。如圖一、圖二臉部為陽刻留白,側(cè)面輪廓和眼睛是黑色,唯口以朱紅。給以白凈淡雅的視覺效果。
陜西皮影在五行色的基礎(chǔ)上,又附加了藤黃、銅綠、品紅的顏料,以大紅大綠作強烈對比,為了準確地揭示人物的性格,在形象上施以強烈鮮明的裝飾色彩,強化人物的個性特征。如紅臉的精忠,黑臉的驍勇,黃臉的狡猾如(圖五)、白臉的奸詐等,每種色調(diào)都有自身的處理手法和象征意義。
妖皮影(圖九),身長44.5厘米,是獸頭人身的妖怪,造型特點與姜寨遺址中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上的圖案造型有某種聯(lián)系。人面魚紋圖案中的“人面魚”有“線條組合的留白”和“涂實的塊狀”兩大類基礎(chǔ)造型手段,這與皮影人物的造型手段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兩者都是十分典型的原始思維特點的反映。這種將動物與人以簡單的方式組合起來,看似簡單,其實是以簡馭繁,民間藝人傳承了原汁原味的原始審美感受,也反映了存在于民間社會中的古老的民族心理和民族審美觀念。
皮影是中國民間藝術(shù)的一種造型語言,它是民間視覺史也是民間文化史,不僅反映了觀物取像的方式,也在其中沉淀了人們對美丑的形式選擇和對真善觀念的追求。皮影的造型藝術(shù)對古典文學、古典美術(shù)、傳統(tǒng)服飾、戲劇、民俗,以及宗教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它作為一門綜合的藝術(shù)形式,其文化價值、藝術(shù)價值及歷史價值都值得我們研究和分析。
(責任編輯:阮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