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峰
若愚,指一個人乍看起來笨笨的,但其內(nèi)斂的生命卻蓄滿了智慧。若愚之人,不是真愚,只是守愚,這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境界,事事算大不算小,達觀,大度,不拘小節(jié)。正如《詞源》所釋:“理上之悟,是一悟,已近‘愚’之境界;事上之悟,事事悟,時時醒,持守如一,乃一大智者。”
若智,指一個人外在看起來精明干練,聰明機巧,吃不得半點虧,實則是草包一個。是為“外智而內(nèi)愚,實愚也”。
大智若愚的人,做人低調(diào),不會動輒在人前夸耀抬高自己,注重厚積薄發(fā),注重忍讓包容,以寧靜致遠,以修為提質(zhì)。這種人有著海納百川的胸襟,沒有太多的抱怨,真心實在地做事,對生活要求不高,在不斷的積累中成就自己,這是很多大智若愚之人終成大器的重要原因,體現(xiàn)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道理。
大愚若智之人,就像民諺中說的“半壺水響叮當”一樣,這種人一則喜歡炫耀賣弄,總在有意無意間展現(xiàn)自己智商上優(yōu)越性,二則慣于趨炎附勢,見鄙者藐之,見強者附之。他們的小聰明也許可以占一時的便宜,卻自毀了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事實上,這種人待人處事是極為不明智的。生活中,大愚若智之人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表演背后,總暗合著人性的悲哀和悲涼。
中外古今,無數(shù)若智之人,正是被自己那一點似有若無的“智”所遺誤,誤了青春,誤了前途,誤了一生。一味賣弄自己聰明的人,過于注重自我表現(xiàn),不是真正的聰明,而是“偽聰明”。比如楊修,堪稱聰明,總能猜測到曹操的心思,但他的小聰明終歸沒悟到在曹操面前耍聰明的后果是什么,他的死是因為缺乏生存的大智慧。
若智,表現(xiàn)在頭腦反應靈敏,記憶力強等等;而若愚,卻具有極其理性的特質(zhì),是對事及人看得透徹而獲得的一種能力。老子之智,藏而不露,卻天長地久,其智者的崇高地位,無人撼動。
智者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愚者常拿過失處罰自己;智者為最壞的結(jié)果做準備,愚者凡事總往最壞處設想;智者改善自己的弱點,愚者埋怨自己的短處;智者懂得放棄,愚者牢記憂傷;智者付諸行動,愚者耽于幻想……
人生漫漫,有時候,智慧與愚蠢的差別只在一瞬間,能看到人生光鮮的一面,就一定有陰暗的一面在候著。若愚還是若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依傍外在,還是托于內(nèi)在,不過一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