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學(xué)香
何為淡泊?《辭源》釋為恬淡,引《抱樸子·廣譬》語:“勢利不足移淡泊之心。”《辭?!返慕忉屘砹藘蓚€字,為恬淡寡欲,引曹植《蟬賦》云:“實淡泊而寡欲兮,獨怡樂而長吟?!狈楣偶?,縱覽人生,發(fā)現(xiàn)淡泊猶如一顆耐嚼的橄欖,品味越久,感悟便越多,意味也越覺悠長。因為淡泊滲透于人類生命的瓊漿之中,無所不在。
淡泊是莊子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泊是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卻“不求聞達于諸侯”;淡泊是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淡泊是劉禹錫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淡泊是縈繞在人們心靈深處那余音裊裊的古韻詩情。
20世紀60年代初,甘祖昌脫去將軍服,回老家井岡山重握鋤頭柄是淡泊;90年代中期,孔繁森為了兩名藏族孤兒的撫養(yǎng)費,悄悄去醫(yī)院賣血,還叮囑醫(yī)生護士替他保密是淡泊;愛因斯坦的墓碑上,僅刻姓名和生卒年月,卻留出那讓人遐思的大片空白,不失為淡泊;周恩來、鄧小平的骨灰撒向山川、大海,也是一種淡泊。淡泊是睿智的思想者對生命沉思后去向的選擇,是個人品行情操修煉至臻的結(jié)晶。
淡泊是善于把握人生的勇者和智者,在滄海桑田變幻過程中領(lǐng)悟的游刃人生的禪機。春秋時期的范蠡卓立不凡,不僅體現(xiàn)在他的以謀致勝,以弱抗強,扶越滅吳上,還體現(xiàn)在他功成之后拒絕分封、悄然棄官、且變易姓名,去齊經(jīng)商;更體現(xiàn)在他“苦身戮力”、“耕于海畔”而“致產(chǎn)數(shù)千萬”,被人們尊重為“陶朱公”后,又“盡散其財”,再度隱匿山林。司馬遷稱范蠡名垂后世,是欽佩他“三遷”,“皆有榮名”。而劉向的記敘則見解獨到,說范蠡“見遠識微,而仁能去富勢,以避萌生之禍者也”??磥?,人生能夠淡泊是一種福分。
淡泊人生決非游戲人生,它與看破紅塵,醉生夢死,拿青春賭明天涇渭分明,且水火不相容。功名面前,淡泊者決不會投機鉆營、扭曲人格、出賣靈魂;面對孔方兄淡泊者也絕不會泯滅良心,欺詐蒙騙,非法占有。他們篤信真正的獲得只能用汗水和智慧去換取。淡泊可以將高雅氣度、高尚情操、高風(fēng)亮節(jié)交融互補,并相映生輝;淡泊與貪婪閃殘、陰暗卑鄙、阿諛奉承高度絕緣。淡泊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山一般偉岸,海一般深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者,高屋建瓴,寬宏大量,進可兵臨城下,勢如破竹,退則方寸不亂,胸有城廓;淡泊者,包容萬象,謙謙于懷,遇喜怒哀樂,皆泰然處之,嘗酸辛苦辣,均受之如飴。
淡泊是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過程,擁有淡泊,非等閑易事,即使是執(zhí)著的追尋者,也不能朝發(fā)夕至。淡泊是一個人在經(jīng)歷了春之招搖,夏之狂熱,秋之浮躁之后的那種冬雪的沉靜。淡泊往往偏愛于中年之后的人生,因為人的思維成熟,總是比體格成熟而來遲。青少年時,思維猶如一條急促狂奔的小溪,哪怕狹窄淺顯,卻總喜歡跳躍表現(xiàn),只有經(jīng)過了足夠的曲折迂回,變成大江大河之后,才深沉寬闊,安靜沉默,才能量巨大,貨載巨舸。所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只能是飽經(jīng)憂患,“夙夜憂嘆”的諸葛亮的誡子長歌,而絕不會是稚嫩氣盛,初涉江湖者的闖蕩宣言。
淡泊者的文字,可能成不了盜版者注目的暢銷書;淡泊者的聲音,也可能得不到追星族的掌聲。但秉筆公正的史家們,一定不會將他們遺忘,慧眼識珠的采風(fēng)者,也一定會細心收集,或記于史書方志,或流傳于云天山水之間。
淡泊,自然也不是少數(shù)顯赫者的專利。宇宙是均衡的,塵世是自然的;人生是多彩的,生活是多色的。領(lǐng)風(fēng)騷者的絢爛之極歸于平淡,可以稱之為淡泊;默默無語者大器晚成后,婉言謝絕媒體包裝時的淡然一笑,更是淡泊;蟾宮折桂者,從領(lǐng)獎臺上走下,將鮮花和金牌轉(zhuǎn)贈恩師,是淡泊;甘為人梯者,樂于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終生無悔作陪襯,也是淡泊。淡泊,使人獲得精神的釋放,心理上的平衡;淡泊,使人卸去沉重,減少悲戚,平添輕松和歡樂。因為生活是美好的,也足公正。那一個個春夏秋冬的輪回,不會繞開你,人世間的親情、愛情、友情,也少不了屬于你的那份。
“平平淡淡才是真”。淡泊讓心靈接受泉水般清冽的洗禮,淡泊是牽引心靈,駕臨心騖八極、神游萬仞的美妙境界。
愿更多的人與淡泊相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