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心經(jīng)》要義(上)

2016-09-10 07:22楊劍平
現(xiàn)代養(yǎng)生·上半月 2016年1期
關(guān)鍵詞:自性觀音菩薩佛學(xué)

楊劍平

修佛學(xué)道是從虛無而始,也是以虛無為終,故對佛學(xué)的研究也是從《心經(jīng)》起始,而以《心經(jīng)》為終,全部佛學(xué)所講的只是一個“心”字。自古以來都認為《心經(jīng)》是整個佛學(xué)之精華與濃縮,毫無夸張地說《心經(jīng)》乃佛學(xué)桂冠上一顆璀燦的寶珠。也正如觀自在菩薩所言“三世諸佛皆依般若波羅蜜多而得三藐三菩提”。由此可見《心經(jīng)》之重要。

由于《心經(jīng)》如此重要,故自古以來無數(shù)高僧均是一生唱誦與書寫,于是《心經(jīng)》又得到無盡心力高能的回向反饋,使這部“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更具威力,故能生一切法,能破一切法。所以這260字的經(jīng)文絕非普通文字筆墨,需要我們對其敬之、畏之,切莫等閑視之。對《心經(jīng)》的解釋自古以來是不乏其人,但大部分解說均是依文解義,我總覺得還不太圓滿,故參考眾家之言結(jié)合自己的修持體悟來談一談體會,以享同好。讓初學(xué)者能少些困惑,順利地在修執(zhí)的大道上前進。

《心經(jīng)》的名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鞍闳簟蹦舜笾腔?,即不思便知,不學(xué)便會的自性本能。人們通過后天的學(xué)習(xí),用妄心得來的知識則是小智慧、小聰明,談不上“般若正智”。“波羅”乃彼岸之意,即后天為此岸,先天為彼岸,即仙佛之岸也?!懊鄱唷蹦说巧?、渡到之意?!敖?jīng)”即絕對正確的權(quán)威之論。整句的意思即:悟到大智慧的心法。這是唐三藏玄奘大師遵照皇帝之命從梵文中翻譯過來的一篇經(jīng)文。

《心經(jīng)》是釋迦牟尼借助觀自在菩薩向舍利子談心得體會而表達的佛學(xué)精粹。觀自在菩薩與觀音菩薩是兩個人,有人認為是一個人這是不對的。南懷瑾先生說:“觀自在菩薩是通過觀光而成佛,觀音菩薩是通過觀聲而成佛,他們還是有區(qū)別的?!狈鹛柕拿植皇侨藶殡S便起的代號,而是寓意著他的得道方法及功能。譬如觀自在菩薩的“觀”為用心去看,“自在”即大自在、大自由,乃人的本體自性。顧名思義他是通過用心去看自性空而得道的。而觀音菩薩是在海邊用心去聽濤聲,海浪來了聲響大作,海水退了寂靜一片,這一動一靜均是大道的兩個表相,故它們都不是道,而在一動一靜之上,能左右它們的才是大道,通過聲音而開悟了,故才稱之為“觀音菩薩”。

“觀自在”實際上就是“觀心”,故在佛學(xué)中總結(jié)觀心法門時,將其分為三步。第一,初步練功的“有覺有觀”既有覺受、有妄念;第二,“無覺有觀”練到一定階段,身體覺受空了,但仍有心念;第三,“無覺無觀”最終達到忘我、忘心了,證得了妙明真心的實相,獲得了大自在。雖說到此“無觀”了,但并不是啥也不知道,仍有“照”。照即元神靈照,好像太陽的光輝普照萬物,但又不是有意為之。所以“觀”、“照”二字,一是有為,一是無為,現(xiàn)代的“觀照”一詞也便是如此演變而來。據(jù)我的練功體會,開始階段周身氣機流動,心念時起時伏,這便是“有覺有觀”,繼之氣機飽滿了便會達到“氣住”,但心念還有,這便是“無覺有觀”。最終氣也住了,神也凝了,神氣合一而進入空定中,忘身忘心了這便是“無覺無觀—了。當(dāng)然也可以把“觀”理解為意守身體某個部位,或者用意去體察體內(nèi)氣機,亦未嘗不可。但佛學(xué)中的觀,絕不要求刻意用心而是在“似有意似無意”之間,即“似守非守”的“作壁上觀”或者“冷眼旁觀”?!坝^”在佛學(xué)中也有深淺層次之分。深觀,主動去觀,稱之為“尋”;“淺觀”、“靜觀”稱之為“伺”。而密宗中的“觀想”即觀氣、觀光、觀佛像、觀種子學(xué),這個觀則是指深觀為多。因此,在學(xué)佛中對觀字要作具體分析。

全經(jīng)可分為5段。第一段,“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菩薩是觀空五蘊了已能免除一切人生中的痛苦與煩惱。這也是全文的主題思想。

“五蘊”即覆蓋自性光明的五種障礙,“色、受、想、行、識”?!吧蹦松眢w也;“受、想”即覺受與思想,為第六意識;“行”乃生理機能,是第七識;“識”乃第八識,即歷生以來的信息,也稱深層意識和種子識??偟膩碚f,整個身與心乃是自性顯露的障礙。什么時候五蘊觀空了,身心都空了證得了般若的大智大慧,也就可以免除人世間的一切痛苦與煩惱而成佛了,便是得大自在了。而俗人因為總生存在“有”中,沒有證到“真空實相”,故脫離不了苦海,因此,也就成了不自在之人??漳耸侨カ@得“般若”正果的唯一方法。

第二段,“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說的是即使觀空了,如果你還有個“空相”這還不是究竟,仍舊沒有逃脫出五蘊的范圍,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重點。

本段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乃哲學(xué)思想中空與五蘊的辯證關(guān)系。“舍利子”這是一個人名,不是修佛者身體內(nèi)的高能量的結(jié)晶體。換言之,論人功夫已在體內(nèi)凝結(jié)了很多高能結(jié)晶體,故而人名稱之為舍利子。色與空是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對立是顯而易見的,但矛盾雙方的統(tǒng)一互相依賴,誰也離不開誰,互以對方為自己存在的前提條件,并且在一定條件下又互相轉(zhuǎn)化,矛盾的雙方成為了“同一”。其意是說無論從煉命人手,還是從心人手都可以達到成功的彼岸。在修持道路上的具體體現(xiàn)便是性與命的脫離,有為與無為的對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物能轉(zhuǎn)心,心也能轉(zhuǎn)物。心與身是可以互化的。修心既是修身,修身也即是修心。很多佛教徒只修心而反對修身煉氣這是錯誤的,但只修身煉氣不修心則更是不對。

第二層意思是修道中產(chǎn)生的各種現(xiàn)象都是虛妄不實的,一切有相,皆是虛妄?!吧词强铡保松硎羌儆?,修持則是借假修真,所以不要老執(zhí)著自己的色身,老在有為中去修持,老在氣脈上做文章。“受”亦要空,修道中任何覺受,什么熱流氣動;什么聲音;什么光亮……等均是虛妄之相,不要在意和追求,否則就會走火入魔,因為生理與心理相互作用,便會產(chǎn)生一些平日里不可理解的現(xiàn)象。很多修道者以在練功中看到了佛像,聽到了佛音為自豪,豈不知這正是入魔的開始。一切都應(yīng)順其自然,任其自生自滅。

“想”。不論顯意識還是潛意識都是虛妄之念,它就像“水泡”一樣,會自生自滅,即使感覺到空了,也是一種空念,故還不是真空。

“行”。要想修佛成功,必須要進入不呼不吸的胎息之中。必須要進入心臟幾乎停止跳動,血液幾乎停止流動的地步。也就是說中樞神經(jīng)和植物神經(jīng)都應(yīng)進入休眠態(tài),否則妄念不會空。

“識”。人的各種深層潛意識,即靈魂中歷代生存信息也必須空掉。既使在夢中也要停止各種顛倒夢想,這樣才能徹底的進入空境而與宇宙溝通??傊逄N不僅要完全空掉,而且連五蘊的空相也要空掉,這才是究竟。

什么叫“轉(zhuǎn)識成智”?即人的九識都必須得轉(zhuǎn)化為智,方才能成為大智大慧的佛!

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從有漏轉(zhuǎn)為無漏,而可專一成就一切事業(yè),故稱“成所作智”。

第六識,“意識”轉(zhuǎn)為空,可得“妙觀察智”即可察知人世間的一切善惡是非。

第七識“未那識”轉(zhuǎn)為空,可得“平等性智”即可看破宇宙萬物本無有差別,一切平等無二。

第八識“阿賴耶識”轉(zhuǎn)空后可得“大圓鏡識”即可看透宇宙萬有的本質(zhì)及來籠去脈。

第九識“庵摩羅識”轉(zhuǎn)空后,可得“法界體性智”即可識破大道之根本,而與道合一。

這“五智”是五種不同層次的佛界,也是學(xué)佛的考量標(biāo)準(zhǔn)。

第三層意思則是指修道的步驟、程序?!吧划惪铡眲t是指的修道初期應(yīng)采用“有為”法,來打通“色身”上的經(jīng)絡(luò)氣脈,守丹田也好,觀光也罷,修氣、脈、明點,在色身做文章下功夫,是證到真空實相的基礎(chǔ)加行。沒有色身上的經(jīng)脈打通就不可能進入到空境。

“空不異色”。修持到一定程度便會進入空境,但這一空境還是有念有相之空,這個空還在色境,所以不要以為修持到家了,還要繼續(xù)修持到真空境界。

“色即是空”。進入到真空境界中便會產(chǎn)生大有、妙有,“光”、“丹”還有什么“神通”等,但仍不要著意這些妙有,很多酷愛神通者,到此地往往是走入魔道而自毀前程。所以這些妙有之相也需要空掉,才能更好地進步。

“空即是色”。在禪定中證得真空實相后,還必須在日常動態(tài)生活中去進行修行,即使終日工作,也時時不離禪定,無論靜也好,動也罷,始終都在真空實相中。

真正的修行之路必須要經(jīng)歷這四個步驟,缺一不可。

(未完待續(xù))

猜你喜歡
自性觀音菩薩佛學(xué)
分析《西游記》中的觀音形象
禪悟·自性·高山流水
以榮格原型理論分析《天之驕女》中馬琳的悲劇
淺論榮格心理分析的自性觀
東渡日本的德化窯“瑪利亞觀音像”
《八月之光》中喬安娜的人格原型分析
莫高窟經(jīng)變畫的依據(jù)與藝術(shù)表現(xiàn)
淺析儒釋文化融合對石恪繪畫的影響
苦厄的修行
佛學(xué)認知下的音樂表演理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