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林
為官,要恥為“不為”之官。能力不足“不能為”,動力不足“不想為”,擔當不足“不敢為”。因為“為官不為”,應盡的職責不履行或不認真履行,是非面前不表態(tài),困難面前不敢上,風險面前不敢闖,失誤面前不擔責,歪風面前不敢斗,究其實質(zhì),仍是腐敗不正之風,表明個別干部在行使權力時仍奉行著“不給好處不作為”的原則。
為官之本,在于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焦裕祿是共產(chǎn)黨員學習的榜樣,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學習的榜樣。焦裕祿踏上蘭考土地的第二天,就深入基層調(diào)查研究。他拖著患有慢性肝病的身體,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跑遍了全縣140多個大隊中的120多個。在帶領全縣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爭中,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傾盆的時候,他帶頭趟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干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他經(jīng)常鉆進農(nóng)民的草庵、牛棚,和農(nóng)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把群眾同自然災害斗爭的寶貴經(jīng)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財富,成為戰(zhàn)勝災害的有力武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黨員干部要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干部,學習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凡事探求就理、“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lián)Q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為官不為”,何以為官?“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領導干部一定要淡泊名利,“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堅決克服人性中的私欲、貪欲、縱欲,加強自律、自省、自警,做到慎權、慎微、慎獨;不為聲色犬馬、燈紅酒綠的享樂主義所動,禁得住金錢、美色與奢靡生活的誘惑,自覺筑牢廉政勤政的思想防線;努力實現(xiàn)“人到無求品自高”的良好境界。防止“為官不為”,要堅持“兩學一做”常態(tài)化,把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抓在日常、嚴在經(jīng)常,要從完善機制入手,發(fā)現(xiàn)、查糾、通報立體化,形成高頻震懾,形成敢作為、能作為、善作為的良好工作氛圍。
所謂“大者不能,小者不為,是棄國捐身之道也”。為官必須有為官的樣子,要敢于擔當,謀民生之所利,解群眾之所憂。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是不可取的。黨員干部只有做到從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開始,把百姓小事當成心頭大事,把造福一方作為肩之重任,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不然就是尸位素餐,早晚會被清理出局。
(作者單位:云南省彌勒市彌陽鎮(zhèn)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