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有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為什么同桌想考第一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rèn)真地做作業(yè),可是,為什么我總比他落后?”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她望著兒子,沒有回答,因為她不知該怎樣回答。
又一次考試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還是第一名?;丶液?。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她真想說,人的智力確實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腦子就是比一般人靈。然而這樣的回答,難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嗎?她慶幸自己沒說出口。
有幾次,她真想重復(fù)那幾句被上萬個父母重復(fù)了上萬次的話——你太貪玩兒了;你在學(xué)習(xí)上還不夠勤奮……以此來搪塞兒子。然而,她還是沒有那么做,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兒子小學(xué)畢業(yè)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沒趕上他的同桌,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一直在提高。為了對兒子的進步表示贊賞,她帶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這次旅行中,這位媽媽回答了兒子的問題。
媽媽和兒子坐在沙灘上,媽媽指著前面對兒子說,“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當(dāng)海浪打來的時候,小灰雀總能迅速地起飛,它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它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越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它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