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艷
我們90年以前出生的這些人,理解不了90后、00后的孩子們?yōu)榱颂颖軐W習,離家出走,甚至輕易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拼命讀書的人都是想逃離困窘煎熬的生活狀態(tài)。50后、60后乃至70后們每天除了幫父母干活,還是弟弟妹妹的半個保姆,每天跟大人一樣從早到晚忙忙碌碌,這種狀態(tài)下造就的是見縫插針賣力學習的一代??紝W改變命運,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才能擁有好的生活。
現(xiàn)在的孩子與過去的幾代人相比最大區(qū)別就是,過去的孩子除了學習還有好多事情要做,而現(xiàn)在的孩子除了學習無事可做。這一方面有社會現(xiàn)實的原因:生活條件好了,喂馬劈柴這樣能讓孩子做的事少了;另一方面更有家長的原因: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做完了。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營造的“真空環(huán)境”中,生活上不用自己操心,父母一手包辦,這就是目前社會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替代成長”?!疤娲砷L”讓孩子的生活幾乎只剩下學習。當生活只剩下學習這一項內(nèi)容時,學習本身就會變得越來越枯燥、無聊。
“替代成長”剝奪了孩子體驗生活酸甜苦辣的權利。家長們太強大,無所不能地包辦了孩子的成長——衣服不舍得讓孩子洗,手會變粗;飯不放心孩子做,會燙到。上學車接車送,冬有暖氣夏有空調(diào),放假了還可以周游世界。當生活中的其他事情都變成愉悅的享受,讀書自然就成“苦差事”了。我的一個朋友做法很巧妙,她的孩子在讀小學,平時除了找小朋友玩耍就是上網(wǎng),母女兩人常因為周末作業(yè)“硝煙四起”。去年暑期,眼看暑假已經(jīng)過半,孩子作業(yè)還沒寫完,實在沒辦法了,中午吃完飯她就把孩子帶到市場上幫自己看攤。夏天一兩點鐘正好是最熱的時候,孩子哪里受得了這蒸烤之苦,沒多久,就嚷嚷著要回家。在媽媽一頓“是干活兒還是寫作業(yè)”的拷問之下,孩子乖乖回家寫作業(yè)。后來每到孩子貪玩的時候,朋友就會讓孩子對比體驗,屢試不爽。只有經(jīng)歷過日頭下汗水的苦澀,才能體會書桌前讀書的閑適!
學習是“苦差事”,但如果有夢想,有改變自己命運的動力,就會以苦為樂。但遺憾的是,家長們的“替代成長”讓讀書變成“苦差事”的同時也削弱了學生讀書的動力。家長有房有車有存款,并且毫不掩飾地告知孩子自己的一切將來都是他的,更有些家長,早已為孩子的未來搭好了舞臺。就在家長洋洋得意地給孩子鋪就了一條絕對平坦的道路的時候,孩子學習的動力在悄然消失。
動力即是心理學上的動機,有外部動機與內(nèi)部動機之分。真正憑借內(nèi)部動力,受學習本身的樂趣吸引而喜歡學習的人占少數(shù),更多的人是因為讀書能為自己未來的價值加碼等外部因素在堅持學習。成就動機最著名的研究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的理論也證實了這一點:具有強烈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將事情做得更為完美,他們更能解決難題,應對挫折??涩F(xiàn)在的很多孩子絲毫不擔心未來,再加上學習是個需要付出極大努力的事,趨利避害的本性之下,孩子們喪失了學習動力,找不到奮斗的理由。最近微信上流行一個段子:一位90后小員工入職三個月之后抱怨工作的種種痛苦,一心辭職。老板收到辭職信后答應一周后給予答復。奇怪的是一周以后這位90后卻不同意離職了。原來在這一周里,她發(fā)現(xiàn)尋找一份月薪6000元的工作并非易事,更重要的是——她的媽媽把她每月5000塊錢的零花錢斷掉了。
世界華人NLP權威專家李中瑩說,“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長?!庇心苡绣X不是家長的錯,但是不應“過度照顧”“替代成長”,讓權與錢變成孩子成長中的絆腳石。酸甜苦辣都是營養(yǎng)。放開手,成長路上讓孩子自己走!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第三中學,煙臺,264000)
編輯 / 張 帆 終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