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
【助學(xué)寄語】
“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
嗨,小伙伴們,我是初初。愛國情懷是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國主義主題的文學(xué)作品其呈現(xiàn)形式和表現(xiàn)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蕭乾的散文《棗核》用以小見大、托物抒懷的手法,表現(xiàn)了海外華人眷戀祖國、依戀故土的赤子之心;法國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以普法戰(zhàn)爭為背景,通過人物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等手法,表現(xiàn)了韓麥爾先生等法國人民在國土淪喪時的悲憤心情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劉敬智的人物通訊《始終眷戀著祖國》,記述了中國中國航天之父、中國火箭之王錢學(xué)森放棄海外的優(yōu)厚待遇,沖破重重阻力,回國報效祖國的艱辛歷程,贊揚了老一輩科學(xué)家科學(xué)報國的愛國魂;古詩《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過零丁洋》,則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了詩人們忠貞不二、憂國憂民的愛國心;而春秋時代的晏子,則通過不卑不亢、有禮有節(jié)的辯駁,維護了齊國的尊嚴,最終不辱使命……
篇篇愛國文,拳拳愛國情。華夏兒女,炎黃子孫,哪一個人不跳動著一顆虔誠而火熱的中國心呢?為了配合本單元的語文學(xué)習(xí),初初為大家精心篩選了多篇經(jīng)典的愛國詩文和大家分享,讓我們一起來享受這饕餮盛宴吧!
【延伸文本】
——《棗核》延伸文本
故鄉(xiāng)的水土
林清玄
第一次出國,媽媽幫我整行李,在行李整得差不多的時候,她突然拿出一個透明的小瓶子,里面裝著黑色的東西。
“把這個帶在行李箱里,保佑旅行平安。”媽媽說。
“這是什么密件?”
媽媽說:“這是我們門口庭抓的泥土和家里的水。你沒聽說旅行如果會生病,就是因為水士不服,帶著一瓶水土,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鄉(xiāng),就不會水土不服了?!?/p>
媽媽還告訴我,這是我們閩南人的傳統(tǒng),祖先從唐山過臺灣時,人人都帶著一些故鄉(xiāng)的泥土,一點隨身攜帶、一點放在祖廳、一點撒在田里,因為故鄉(xiāng)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蠻荒之地開墾出富庶之鄉(xiāng)。
此后,我每次出門旅行,總會隨身攜帶一瓶故鄉(xiāng)的水土,有時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
水土拿出來端詳,就覺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麗,充滿了力量。
故鄉(xiāng)的水土生養(yǎng)我們,使我們長成頂天立地的男兒,即使漂流萬里,在寂寞的異國之夜,也能充滿柔情與壯懷。
那一瓶水土中不僅有著故鄉(xiāng)之愛,還有媽媽的祝福,這祝福綿長悠遠,一直照護著我。
(選自《林清玄散文集》,林清玄著,中國文學(xué)出版社2014年4月版)
[鑒賞空間]
蕭乾的《棗核》采用以小見大、托物抒懷的手法,借助一枚小小的棗核,表達了海外華人眷戀祖國、依戀故土的赤子之心。臺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故鄉(xiāng)的水土》采用類似的手法,將濃濃鄉(xiāng)愁寄托于一瓶故鄉(xiāng)的水土。剜一捧家鄉(xiāng)的泥土,掬一汪家里的清泉,即使漂流萬里,在寂寞的異國之夜,也能充滿柔情與壯懷。本文文筆流暢清新,情感醇厚深沉,在平易中蘊含著感人的力量。
[讀有所思]
1.文中母親“拿出一個透明的小瓶子,里面裝著黑色的東西”,這黑色的東西是什么?寄托了什么情感?這里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任意寫出兩句寄托對家鄉(xiāng)思念之情的古詩句,并分析一下詩人是借助哪些意象來寄托愛國思鄉(xiāng)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課》延伸文本
《四世同堂》節(jié)選
老舍
鈴聲,對于一個做慣了教員的,有時候很好聽,有時候很不悅耳。瑞宣向來不討厭鈴聲,因為他只要決定上課,他必定已經(jīng)把應(yīng)教的功課或該發(fā)還的卷子準備得好好的。他不怕學(xué)生質(zhì)問,所以也不怕鈴聲。今天,他可是怕聽那個管轄著全校的人的行動的鈴聲,像一個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綁赴刑場的號聲或鼓聲似的。他一向鎮(zhèn)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課堂講書的時節(jié),他的手也沒有發(fā)顫?,F(xiàn)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顫起來。
鈴聲響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腳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曉得往哪里走呢。憑著幾年的習(xí)慣,他的腳把他領(lǐng)到講堂上去。低著頭,他進了課堂。屋里極靜,他只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講臺,把顫動著的右手放在講桌上,他慢慢地抬起頭來。學(xué)生們坐得很齊,一致的豎直了背,揚著臉,在看他。他們的臉都是白的,沒有任何表情,像是石頭刻的。一點辣味兒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兩聲。淚開始在他的眼眶里轉(zhuǎn)。
他應(yīng)當安慰他們,但是怎樣安慰呢?他應(yīng)當鼓舞起他們的愛國心,告訴他們抵抗敵人,但是他自己怎么還在這里裝聾賣傻的教書,而不到戰(zhàn)場上去呢?他應(yīng)當勸告他們?nèi)棠?,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們?nèi)淌芡鰢膼u辱嗎?
他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著他的身體,他用極大的力量張開了口。他的聲音,好像一根細魚刺似的橫在了喉中。張了幾次嘴,他并沒說出話來。他希望學(xué)生們問他點什么。可是,學(xué)生們沒有任何動作;除了有幾個年紀較大的把淚在臉上流成很長很亮的道子,沒有人出聲。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變成了木頭。
糊里糊涂的,他從嗓子里擠出兩句話來:“明天上課。今天,今天,不上了!”
學(xué)生們的眼睛開始活動,似乎都希望他說點與國事有關(guān)的消息或意見。他也很想說,好使他們或者能夠得著一點點安慰??墒?,他說不出來。真正的苦痛是說不出來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講臺。大家的眼失望的追著他。極快的,他走到了屋門;他聽到屋中有人嘆氣。他邁門坎,沒邁利落,幾乎絆了一跤。屋里開始有人活動,聲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腳的那樣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長吸了一口氣,沒再到休息室去,沒等和別的班的學(xué)生會面,他一氣跑回家中,像有個什么鬼追著似的。
(選自《四世同堂》,老舍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版)
[鑒賞空間]
法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以普法戰(zhàn)爭為背景,通過人物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等手法,借助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xué)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中的見聞和感受,表現(xiàn)了韓麥爾先生等法國人民在國土淪喪時的悲憤心情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告訴我們:“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類似的情境出現(xiàn)我國的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北平淪陷,某學(xué)校祁瑞宣老師上第一堂課的情景?!蹲詈笠徽n》和《四世同堂》,雖然兩篇小說所反映的時代不同、國家不同、人民不同,但在課堂氣氛、人物的描寫手法卻又有類似之處,正是因為小說所要反映的主題是相同的:兩篇文章都反映淪陷區(qū)人民在敵人鐵蹄下屈辱悲憤的生活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讀有所思]
韓麥爾先生在“最后一課”里,“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他告訴學(xué)生“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而本文中的祁瑞宣老師在“第一堂課”上,只“擠出兩句話來:‘明天上課。今天,今天,不上了!’”你如何看待這兩個人截然不同表現(xi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較閱讀]
【本文】:
他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著他的身體,他用極大的力量張開了口。他的聲音,好像一根細魚刺似的橫在了喉中。張了幾次嘴,他并沒說出話來。他希望學(xué)生們問他點什么??墒牵瑢W(xué)生們沒有任何動作;除了有幾個年紀較大的把淚在臉上流成很長很亮的道子,沒有人出聲。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變成了木頭。
糊里糊涂的,他從嗓子里擠出兩句話來:“明天上課。今天,今天,不上了!”
——《四世同堂》節(jié)選
【鏈接文】:
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zhuǎn)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散學(xué)了,──你們走吧。”
——《最后一課》節(jié)選
閱讀以上兩段文字,說說人物描寫手法上的相同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始終眷戀著祖國》延伸文本
中國文脈之屈原
余秋雨
屈原,是整個先秦時期的文學(xué)冠軍。
不僅如此,作為中國第一個大詩人,他以《離騷》和其他作品,為中國文脈輸入了強健的詩魂。對于這種輸入,連李白、杜甫也頂禮膜拜。因此,戴在他頭上的,已不應(yīng)該僅僅是先秦的桂冠。
前面說到,中國文脈是從《詩經(jīng)》開始的,所以對詩已不陌生。然而,對詩人還深感陌生,何況是這么偉岸的詩人。
《詩經(jīng)》中也署了一些作者的名字,但那些詩大多是朝野禮儀風俗中的集體創(chuàng)作,那些名字很可能只是采集者、整理者。從內(nèi)容看,《詩經(jīng)》還不具備強烈而孤獨的主體性。按照我給北京大學(xué)學(xué)生講述中國文化史時的說法,《詩經(jīng)》是“平原小合唱”,《離騷》是“懸崖獨吟曲”。
這個懸崖獨吟者,出身貴族,但在文化姿態(tài)上,比莊子還要“傻”。諸子百家都在大聲地宣講各種問題,連莊子也用寓言在啟迪世人,屈原卻不。他不回答,不宣講,也不啟迪他人, 只是提問,沒完沒了地提問,而且似乎永遠無解。
從宣講到提問,從解答到無解,這就是諸子與屈原的區(qū)別。說大了,也是學(xué)者和詩人的區(qū)別、教師和詩人的區(qū)別、謀士與詩人的區(qū)別。劃出了這么多區(qū)別,也就有了詩人。
從此,中國文脈出現(xiàn)了重大變化。不再合唱,不再聚眾,不再宣講。在主脈的地位,出現(xiàn)了行吟在江風草澤邊那個衣飾奇特的身影,孤傲而天真,凄楚而高貴,離群而憫人。他不太像執(zhí)掌文脈的人,但他執(zhí)掌了;他被官場放逐,卻被文學(xué)請回;他似乎無處可去,卻終于無處不在。
屈原自己沒有想到,他給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開了一個大玩笑。玩笑的項目有這樣兩個方面。
第一,大家都習(xí)慣于稱他“愛國詩人”,但他明明把“離”國作為他的主題。他曾經(jīng)為楚抗秦,但正是這個秦國,在他身后統(tǒng)一了中國,成了后世“愛國主義”概念中真正的“國”。
第二,他寫的楚辭,艱深而華贍,民眾幾乎都不能讀懂,但他卻具備了最高的普及性,每年端午節(jié)出現(xiàn)的全民歡慶,不分秦楚,不分雅俗。
這兩大玩笑也可以說是兩大誤會,卻對文脈意義重大。第一個誤會說明,中國官場的政治權(quán)脈試圖拉攏文脈,為自己加持;第二個誤會說明,世俗的神祇崇拜也試圖借文脈,來自我提升??傊?,到了屈原,文脈已經(jīng)健壯,被“政脈”和“世脈”深深覬覦,并頻頻拉扯。說“綁架”太重,就說“強邀”吧。
雅靜的文脈,從此經(jīng)常會被“政脈”、“世脈”頻頻強邀,衍生出一個個龐大的政治儀式和世俗儀式。這種“靜脈擴張”,對文脈而言有利有弊,弊大利小;但在屈原身上發(fā)生的事,對文脈尚無大害,因為再擴大、再熱鬧,屈原的作品并無損傷。在圍繞著他的繁多“政脈”、“世脈”中間,文脈仍然能夠清晰找到,并保持著主干地位。
記得幾年前有臺灣大學(xué)學(xué)生問我,大陸民眾在端午節(jié)劃龍舟、吃粽子的游戲,是否肢解了屈原?我回答:沒有。屈原本人就重視民俗巫風中的祭祀儀式,后來,民眾也把他當做了祭祀對象。屈原已經(jīng)不僅僅是你們書房里的那個屈原。但是如果你們要找書房里的屈原也不難,《離騷》、《九章》、《九歌》、《招魂》、《天問》自可細細去讀。一動一靜,一祭一讀,都是屈原。
如此文脈,出入于文字內(nèi)外,游弋于山河之間,已經(jīng)很成氣象。
(選自《余秋雨散文》,余秋雨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1月版)
[鑒賞空間]
錢學(xué)森被評為2007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組委會給出了這樣的頒獎詞:“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xué)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xué)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劉敬智的《始終眷戀著祖國》,記述了中國導(dǎo)彈之父、中國航天之父、中國火箭之王錢學(xué)森放棄海外的優(yōu)厚待遇、沖破重重阻力、回國報效祖國的艱辛歷程。而屈原,大家都習(xí)慣于稱他為“愛國詩人”的典范,余秋雨先生的《中國文脈之屈原》一文則提出了:屈原“明明把‘離’國作為他的主題。他曾經(jīng)為楚抗秦,但正是這個秦國,在他身后統(tǒng)一了中國,成了后世‘愛國主義’概念中真正的‘國’”,“中國官場的政治權(quán)脈試圖拉攏文脈,為自己加持”而推崇屈原的愛國主義。觀點一出,引發(fā)了極大的爭議。
[讀有所思]
1.大家都習(xí)慣于稱屈原為“愛國詩人”的典范,而余秋雨先生的《中國文脈之屈原》一文,則對屈原的愛國者形象提出了怎樣的質(zhì)疑?對此你有什么見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認為“屈原寫的楚辭,艱深而華贍,民眾幾乎都不能讀懂,但他卻具備了最高的普及性”,對此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詩四首》延伸文本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①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②金甲③,不破樓蘭④終不還!
[注釋] ①青海:指青海湖。 ②穿:磨破。 ③金甲:鎧甲的美稱。 ④樓蘭:漢代西域國名,這里借指敵人。
[鑒賞空間]
本詩是一首氣魄恢弘的邊塞詩。前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蒼茫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第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huán)境描寫轉(zhuǎn)為直接抒情,既表現(xiàn)將士們戍邊時間之漫長,戰(zhàn)事之頻繁,戰(zhàn)斗之艱苦激烈,又抒發(fā)戍邊戍邊將士駐守邊關(guān)、舍生忘死、立志報國的豪邁氣概。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①,死亦為鬼雄②。
至今思③項羽④,不肯過江東⑤。
[注釋]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雹鬯迹簯涯?。④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lǐng)導(dǎo)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⑤江東:指長江下游一帶。
[鑒賞空間]
本詩是李清照的一首借古諷今、抒發(fā)悲憤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杰”,為國建功立業(yè),報效朝廷;“死”也應(yīng)該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頂天立地的好男兒。后兩句,詩人通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quán)者不思進取、茍且偷生的無恥行徑。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可謂字字珠璣,字里行間透出一股凜然正氣,詩人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涌而出,震撼人心。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三萬里河①東入海,五千仞岳②上摩天。
遺民③淚盡胡塵④里,南望王師⑤又一年。
[注釋]①三萬里河:形容黃河的長,是虛指。河:指黃河。②五千仞岳:形容山的高。仞:古代計算長度的一種單位。岳:指西岳華山。③遺民:指在金占領(lǐng)區(qū)生活卻認同南宋王朝統(tǒng)治的人民。④胡塵:指胡人騎兵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⑤王師:指宋朝的軍隊。
[鑒賞空間]
南宋時期,金兵占領(lǐng)了中原地區(qū)。詩人作此詩時雖值初秋,暑威仍厲,天氣的熱悶與心頭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將曉之際,他步出籬門,以舒煩熱。念祖國大好河山,盡遭胡人的鐵蹄踐踏,“遺民”年年歲歲盼望南宋能夠出師北伐,可歲歲年年心愿落空。詩人的感慨由虛景生發(fā),明明是詩人北望而有感,卻出以遺民“淚盡”“南望”來表達,悲慨之情便更深一層了。
滿江紅
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①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②,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③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④。
[注釋] ①憑:倚靠。②靖康恥:靖康是宋欽宗年號。靖康元年(1126),金后攻破汴京,擄徽欽二帝北去。③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④朝天闋:朝見皇帝,天闋,皇帝的宮殿。
[鑒賞空間]
岳飛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因堅持抗敵,反對議和,被奸相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謀害。本詞的上片抒發(fā)作者舍生忘死、以死報國的忠義豪氣,下片抒寫了作者重整山河的決心和報效君王的耿耿忠心。感情慷慨悲涼,音調(diào)激越高亢,充滿著愛國激情。
(以上四首古詩均選自《唐詩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8月版)
[讀有所思]
1.這四首愛國詩歌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了詩人們忠貞不二、憂國憂民、以死報國的愛國情懷。通過比較,試著說說唐朝的愛國詩和南宋的愛國詩所表現(xiàn)詩人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試分析以下詩句中加點字的妙處。
(1)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踏破賀蘭山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使楚》延伸文本
晏子諫殺燭鄒
齊景公①好弋②,使燭鄒③主④鳥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殺之。晏子曰: “燭鄒有罪三⑤,請數(shù)⑥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庇谑钦俣鴶?shù)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⑦ ,是罪三也。數(shù)燭鄒罪已畢,請殺之 ?!惫唬骸拔饸ⅲ讶刷嗦劽??!?/p>
(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西漢劉向著,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13年1月版)
[注釋] ①景公:姜姓,呂氏,名杵臼。春秋后期齊國國君,齊靈公之子,齊莊公之弟。 ②弋:(yì)帶有繩子的箭,用來射鳥;系著繩的箭,此處名詞作動詞,指用弋射。 ③燭鄒:齊景公的一個臣仆。 ④主:掌管,主管,負責管理。 ⑤罪三:三條罪狀。古代漢語中數(shù)詞作定語常常放在中心詞后。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 ⑥數(shù)(shǔ):歷數(shù);列舉。 ⑦士:商、西周、春秋時最低級的貴族階層,指讀書人。 ⑧寡人:古代君主自稱。
[鑒賞空間]
晏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歷任齊靈公、莊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于諸侯?!蛾套邮钩分?,晏子面對楚王的挑釁,通過不卑不亢、有禮有節(jié)的辯駁,維護了齊國的尊嚴,最終不辱使命?!蛾套又G殺燭鄒》中,齊景公因燭鄒沒有管好鳥而要殺他,晏子向齊景公委婉地列舉了燭鄒的三條罪狀,本意并不是讓齊景公殺了他,而是婉轉(zhuǎn)地提醒他,殺了燭鄒會影響他的聲譽,齊景公聽了晏子的話后改變了主意,沒有殺燭鄒。文章體現(xiàn)了晏子的說服技巧和高超的語言才能,展現(xiàn)出他機智鎮(zhèn)定、能言善辯的高超語言才能。
[讀有所思]
1.結(jié)合本文和《晏子使楚》的內(nèi)容,說說你印象中的晏子的性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本文中晏子勸諫時的語言高明之處,并說說學(xué)了此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