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藝
【摘要】文本就是我們語文課堂的一種憑借。教學中,能真正用心地細讀文本的教師并不多。為快速達成教學目標,隔靴搔癢,舍本逐末,不能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針對這一現(xiàn)象,筆者認為,必須先提高教師自身的文本解讀能力。教者只有穿行于文本語言的細細品味中,才能掘出深意,設計新意,才會成長為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感受文章內涵,走進作者的內心。
【關鍵詞】文本細讀;優(yōu)秀語文教師;學生;品味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之所以優(yōu)秀,在于能真正走進專業(yè)的閱讀世界,徜徉于文本細讀的圣殿之中,把教材讀厚,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而更多的教師不愿意、不善于花工夫,常常泛讀文本,追求教學目標的速成,甚至染上濃厚的應試色彩。文章的精妙之處只能蜻蜓點水,一掠而過,不能真正地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教師的引領作用不夠,自然會使學生的閱讀也是淺嘗輒止。正如金圣嘆所說,“只記得若干事跡,便算讀過一部書了”。
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而文本細讀猶如一把鑰匙,能打開作者與讀者的心門,也是課堂教學的前提,更是課堂教學的精彩之源。
一、什么是文本細讀
文本細讀是指以文本為核心,以多元姿態(tài)親近文本,沉入言語之中品味分析,從而開掘言語的多側面內涵。它強調尊重文本但又不拘泥于文本,要求教師融入文本,去細品,去觸摸作者的內心,從而用教師的細讀體驗喚醒學生的細讀體驗。用呂叔湘先生的話來說:“文本細讀就是從語言出發(fā),再回到語言?!?/p>
二、怎樣提高教師文本細讀的能力
(一)養(yǎng)成專業(yè)閱讀的習慣
梁曉聲說:“讀書是幸福的?!倍嘧x、多寫應成為教師生命的常態(tài)?!爸灰献x書,什么都好辦?!苯虒W的深度、廣度取決于讀書的厚度。因為讀書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豐富教學思想,提升教育智慧。唯有活在閱讀之中,才能積淀品讀文本的語感,去觸摸文本的溫度,去挖掘文本的細微關鍵處。
(二)擁有探索鉆研的精神
唯專家是聽,唯教案照抄,只會讓教學失去屬于自己的精彩。教師應擁有自己的文本細讀能力,不全信教參,學會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敢于鉆研,勇于探索,才能積極打開課堂生命的通道?!渡⒉健芬晃?,教參將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教學重點,這其實是不夠全面的。細讀文本,會發(fā)現(xiàn),此文不僅是“人倫的范本”,還是“生命的贊歌”。本文寫的是春天,春天總讓人聯(lián)想起“生命”,走進文本,我們發(fā)現(xiàn),文中既有對春天遲來的慨嘆,又有對初春田野的描繪。我認為,初春的田野,既是自然風光,也是一種隱喻:既隱喻孩子,他們如初春般充滿生機;也寓意老人,“挺過來”的老人,生命不就如初春的田野,重新煥發(fā)了生機嗎?因此,從這點來說,本文還是一首深情的生命贊歌。沒有了對文本的細品,何來此發(fā)
現(xiàn)呢?
(三)有另辟蹊徑的細讀勇氣
優(yōu)秀的教師就是善于剪裁的園藝師,每一堂語文課都是一件精致玲瓏的藝術品。小小的課堂,亦是他們精心剪裁、用心耕耘的大智慧作品。教師需要先反復細讀文本,再透過這些語言文字,巧妙地設計文本,深度挖掘其思想內涵。教師就是引領學生透過字面去探尋字后的“故事”,揣摩作者的意圖。如一位老師執(zhí)教《皇帝的新裝》,面對這篇經典的作品,“常讀常新”是教者的設計理念。引導學生去追問,去思考:每個人都有說不出的快樂,這是真的快樂嗎?明確“說不出”即“口是心非”后,又引導學生對皇帝、大臣的心理和語言進行誦讀,感知人物形象。在比較中得出他們的快樂并非真誠,而小男孩的真心猶如利劍直指他們的內心,射穿虛假的快樂。最后引導學生深思:未來的我,我想對你說——學生心領神會,自然會說出諸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之類精彩的答案來。正是這位老師具有了獨運的匠心和創(chuàng)新的勇氣,也正是因為他細讀、精讀了文本,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思路,才有了設計的靈感和滿堂課的精彩。
(四)從學生學的角度細讀
新課標強調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一個文本,往往細讀方向是多元的,教師應從適合學生思維成長的學情出發(fā),才能實現(xiàn)教學相長?!爱斢幸啥鵁o疑之處”,就是要對文本的精要細微處激疑深思,收獲豁然開朗的喜悅。我講比爾博姆的《送行》時,考慮到是外國文學作品,且時代已久遠,讓學生在預習時提出疑問,篩選出有代表性的問題。如講“明《送行》之意”環(huán)節(jié),學生就提出了這些問題:(1)為什么作者不惜花費重金,要向勒羅學習火車站演戲的技巧?難道僅僅為了表達感情?(2)“我現(xiàn)在已經有不少學生”這說明了什么?這些問題恰恰是支撐我的課堂,并將主旨深度挖掘的有力杠桿,既釋了疑,又自然無痕地完成了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理念。
總而言之,教師唯有多閱讀,多細讀,才能上出厚重、大氣、飽滿的語文課,才能引領學生去探尋與追求語文之美?;弥旃鉂撛凇睹缹W》里的話就是:慢慢讀,欣賞??!愿細讀與生命同在,讓我們與優(yōu)秀同行!
參考文獻
[1][2]劉衛(wèi)平.文本細讀能力與教師專業(yè)化建設[J].語文月刊,2015(1).
[3]楊軍.文本細讀教學淺談[J].語文月刊,2015(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