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聰
【引用】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薄暯娇倳洝对趹c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原文節(jié)選】
《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泵裰?,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詩》云:“節(jié)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庇袊卟豢梢圆簧?。辟,則為天下僇矣。
《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jiān)于殷,峻命不易?!钡赖帽妱t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洞髮W·第十一章》
【原文釋義】
《詩經》上說:“和善快樂的君子,猶如人民的父母?!崩习傩障矚g什么自己就喜歡什么,老百姓討厭什么自己就討厭什么。這就叫作百姓的父母官。
《詩經》上說:“巍峨的南山啊,山石高又高。顯赫的太師啊,萬民齊仰望?!敝卫韲业娜瞬豢梢月楸源笠?,出了問題就要被天下人推翻。
《詩經》上說:“殷商未曾喪失民心時,上帝還保佑。我們應該借鑒殷商滅亡的教訓,得到天命真不容易?!边@就是說,統(tǒng)治者只有得到人民的擁護才能保有國家的政權,如果失去人民的支持就會失去國家的政權。因此,國君首先應該慎重地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
【經典簡介】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并稱“四書”。宋、元以后,《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大學》提出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一致性。
全文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yǎng)理論,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tǒng)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