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中央考紀會”在6月28日同意嘉義縣黨部的建議,開除前發(fā)言人楊偉中的黨籍,待周三“中常會”通過之后生效。但是國民黨開除楊偉中的黨籍已經(jīng)被看成是國民黨內(nèi)清除“本土派”勢力的開始,也有人形容這是“秋后算賬”。
楊偉中接任黨發(fā)言人以來,可以說是爭議不斷,尤其是在今年初“總統(tǒng)”與“立委”大選期間,楊偉中炮口向內(nèi)、而且被說成是“卸任之后卻不斷在外發(fā)表詆毀黨的言論”。楊偉中在國民黨內(nèi)是個少見的左派路線分子,在選舉期間上臺灣各個電視臺政論節(jié)目時,抨擊國民黨改革不力的火力不遜于在野黨。這讓現(xiàn)在占據(jù)國民黨主流的一派感到非常不滿,黨內(nèi)原本就有聲音要將他“踢出去”,在年初“選舉”大敗之后,國民黨內(nèi)這種“清黨”的聲音就更加強烈。
要向楊偉中出身開刀,國民黨也不是沒有忌諱,例如他的妻子是兩年前代表國民黨參選嘉義市長敗北、出身地方望族的陳以真。曾經(jīng)擔任“馬英九政府”青年輔導委員會主委的陳以真,被認為是國民黨在嘉義唯一有能力和民進黨以決勝負的人選。而且國民黨先前有一批較為年輕黨員成立了草根組織,希望能夠推動國民黨的改革、加速年輕化,但是被主流看成是“異端”。
在前“總統(tǒng)”李登輝執(zhí)政的時候,因為“理念不合”,國民黨大分裂,出現(xiàn)了政治光譜上偏向“急統(tǒng)”的新黨。2000年,臺灣首次政黨輪替,敗選的國民黨再次出現(xiàn)分裂,但是這次出走的是“本土派”,脫黨之后成立了政治光譜上偏向“急獨”的臺灣聯(lián)盟。如果說開除楊偉中黨籍是“清黨”的話,國民黨“清黨”可謂是一記猛藥,但是服下猛藥之后能否見效?這可能就是“見仁見智”。
國民黨如今不但政治勢力大不如前,而且其他政黨莫不對該黨虎視眈眈、磨刀霍霍,有追黨產(chǎn)的、有要求轉型正義的……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而該黨內(nèi)部對年初的慘敗也有一定的定論,認為黨內(nèi)一些黨員扯后腿、長他人志氣是敗選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如何界定是黨內(nèi)的“異聲”還是扯黨的后腿?如果國民黨說自己是個民主的政黨,就得給出一個能夠讓人信服的理由。如果還是“中常會”決定,未免也會留下話柄,因為在濃濃團結氣氛之下的“黨中央”,到底有多少是中國所稱“接地氣”、也就是臺灣所講的“貼近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