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
一個道行很高的法師,被幾百個想做他徒弟的人包圍。法師說,我要考試的哦,大家說,沒問題。法師問,你們想學絕世修為么?眾答,是的。法師說,那需要有很強的耐心,眾答,沒問題。法師說,那意味著你承諾過的事情必須言出必行,眾答,沒問題。法師說,那你們愿意挑水么?眾答,沒問題。法師讓眾人去挑水,大家都去,半年后,一些人就悄悄地走了。一年到了,有人問法師,怎么能學到絕世修為呢?法師說,繼續(xù)挑水,有一半的人走了。三年后,只有兩個人還在堅持挑水,而且沒有怨言,法師攔住他們,告訴他們他們的絕世修為已經(jīng)修成了心性的大半,現(xiàn)在可以教給他們另外一點技巧了。
又有一個法師,遇到有人問道:大師,一個人沒得道的時候有啥表現(xiàn)?法師答:吃喝拉撒睡。那么得道以后呢?這人追問,法師說,還是吃喝拉撒睡。那么區(qū)別在哪里呢?這個人不甘心,法師說,區(qū)別在于他就那么自在地吃喝拉撒睡。
人世間固然有大學問、大道理、大功夫、大手段、大技術,但是得到這些的方法也許就在于投入、在乎、專研、聚焦、嘗試、執(zhí)著、優(yōu)化、淬煉、提升。如果你是一個農人,這樣做就是農藝大師;如果你是個匠人,這樣做就成了工藝大師;如果你是一個泡茶的,這樣做就可以成茶藝大師;如果你是個舞棍的,這樣做就成了功夫大師。我們細細看那些著名公司、服務典范、勵志人物,如果拋開包裝效果,仔細看看他們做的,尤其是看他們開始一步一步做的,難道他們做到的我們有誰真的做不了么?或者那些做到的人真的有三頭六臂么?都不是。
說起歷史偉大人物,孔夫子受過一個大委屈,說他歧視女性,證據(jù)就是他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近之者不遜,遠之則怨。其實那個時代女人是沒有女子那個說法的,女是汝的通假字當你們的講,子是對于有學問的人的尊稱。孔夫子原來的意思是說,其實他原來是個謙虛的說法,是說你們的老先生我與小人物沒啥兩樣,對我太親熱了我嫌你們不知禮節(jié),與我太疏遠了我就會抱怨。這也說明了一點,圣人也不是一食人間煙火,他的修為只是因為每天多反思多注意檢討(日三省乎己)而產生的自律而已,而真要做到,就是對于他老人家也不那么容易呢。老子要我們放松而隨自然的本性,耶穌要我們放下一切的重擔只要相信他是上帝的兒子來做救世主的,這些真的很難做到么?而要具體到麥當勞、海底撈、或王品這本書中說的事情,說出來了大家覺得真的做不到么?仔細看看,似乎都可能做到,而試一試,做幾下可以,但認真比一比,我們很多人很難長期做到,我們很多企業(yè)從來沒認真設計怎么去做,也就更談不上做到了。
所以道理很清楚,這個世界上的企業(yè)競爭力不是道理的高低與學問的深淺,也許最簡單的道理還可能是我們最不注意認真去做的。能做到這些道理的關鍵在于:在起而行之的過程中,從自發(fā)到自覺地建立起來一個能夠將這些看起來細碎的事情管理起來的有道理的管理系統(tǒng),一個能將這些道理轉變成做法的示范體系,一個做了這些事情而能體現(xiàn)意義的文化指向與成就感賦予模式,一個能做到而不斷獲得正反饋的養(yǎng)成機制。所以看這本書,道理可以想想,而最應該注意的恰恰在于怎么讓好的事情做到而且做成自然人與法人的文化習慣的做法。此處才是須品之處,能品到的不會白品,品而行到的或可成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