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銘娟 阮美英 馮文宇 史麗雅
責任護士專職護理模式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社會回歸度的影響
顧銘娟 阮美英 馮文宇 史麗雅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人數逐年上升,占女性惡性腫瘤之首[1],已成為威脅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殺手。隨著乳腺癌篩查的開展和診治水平的提高,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72%[2]。越來越多的婦女處于更長的帶瘤生存狀態(tài)。如何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是眾多醫(yī)務工作者關心的課題,有研究涉及關于乳腺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報道[3],但是對乳腺癌患者社會回歸度的影響因素方面相關研究較少。本院自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實施責任護士專職護理干預模式1年,提高了乳腺癌術后患者的社會回歸度,幫助其在術后1年回歸社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履行自己的職責?,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住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的患者100例設為對照組,平均年齡(50.95±7.702)歲;選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住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的患者100例設為觀察組,平均年齡(49.18±7.313)歲。診斷標準:原發(fā)性乳腺癌患者,均經病理切片證實。入選標準:(1)年齡30~60歲。(2)已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手術+術后六次的規(guī)范化療治療,化療方案以艾素或表阿霉素+5-FU聯合用藥。(3)病理分期Ⅱ~Ⅲ期。(4)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較嚴重的認知及精神障礙。(2)合并有其他較嚴重的疾病,如癲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帕金森綜合征等其他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疾病。(3)不合作者。(4)中途復發(fā)退出者。兩組年齡、婚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1)常規(guī)護理干預:常規(guī)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即入院后護理人員進行入院介紹及術前常規(guī)準備,護士按班次輪流護理,自術前至術后康復出院。出院后:1個月由醫(yī)院信息中心電話回訪,對患者提出的醫(yī)療、護理問題反饋給科室,科室電話解答。患者進行化療期間由當班護士進行化療護理,半年后定期門診隨診。(2)觀察組患者行責任護士專職護理干預模式,采用分階段護理干預方法:入院后癌癥不確定期:患者入院后固定責任護士,建立一對一護患關系,負責患者入院至出院后1年的護理干預。不確定期的患者多表現為焦慮不安、情緒低落、少言寡語、部分不配合或拒絕診治,責任護士用婉轉的語言和專業(yè)的技能解答患者疑問,針對患者的認知和接受度予不同護理。手術時確診至術后2周內:手術當天責任護士必須在班,落實患者的各項用藥治療及心理支持等。對患者說明術后各種不適及注意事項,鼓勵指導患者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以防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操作時注重隱私保護,使用床邊隔簾等減少不必要的身體暴露,并告知其術后可通過佩戴義乳、乳房再造、填充物隆胸等途徑,以達到胸廓外觀對稱。告知其及時正確鍛煉的重要性及回歸社會的可行性。對術后行為退縮者及夸大疼痛不適反應者,責任護士增加陪伴時間,并多與家屬溝通,使家屬理解患者的反應并增加情感支持。術后2d內患者部分自理能力缺陷,應滿足其生活所需。當術后3~4d情緒穩(wěn)定時,幫助其制訂下肢康復鍛煉的計劃表,并指導實施,使其順利度過恢復期。術后1d至6個月內下肢功能鍛煉干預:術后第1天開始,將醫(yī)院自行編制的康復操的視頻下載至患者或家屬的手機中,責任護士重點講解示范操作步驟,患者每天練習,時間從2次/d逐漸增加至4次/d,≤20min/次,以微汗為止?;颊吒鶕约簜谟锨闆r、體力與患肢功能恢復情況進行單節(jié)反復練習或重點選節(jié)練習。責任護士需每天評價患者的下肢功能達標狀況。出院時,責任護士再次進行康復操鍛煉指導,并贈送康復操DVD光盤。出院后責任護士每周進行上門指導,了解鍛煉依從性,并通過電話、微信等進行肩關節(jié)恢復的全程指導。術后6個月用肩關節(jié)功能測評量表對其進行測評,達標者繼續(xù)按康復操鍛煉,未達標者,與主管醫(yī)生溝通,找出原因,重點輔導至基本符合。④術后化療期:責任護士介紹化療知識,關注化療反應,提供舒適護理。⑤ER/PR陽性者行內分泌治療期:責任護士負責患者與各??漆t(yī)生間聯絡協調,幫助患者順利接受內分泌治療。內分泌治療期間責任護士以短信形式定期提醒患者按時服藥,減少不規(guī)律服藥問題;對考慮懷孕者,責任護士幫助其制訂懷孕計劃,并告知避孕方法;幫助患者建立特殊病例門診,增加藥費的報銷,減少經濟負擔;聯系婦科醫(yī)生,安排患者行婦科檢查1次/0.5年,如有異常請主治醫(yī)生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定期安排患者骨密度檢測,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⑥出院后1年內干預:出院時責任護士為患者建立個體化隨訪手冊,提高門診隨訪依從性。出院后:1個月、3個月、0.5年、1年,責任護士定期上門訪視,評估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狀況、社會支持系統、社會交往能力、社會職業(yè)能力等。
1.3 測評工具 (1)一般資料調查表:患者年齡、婚姻狀況、職業(yè)、文化程度、經濟收入等一般情況。(2)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得分越高,表示在社會中得到的支持越多。(3)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每個量表二十個問題,分為沒有或很少時間、少部分時間、相當多時間、絕大部分時間或全部時間四個等級,得分越高,癥狀越明顯。(4)社會回歸度測評表:共分4級11小級,級別越高,社會回歸越好。該表參照了腹膜透析患者的社會回歸分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SP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據,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的數據,采用Mann-WhitneyU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獨立樣本Mann-Whitney U,SSRS、SDS、SAS及社會回歸度的Sig均為0.000,說明在干預后,個量表的指標均有明顯差別,在干預后,SDS、SAS評分顯著降低(P<0.001),SSRS評分及社會回歸度顯著升高(P<0.001),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社會回歸度及SSRS、SDS、SAS評分變化[分,(±s)]
表1 干預前后社會回歸度及SSRS、SDS、SAS評分變化[分,(±s)]
項目干預前干預后Z值P值SSRS評分26.23±4.17032.00±2.745- 9.1320.001 SAS評分35.92±11.99724.97±4.500-6.7550.001 SDS評分36.72±10.63325.55±4.061-8.5900.001社會回歸度6.13±1.8139.65±1.648-10.6640.001
“社會回歸”引用精神異常者、戒毒者及服刑人員等與外界脫離一段時間后,重新回歸社會的解釋,乳腺癌患者的社會回歸實質就是腫瘤患者的社會康復。根據作者的課題調查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2年的患者100例,發(fā)現乳腺癌患者社會回歸度普遍較低,集中分布在Ⅱa級與Ⅲa級,進一步分析認為社會回歸度與患者的康復程度及獲得社會支持大小成正比,而與焦慮、抑郁狀態(tài)成反比[4,5]。
定期組織專業(yè)講座,醫(yī)護人員上門隨訪指導患者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徑。對家屬同時進行疾病相關知識培訓也很重要,良好的社會支持能增強患者耐受、應對和擺脫緊張?zhí)幘车哪芰Γ鸬骄徍蛻さ淖饔?,減輕由于患者自身解決問題能力不足而產生的抑郁情緒。乳腺癌患者術后由于乳房的缺失,患肢功能的受限,有著較強的自卑及依賴心理,患者特別需要家庭和社會在精神上、經濟上的幫助與支持。通過對乳腺癌患者家屬同步實施健康教育,讓家屬參與整個治療、護理、康復過程。使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的尊重、關心,從而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各種問題,配合治療和護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專職護理干預是指患者入院后,由固定責任護士進行全程護理。這種連續(xù)性的護理模式能使責任護士在隨訪中及時發(fā)現依從性較差的患者,協助尋找原因、幫助解決問題。避免了無固定護士提供護理的責任感缺失、管理不到位、信任感缺失等缺點。責任護士專職護理模式,是在整體護理基礎上更進一步,使護士在完成日常治療護理基礎上,全面負責患者治療康復全過程的護理模式。專職責任護士與患者建立的良好護患關系,在幫助患者獲得良好的心理社會支持以及幫助患者恢復最佳生理功能狀態(tài)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本資料結果顯示責任護士專職護理干預改善了患者心理狀態(tài),獲得良好的社會支持,并提高了社會回歸度。
1 吳孟超,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第八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56.
2 王丕琳,朱強,宋茂民.乳腺癌患者長期管理策略研究.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0,17(21):1781~178.
3 周群香.乳腺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調查研究.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12(6):280.
4 傅蓓莉,張民莊,滕偉珍,等.乳腺癌患者術后社區(qū)康復狀況調查與需求分析.Community hea1th care,2008,7(1):24~25.
5 仲艷.青年乳腺癌患者回歸社會影響因素的質性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2):1128~1129.
312300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