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新,劉 飛*,孔令國,李寶強,李 龍,王 靖,樊青峰,王傳祥
(1.臨沂市農業(yè)科學院,山東臨沂 276012;2.臨沂市農業(yè)局,山東臨沂 276000)
?
氮肥后移對不同類型小麥品種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周忠新1,劉 飛1*,孔令國1,李寶強1,李 龍1,王 靖1,樊青峰1,王傳祥2
(1.臨沂市農業(yè)科學院,山東臨沂 276012;2.臨沂市農業(yè)局,山東臨沂 276000)
[目的]研究不同小麥品種適宜的追肥時期是否存在差異。[方法]選用3個具有代表性的小麥品種(濟麥22、臨麥4號、LN66),研究氮肥不同追肥時期對小麥分蘗動態(tài)及產量構成要素的影響。[結果]適時將小麥的追肥時期后移,可以提高小麥產量。不同小麥品種適宜的追肥時期存在差異。對于大多數(shù)小麥品種(如濟麥22和臨麥4號),氮肥的適宜追肥時期為拔節(jié)期;對于生長后期有早衰跡象的小麥品種(如LN66),開花期追肥較為適宜。[結論]在小麥生產過程中應根據小麥的品種特性適期追肥。
氮肥后移;小麥品種;生長;產量
氮肥后移是將小麥的追肥時期由返青期適當推遲的一項施肥技術。研究表明,氮肥后移可以延緩小麥衰老,增加小麥產量[1-2]。一般認為,將小麥的追肥時期由返青期推遲至拔節(jié)期最好[2-4],這也是農機推廣人員普遍推廣的追肥方法,但是拔節(jié)期追肥是否可以適用于所有小麥品種尚不確定。筆者在品種選育過程中發(fā)現(xiàn)1個小麥品種——LN66,在灌漿中期前長勢較好,中后期衰老較快,但是在開花期追肥后后期早衰問題顯著改善。為了明確不同小麥品種適宜的追肥時期是否存在差異,筆者選用3個具有代表性的小麥品種,研究氮肥不同追肥時期對小麥分蘗動態(tài)及產量構成要素的影響,旨在為小麥生產中正確運用氮肥后移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1.1試驗地概況試驗于2014年在臨沂市農業(yè)科學院試驗農場進行。試驗地0~20 cm厚土層土壤樣品經風干后化驗分析,土壤有機質12.40 g/kg、全氮0.975 g/kg、全磷1.573 g/kg、堿解氮99.4 mg/kg、速效磷18.7 mg/kg、速效鉀135.0 mg/kg。
1.2材料試驗選用3個小麥品種,分別是濟麥22、臨麥4號、LN66。其中,濟麥22代表一般的多穗高產品種,臨麥4號是青桿成熟型品種,且可作為中大穗的代表,而LN66作為灌漿中后期早衰型品種的代表。
1.3方法每個品種設3個追肥時期處理,分別為返青期追肥、拔節(jié)期追肥及開花期追肥。各處理氮磷鉀肥施用量分別為 240 kg/hm2純N、105 kg/hm2P2O5、75 kg/hm2K2O,氮肥的基追比例為5∶5,磷鉀肥作為底肥一次性施入。所用氮、磷、鉀肥料種類分別為尿素(含46%純氮)、過磷酸鈣(含14% P2O5)、硫酸鉀(含57% K2O)。試驗采用裂區(qū)試驗設計,以品種為主區(qū),追肥時期為副區(qū),主副區(qū)均隨機排列。試驗小區(qū)面積為3 m×6 m,行距為25 cm,重復3次。2014年10月13日播種,播種量為180 kg/hm2。
1.4調查指標調查氮肥不同追肥時期對小麥分蘗動態(tài)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2.1追肥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群體動態(tài)的影響由表1可知,由于在三葉期對小麥進行了定苗,特別是在群體調查點進行了定位,因而在追肥前各個品種不同處理之間群體沒有顯著差異。對于拔節(jié)期調查的春季最大分蘗,不同小麥品種均表現(xiàn)為返青期追肥處理群體最大,其他2個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這說明返青肥顯著提高了小麥的春季分蘗數(shù)量。對于成熟期分蘗,不同類型小麥品種均表現(xiàn)為返青肥處理顯著低于拔節(jié)肥及開花肥處理,這可能是因為返青肥處理由于施肥較早,肥料流失較多,加上春季分蘗多耗肥量大,因而后期有些供肥不足;由于春季最大分蘗較多,成熟期分蘗又少,因而各個品種均表現(xiàn)為返青肥處理分蘗成穗率顯著降低。
2.2追肥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產量及其構成要素的影響由表2可知,氮肥后移增加了不同小麥品種的穗粒數(shù)、成穗數(shù)和產量,但千粒重有所降低。對于一般小麥品種,拔節(jié)期追肥處理與開花期追肥處理在產量及產量構成上沒有明顯差異,但是開花期追肥造成小麥成熟期延遲,特別是青桿成熟型小麥延遲較大,這在北方小麥套種玉米的地區(qū)是不合適的,因而大多數(shù)品種一般采用拔節(jié)期追肥較好;對于后期有早衰跡象且不是青桿成熟品種的情況下,開花期追肥較拔節(jié)期追肥處理穗粒數(shù)及產量顯著增加,而千粒重有所降低,此類品種應該采用開花期追肥。
表1 追肥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群體動態(tài)的影響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表2 追肥時期對不同小麥品種產量及其構成要素的影響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stand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該研究結果表明,在試驗地地力條件下,返青期追肥由于追肥過早造成小麥早期長勢過旺,后期肥料流失大,供肥有些不足,因而穗粒數(shù)、成穗數(shù)及產量降低。對于大多數(shù)品種(如濟麥22和臨麥4號),拔節(jié)期追肥與開花期追肥相比,在產量及產量構成上均無顯著差異,這與周青等[4]的研究結果不同;開花期追肥會造成成熟期延遲[5],特別是青桿成熟品種尤為明顯,因此拔節(jié)期追肥為好。對于后期有早衰跡象的品種LN66,開花期追肥可以顯著提高產量,因而不同品種適宜的追肥時期是存在差異的。
[1] 陳祥,同延安,亢歡虎,等.氮肥后移對冬小麥產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吸收的影響[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08,14(3):450-455.
[2] 姜麗娜,鄭冬云,王言景,等.氮肥施用時期及基追比對豫中地區(qū)小麥葉片生理及產量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10,30(1):149-153.
[3] 沈建輝,戴廷波,荊奇,等.施氮時期對專用小麥干物質和氮素積累、運轉及產量和蛋白質含量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04,24(1):55-58.
[4] 周青,陳風華,張國良,等.施氮時期對弱筋小麥產量和品質的調節(jié)效應[J].麥類作物學報,2005,25(3):67-70.
[5] 周奇,趙永敢,張存嶺.氮肥基追比和追肥時期對小麥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3):92-95.
Effect of Postponing N Application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Different Types of Wheat Varieties
ZHOU Zhong-xin, LIU Fei*, KONG Ling-guo et al
(Liny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inyi, Shandong 276012)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opdressing period of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Method] Selecting 3 representative wheat varieties(Jimai 22, Linmai 4, LN66), effects of different N topdressing period on wheat tiller dynamics and yield components were studied. [Result] Appropriately postponing N top-dressing time could improve the yield of wheat. Different types of wheat varieties appropriate N top-dressing time were different. To most of wheat varieties(such as Jimai 22 and Linmai 4), the suitable N top-dressing time was the jointing stage, but to the senescence of wheat varieties(such as LN66), the suitable N topdressing time is the flowering stage. [Conclusion] We must choose the appropriate nitrogen top-dressing tim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varieties.
Postponing N application; Wheat variety; Growth; Yield
國家小麥產業(yè)技術體系支持項目(CARS-3-2-19)。
周忠新(1979- ),男,山東肥城人,高級農藝師,碩士,從事小麥育種及栽培技術研究。*通訊作者,高級農藝師,從事小麥育種研究。
2016-06-06
S 143.1;S 521.1
A
0517-6611(2016)21-0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