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強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7-0235-02
教育評價是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對教育現(xiàn)象進行價值判斷。在中學階段,不能僅以學生體質狀況的評價來替代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更不能僅以體育測量所得到的有關數(shù)據(jù)來反映學生的體育學習狀況。
一、 體育學習評價的現(xiàn)狀
1、評價最終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只注重學生的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體育教育的過程評價和診斷性評價。在新大綱實施前,學生的體育成績分為三大塊:體育課、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平時成績,體育課考核的項目與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測試的項目基本相同,都是以競技運動項目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學校教育體系將體育課作為必修課程,成績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評優(yōu)、畢業(yè)等,直接導致教師以及學生圍繞達標、考試而進行教學、學習。體育課是按“大綱”、計劃”授課的,因而具有嚴格的計劃性和約束性,教師只能按部就班地組織教學。一些學生認真學習,刻苦鍛煉,卻難以取得好成績,而有些學生單憑身體條件先天優(yōu)勢就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體育成績變得與學生學習努力的直接關系越來越不明顯。這在某種程度上使體育考試失去意義,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 到挫折,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造成學生成績的兩極分化,不符合面向全體學生和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
2、忽略思想品德、個性品質等方面的評價
體育學習的目標一般包括認知、技能、情感和社會性發(fā)展以及身體發(fā)展等幾個方面,長期以來,我國體育教學注重技能、身體發(fā)展目標的評價,忽視了非智力因素這方面內容的評價。而在國外一些發(fā)達國家對體育學 習評價,往往非常注重學生體育態(tài)度、意欲、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評價,例如美國學者對于競爭的含義就明確指出競爭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礎上,沒有合作的關系,就不可能有對比不存在相互比較。而我國的一些傳統(tǒng)思想往往把競爭作為個人行為,我們一些教師往往把上體育課聽從老師安排,不調皮、不亂跑的學生認為是守紀律的好學生,面對這些所謂的好學生是否積極主動鍛煉,是否積極和其他同學合作則無關緊要,久而久之,這種不良習慣自覺或不自覺的養(yǎng)成對其將來的生活學習工作的影響是不利的。非智力因素或者說情商對人發(fā)展的重要性已經得到科學的論證。評價中激勵的功能因為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缺乏而淡化了。
3、體育課教學目標和學生體育學習評價之間不統(tǒng)一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存在著各種因素使課堂教學任務無法及時完成,例如室外課天氣突變、教學中難點有部分學生沒有掌握、課堂中發(fā)生紀律問題等等,而這些因素往往導致了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很好的完成或者說是沒有完成教學目標,但是由于教學進度課時的要求,對于上述課的內容學生掌握的評價是按照課堂教學目標來測試的,這就造成了對于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不準確。根本不能反映學生在及學生圍繞達標、考試而進行教學、學習。體育課“大綱”、計劃”授課的,因而具有嚴格的計劃性和體育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就無法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4、個性化的評價有待進一步開展
心理學認為個性是一個個體區(qū)別其他個體的特征表現(xiàn),在體育教學中,由于不僅是心理差異較大,而且由于同學的生理條件各不相同,導致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內容、方式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愛好,千篇一律的要求、方法、評價對學生從事體育活動體育鍛煉興趣的激發(fā)是起不到應有作用的。例如大多數(shù)教師都喜愛活潑的學生,而在教學中往往遇到學生喜愛獨自活動,或者由于身體條件的差別,有的學生無法完成動作而產生自卑導致不愿練習,如果教師教師一味地對這種學生定性為不積極鍛煉,就會造成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體育教師在日常的工作教學中一定要在完成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個性的評價,采用各種方法使學生的身體、心理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從而使體育教學的教育效果在將來的生活工作實踐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二、體育學習評價改革
以往的成績考核評價由老師一人說了算,由于學生很多,教師不能一一做出準確的評價,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了影響。正是由于在體育教學評價中只重視學生的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體育教育的過程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只重視期末成績的考核,單純用分數(shù)的高低來評價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評價;只重視達標和技能評價,忽略思想品德,個性品質等方面的評價。因此,以往的體育教育評價,還遠遠沒能充分發(fā)揮出評價的效果,診斷教學問題,提供反饋信息,引導教學方向,調控教學進程,激發(fā)學習熱情,實現(xiàn)教學管理的功能。而新課標對成績考核評價進行了重大的改革:
1、注重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評價內容的多樣化,體育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分析,定位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僅僅體現(xiàn)在對技術動作、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的評價上。教學評價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但從根本上說只有兩大功能: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教育功能是指通過教學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2、注重心理方面的評價
健康三維觀明確指出人的健康不僅是身體的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也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關鍵在于如何在體育教學體育活動中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因素加以準確的評價,以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素質教育理論及學校體育的根本目標“健康第一”都十分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評價。在新的課程標準中,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五個學習領域實際上由兩條主線組成,一條是身體運動主線,另一條是健康主線。既包括對學生體能和技能的評價。更注重對學生的態(tài)度、心理和行為的評價,努力使評價內容與課程課標相一致;而原體育教學大綱主要重視對掌握運動技能的程度及體能狀況進行評價,使評價內容與課程目標脫節(jié),并最終導致教學實踐與教學目標的背離。
3、注重個性特征的評價
人無天才,人人有才,現(xiàn)行的評價體系中對個性化的評價往往太少,千篇一律的測試項目、測試標準往往將一部分同學從事體育學習體育活動的興趣扼殺在對某些測試項目標準的嚴格執(zhí)行中。學生不愛上體育課,更愛自由活動的現(xiàn)象在全國各地都存在,個性特征評價的缺乏,也是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
4、注重教師評價、個體評價、個體之間評價的有機結合
學生體育學習評價,不僅是教師的評價,學生自己的評價、學生粗互間之間的評價在學生體育學習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評價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激勵的作 用,從不同方面、不同形式、不同評價對象等各方面的評價有助于評價的準確性,有助于激勵功能的充分發(fā)揮。
5、注重診斷型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結果評價的有機結合
科學的評價體系不僅注重結果性評價,更注重過程 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在學生體育學習評價中,過程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合理及時運用,能使得學生體育學習的水平向良好的方向發(fā)展,其對學生體育學習結果性評價的水平高低有著直接的影響,診斷性評價目的在于弄清學生的學力基礎,以便為實現(xiàn)新的教學目標做好準備,過程性評價是指在活動過程中,為使活動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軌道所進行的評價。體育是實踐性強的課程,學生的個體差異的表現(xiàn)較其它學科都強,診斷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有助于教師和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和特點,從而使得結果性評價更為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