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童
米其林進駐新加坡了,我卻高興不起來。
為什么?美食偵探們連小販中心都能挖掘出一個一星出來,新加坡就那么大,他們還有什么找不到的?
別想那么多了,先找吃的吧。晚上8點,在大華酒店安頓好,找吃去。
歐南園(Outram Park)附近餐廳不少,特別是海鮮餐廳。朋友比我早兩小時到,實地視察過后,選定了一家“人最多的店。”正是晚餐時間,大排檔早已人滿為患,熱帶天氣悶熱,騎樓下早已一片汗涔涔。店員忙得不可開交,問一個看上去正在等位的妹子,怎么排隊。
在美食游樂園制作的銀絲煎餅。
沒有叫號牌,一切靠自覺排隊。果然,慢慢地我后面也有了一條松松散散的等位長龍。
拼桌坐下,對面一對夫婦正在吃著炒雞蛋,就著兩碗白飯。上來一盤炒麥菜。新加坡人吃得真簡單。又上來一盤咕嚕豬扒,厚厚大大。我心里琢磨著,這要可以做成十來個豬扒包了。兩人愉快地消滅掉了。
獲得米其林一星的牛車水小販中心香港油雞飯面。
阿叔過來結(jié)賬。示意我們順便也點菜。招牌豆腐煲、炒麥菜,甘香雞和泰式炒飯,兩杯酸柑水。不復單,寫完,掉頭就走。
幾分鐘后,青菜上桌,用辣椒和腐乳炒,青青綠綠火候足,香氣濃烈也不過分辣。一口下去,爽甜無渣,味蕾好像一下子被打開了。再吃,腐乳和辣椒的余辣開始深入舌根。急需一杯冷飲來調(diào)劑,于是又催了一次。
酸柑水終于來了,幾乎同一時間,兩人各端來了2杯飲料。管不得那么多,一口下去,酸酸甜甜伴著冰鎮(zhèn)的暢快,完全的夏天味道。
阿伯拿來一鍋熱氣騰騰的豆腐煲。剛準備下筷子,他又拿走了。
這是中份不是你們的。容不得我們爭辯,那冒著勾芡醬汁的雜料豆腐煲就被拿到隔壁桌。一桌相談甚歡的老伯,倒也不急著吃。這邊會館很多,就是各地的同鄉(xiāng)會,現(xiàn)如今變成了老年人的俱樂部,大家不時聚會,大牌、唱戲,還接些活動跑跑場子。
豆腐煲我們也點了呀!賣完咯賣完咯。一頓飯,吃得峰回路轉(zhuǎn)。幸好甘香雞及時來到救場,輕炸過的雞塊淋上甜酸醬汁,與姜塊和蒜頭混合在砂鍋里,滋滋地冒著香氣。一口甜辣一口酸爽。
新加坡小吃很多,看名字你通常猜不到它的實際樣子。
飯后慢慢踱步回去,騎樓下,書店、早餐店、劇團、會館、佛教中心、中醫(yī)館夾雜其中,歌舞廳內(nèi)傳出的是怒吼的“新鴛鴦蝴蝶夢”,沒走兩步便是播放著慢搖的酒吧?;齑畹娘L格大概就是這樣吧。
民族多元的新加坡遍布美食,選擇也很多。你可以選擇高檔如星級酒店度假村內(nèi)的食府,而大眾消費的則有私房特色菜、商場大食代以及小販中心、熟食中心。當?shù)厝烁嬖V我,盡管吃的食物一樣,不過小販中心和熟食中心的叫法是不一樣的。比如在政府興建的“組屋”社區(qū)內(nèi)就有熟食中心,多數(shù)情況下是室內(nèi)的,有冷氣的,并且因為是政府興建的室外開放式飲食集中地,所以會按照各國口味,搭配組合分成馬來、韓國、日本、西餐、中餐以及新加坡早餐等類別。而小販中心則是在巴剎(市場)里面,沒有冷氣,但是選擇更多,價格上也差不多,通常早餐是一塊多新幣,一個帶飲料的正餐大概5塊就可以了。這些都是新加坡的庶民生活的縮影,“離開了熟食中心,我都不會做菜了,”我的朋友Susan說。她從廣州來,在這里生活了10年。
來過牛車水好幾次,從不知道上面別有洞天。
這里有學做新加坡地道娘惹菜式的課堂“美食游樂園(Food Playground)”。提前兩天報名,下午3點開課,3小時內(nèi)學做3樣簡單的菜式,這樣晚上就可以享用自己做的菜式了。課程價格并不算低,但看看貓途鷹上排名第一的培訓點評,最具吸引力的DIY餐廳,也是實至名歸。
制作銀絲薄餅、咖喱雞和羅惹是我們的目標,而指導我們制作的是Lydia Soh。第一道菜是銀絲薄餅,黃姜粉、粘米粉和鹽的分量已經(jīng)備好,放進一碗椰漿,攪拌,過濾掉雜質(zhì)就可以下鍋煎。這道菜考驗的是眼里與手部的協(xié)調(diào),蛋漿一不留神會過焦,火候不夠,銀絲會夾生。
在私人博物館“The lntan”品嘗的娘惹甜品。
接下來是咖喱雞的制作。Lydia說,本地人會自己做咖喱。就這樣,大家雞手鴨腳地用了差不多半小時,才把這些姜黃、辣椒、香料等十幾種原料磨成醬末。“新加坡廚娘真不好當,”我說。
Lydia笑著說,“我們在家里面做的菜式更多,量也更大?!痹谶@里,Lydia、Lesley其他幾位精通烹飪的家庭主婦擔當導師,既是指導,又是聊天。這個開業(yè)4年的烹飪學校,為新加坡的家庭婦女和活躍的老年人提供了一個施展技藝的空間。而相對于在酒店或者烹飪學校被專業(yè)廚師指點,人們天然地會更加接受這種跟“媽媽做菜”的學習方式,有的人會在這里連續(xù)上好幾天的課,恨不得學會所有的菜式。也有人把團隊培訓設(shè)在這里,好幾十人一起做菜。
“為什么不列制作步驟和分量?”
“我們試過提供清單,后來發(fā)現(xiàn)大家只顧著做菜,不跟其他人交流,也不聽我說話了。這不是‘游樂園想要的效果?!彼f。大家知道了原理,回去就會收到我們發(fā)出的電郵,上面就有各種的制作步驟,到時,你們就會照著做菜了。
短短三小時,要吸收到她們多年的秘訣,你只能全神貫注?!澳阌兴氵^會做幾個菜式么?100個?”“不止不止,”她想了想,說,應該有200個菜。
從鬧市轉(zhuǎn)入Minden Road,門口那株榕樹長得參天茂密,若只經(jīng)過,一定以為這是片綠林。Open Farm Community就在這里,這是一家提供有機餐飲的餐廳,在這里,我們遇到了有機農(nóng)場Edible Garden的主理人Bjorn Low。在英國的廣告業(yè)工作多年以后,他心里冒出個歇息的念頭,索性就辭職,在英國南部的農(nóng)場干活,繼而進修生物動力農(nóng)業(yè)。
這一干就是5年?;貒?,他也選擇了農(nóng)業(yè)作為發(fā)展方向。
家里人都懵了—怎么會做起農(nóng)夫?阻力當然是有的,可“農(nóng)夫”沒有放棄:4年間,陸續(xù)在新加坡建起了30多個城市農(nóng)場,平均每個大約有400平方米?!靶录悠履壳爸挥猩a(chǎn)5%的農(nóng)產(chǎn)品,其余95%要靠進口,我們希望通過有機農(nóng)場解決一些難題。” Bjorn Low說。
他在手臂和小腿上文了身,那是去年才弄上去的,“都是一些花花草草”。這個男人,看上去就是和農(nóng)業(yè)杠上了。不僅如此,Edible Garden還肩負了更多的社會責任,比如雇傭自閉癥、殘障人士來工作。Bjorn Low 說,“在這里,他們可以平靜地接受環(huán)境和工作。我希望3年后,我可以聘用20位員工?!?/p>
Edible Garden的出發(fā)點很好,盡管遇到的困難也不少,比如說他一直想在溫室內(nèi)種植更多經(jīng)濟價值更高的蔬菜,比如他在這三四年間一直嘗試著更理想的商業(yè)模式,要說服更多餐廳選用有機食材,再比如,他們工作室目前只有5位健全人士,他們都完成了大學學業(yè),并且也抵抗了家庭的壓力投身有機農(nóng)業(yè)事業(yè)中?!皩Ρ绕鹚麄兊膶W業(yè),這份工作收入真的不高?!?/p>
這讓我想起Soul Food餐廳,它位于新加坡協(xié)助殘疾人自立局(新協(xié)立)里面,同樣是一家?guī)椭鷼埣踩藢崿F(xiàn)自力更生的機構(gòu)。在這里已經(jīng)進駐了多個社會責任企業(yè)。餐廳便是其中之一。每天餐廳負責人Gerald Png會帶領(lǐng)員工為前來的食客提供服務(wù),包含他在內(nèi)有9名員工,其中有7位是殘障人士,眼下他還打算再招4個人。他說,員工得到基本的培訓以后,他們即便離開了餐飲行業(yè),也能融入社會。
在鳥語花香的Open Farm Community,吃的是在Bjorn Low指導下產(chǎn)出的有機蔬果,對,就在餐廳外面的那片果園,以及有機農(nóng)場的出品,果汁、蔬菜沙拉、意粉和拿破侖蛋糕,感覺又有點不一樣。
1819年,英國人萊佛士來到新加坡,設(shè)立自由港。經(jīng)過30年的發(fā)展,這個島嶼得到飛躍發(fā)展,成為東南亞貿(mào)易中心。新加坡建國以后,總理李光耀就一直強調(diào)民族融合,隨著經(jīng)濟和貿(mào)易的進一步發(fā)展,越來越多移民長居此地,不同文化也生根。在牛車水、武吉士、小印度到滑鐵盧街附近,一路走來,短短數(shù)公里,就能看到各式宗教寺廟、特色餐館遍布其中。
不過,來到新加坡,怎可能不吃榴蓮呢?
牛車水路口,不同個頭的榴蓮擺滿了店鋪。說起榴蓮也真是迷之水果,愛和恨極分明。經(jīng)驗告訴我,千萬不要在游客區(qū)購物,特別是這“土特產(chǎn)”,哪里有當?shù)厝说牟攀亲钫?。其實巴剎(市場)就在另一端的路口,菜市場、小販中心、玉器批發(fā)市場都在這里。
“座位是給吃榴蓮者?!睒苏Z觸目驚心。
竊竊問老阿姨,喝椰青可以坐嗎?
可以可以。
四人的方桌,六人的圓桌,擺了十幾張,從屋里到停車場邊上。桌子旁邊都放著個一米高的灰色垃圾桶,那是裝榴蓮殼的,陣勢比吃小龍蝦要大。
榴蓮分成不同的等級,除了熟知的貓山王,還有百年老樹、D24、D2……也不知道怎么起名的。身材魁梧的阿叔一邊開榴蓮,那邊桌的食客喊。“這個榴蓮味道不太對……”阿叔正準備過來,聽罷折回去,挑了兩個,打開,拿過去給他們。
店里還能有不同的打包方式,幾乎可以帶到任何一個國家。喏,要去美加歐洲你告訴我,還要再特別制作一下,吃上一個星期味道不變。
人嘛,就是好這一口,他說。下次早點來,打個電話給大姐,留個好吃的給你。
大姐?你們是一家人么?
當然是,我的祖宗就是他。他指了一下墻上,那是孫悟空的肖像。
美食記:
娘惹菜:要品嘗地道娘惹菜,建議到INDOCAFE-the white house試試,它在距離烏節(jié)路不遠的Scotts Road上。環(huán)境清幽,景色迷人。
Open Farm Community:在這個面積達2000平方米的都市農(nóng)耕餐廳,嘗試新加坡出產(chǎn)的有機產(chǎn)品,偌大的戶外花園展示著很多獨特的香料。
Food Playground:位于牛車水24A Sago Street,這家創(chuàng)立于2012年的烹飪學校以傳授制作傳統(tǒng)新加坡美食而聞名,平日99新幣一節(jié)課,節(jié)假日119新幣。
文東記:一家以海南雞飯聞名但又不只海南雞飯好吃的餐廳,麥皮蝦、咖啡排骨等菜式也是很美味。
全球最便宜的星級米其林:兩家小店,一是哥羅福巷(Crawford Lane)大牌466咖啡店,有50年歷史的大華豬肉粿條面,二是牛車水熟食中心的香港油雞飯面,營業(yè)了八年,兩三元新幣一碗。
The Intan:位于Joo Chiat Terrace的這家匯集新加坡土生華人文化民俗的私人博物館,館長是土生華人葉艾明。土生華人是指數(shù)百年來漂洋過海在東南亞定居的中國移民與當?shù)伛R來女子所生的后代。在這家大屋里展示的,從柜子家居到擺件服飾鞋帽,全是葉艾明數(shù)十年的珍藏,而老媽媽親手做的各種甜品更是一絕,滿滿當當可以擺滿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