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羊羊
從散文集《夜晚灼燙》到詩集《寂火》,兩個有著血緣關(guān)系的元素反復(fù)出現(xiàn)在黑陶的文本中,似乎成了他訴之不盡的力量之源:泥與焰。他用漢語的扁擔(dān),挑著兩個與父輩命運休戚相關(guān)的元素,溫實地在大地上行走。因為相同地域生活與書寫的背景,我能夠真切地觸摸到20世紀(jì)80年代撲面而來的氣息,以及日常生活圖景的再現(xiàn)與觀照?!都呕稹防锸珍浟藟粢喾堑哪瞧秳釉~中父性的江南》,“我之所以這樣推重黑陶的詩,當(dāng)然有我的理由。歷來江南在詩文中的形象是女性化的,享樂化的,只有黑陶發(fā)現(xiàn)并寫出了江南父性苦難的一面,成功地塑造出江南的‘父性形象”。這篇文字也是我最早讀到的對黑陶詩歌文本的解讀。
多年前,我曾以詩《出身》相贈黑陶,“大哥,躬身大地/練就我們一介草民的骨骼/你健康的黝黑膚色/映入巷子的清苦磚墻”,在許多場合,我都表達(dá)過對這位謙遜的南方兄長的敬意,他為人、為文的健康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仿佛成了挽起我共同前行的胳膊。比如《寂火》的第一首《我是……》,“在夏天的陰影里/在孤獨的星球上/我是/那名啜飲火焰的黑皮膚孩子”,我對火焰的認(rèn)識僅限于稻草跳躍的火苗舔舐著漆黑鍋底以及南方精神的物質(zhì)基礎(chǔ)“粥”的撲鼻香味。黑陶不同,黑陶的火焰是強大的,“火焰映耀了我的最初生命。母親生我的披屋,距離燒制陶器的窯火,直線不足百米”,他呼吸到的這個世界的第一口空氣,帶有火的光影和熱度。同為黑皮膚的孩子,使得我與黑陶的相識,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并十分珍惜這位幾乎相同的方言口音的兄長。
《寂火》里,我發(fā)覺黑陶在2012年突然有了比較多的新作,那是一枚枚形態(tài)各異的火焰——“古老的火焰……是我童年/最早見識的象形文字”“他看見虛空中的火焰/花束般/重顯燃燒”“星空,炫示我以寂藍(lán)火焰的景觀”“我注視的海水內(nèi)部/呈現(xiàn)童年的/火焰花紋”“暗下來的溪光/浸有/一枚野火焰的美麗倒影”,一朵又一朵的火焰圍聚而來,放慢了黑陶的敘述語速,升起一種暖色調(diào)。他的火焰似乎沒有以前那么激烈、灼熱,變得柔軟。
而在黑陶語詞密集、涌動的句子里,我似乎更愿意尋找舒緩的地方坐下來,靜靜地看那些柔和的畫面,發(fā)呆,或為昔日微笑。正如他說“猶如面對:平原深處的清冽星空和純潔如竹的美好女性,在南方運用漢語詞匯,我總是心存著一份他人不知的,敬畏與羞澀”(《詞匯》)。閱讀《寂火》,我尋找的更多的是有關(guān)母親的書寫,“熱汗勞作之后/烏藍(lán)的淡淡咸味/是母親的手臂/偶爾/觸碰到了孩子的嘴唇”,我張望遠(yuǎn)方的這個細(xì)節(jié),這種“偶爾”是我們共同的童年經(jīng)驗,那份遙遠(yuǎn)的農(nóng)作的味覺記憶微妙浮現(xiàn)出面對衰老母親的感傷,一個“烏藍(lán)”的顏色使用,模糊中帶有精妙的意會之意,讓我在情感的蓄水池里感受到了潔凈的清風(fēng)和明月。
你看見了嗎?“頭巾疲憊地松開/在成熟的麥捆間”,當(dāng)麥苗或麥芒適時鋪滿南方鄉(xiāng)村的間隙,砌就我們繁衍生息的碧綠或金黃婚床,頭巾是勞作的母親醒目的標(biāo)記,我甚至可以往那個方向飛奔而去,遞上一碗涼茶。她咕嚕咕嚕灌了下去,繼續(xù)揮舞鐮刀。而我就是那“一粒螞蟻/在鈍亮的鐮刀上/愣愣地/注視母親”,我注視母親的表情,就像“母親總守著粗糙的木桌/默默看我,呼啦呼啦/很響地喝完一碗熱粥”,所有的南方時間凝聚在那一年的相互注視里。而這樣一位共有的南方母親,她是一個一生不畫眉涂唇的女人、一個在針線上翻山越嶺的女人、一個清苦在左婦道在右的中國母親流水線上的女人,一個老得讓我們心疼每每念及會讓人熱淚盈眶的女人。和黑陶一樣,我們都是坐在這樣的女人的身邊的孩子,如果上天會賜予我一個永恒的愿望,我只想到八十歲還不是一個孤兒,還有一位老母親在石榴樹下、在我們回家的方向張望,“綠得沉重的光芒/壓實籃子/家族中的女人/你泥灶內(nèi)的火/照耀了門/和黎明前的長長寒夜”。
我一直慶幸,一段鄉(xiāng)村生活的童年經(jīng)歷可以成為我書寫不可缺少的財富,出生的地方最適合播種漢字,我的書寫也沒有離開過那片土地。翻到黑陶2012年寫的《長江上》,“江流震動的穹形夜空/印滿/繁密的星辰漢字/這是我熟讀并珍藏的曠野書籍/——這是我心儀的古老學(xué)習(xí)”,我懷著同樣的秘密,以2011年寫下的《大江邊》與之呼應(yīng),“我很多次經(jīng)過長江/但至今還不認(rèn)識它/泥土塑造了我的誠實/它的每一條支流邊/大群麻雀正躍入水稻田/仿佛母親臉上/妊娠斑異美的光輝”,我覺得水稻田里的麻雀、母親臉上的妊娠斑和繁密的星辰漢字,都是我漢語寫作使用的基本詞匯,也是我一生享用的古老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