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力
老子論修德
◆馬力
老子非常重視人的道德修養(yǎng)。道德是一種社會行為規(guī)范。道德的最低標準是一個人做事不能妨礙他人,不得損害他人的利益。道德的最高標準體現(xiàn)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即為別人謀利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一個人做事利他還是利己,是很多人衡量他人好壞的標準。
一個人的道德面貌是天生的還是后天修行的?老子認為主要靠后天修行。人之好壞要根據(jù)他做事的好壞來判斷,而一個人要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非靠不斷地修行自己的德行不可。
他說:“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币馑际且粋€人做事本著利他的道德準則,他就是一個真正的人;他的德行影響到他的家人,他的德行就充盈;他的德行覆蓋全鄉(xiāng),他的德行就會影響深長久遠;他的德行福澤城邦,他德行的影響就豐富廣大;他的德行遍及整個天下,他的德行就無所不在,廣大無邊。
可見,道德修養(yǎng)的高低與物質(zhì)的獲得正好相反,為他人謀利益的方式是付出,而不是獲得。一個人付出、奉獻的面越廣,影響越大,德行越高。
在我國歷史上乃至傳說中,有許多修德之人,都值得我們學習。
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延安有一個戰(zhàn)士叫張思德,他的工作是燒炭??墒撬蝿谌卧?,埋頭苦干,將溫暖留給別人,把辛勞留給自己,直至獻出寶貴的生命。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稱贊他是“一個純粹的人,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張思德堪稱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典范。
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獵人海力布,因為救了龍王的小女兒,得到一塊含在嘴里能聽懂鳥言獸語的寶石。當他從鳥獸的言談中得知天將降洪水,淹沒他所在的村莊時,立即勸說鄉(xiāng)親們轉(zhuǎn)移,可是鄉(xiāng)親們都不相信,認為日子過得好好的,都不肯背井離鄉(xiāng)。為了讓鄉(xiāng)親們躲過一劫,海力布只好說出他能聽懂鳥獸之語的秘密。結(jié)果鄉(xiāng)親們離開村子得救了,可海力布卻因說出秘密而使自己變成了石頭。海力布舍己營救了眾鄉(xiāng)親。
我國宋代的包拯在開封府當官時,為百姓做主,斷案如神,使多少好人的冤案得到昭雪,使多少壞人得到懲罰。為了秉公執(zhí)法,他還不徇私情,大義滅親。百姓譽他為“青天大老爺”,他的德行修養(yǎng)福澤一邦。
老子發(fā)現(xiàn)了修德的道理,寫成《道德經(jīng)》,讓天下的人都知道,都去修德,給天下世世代代的人民帶來平安福祉,他就是德行之光普照天下的圣人。
(漫畫程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