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隱
人沒了,要埋葬。埋到哪兒?大家很為難。
薩里川,此地距離成吉思汗出生地約走6天的路程。有一次,成吉思汗來這兒打獵,坐在一棵孤樹下休息的時候,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喜悅地說:“這個地方做我的墓地倒挺合適!在這兒做上個記號吧!”
既然成吉思汗早已選定了自己的歸宿地,那么遵照他的意愿將其埋葬到薩里川不就妥了么?還有什么好為難的呢?
后來,率軍西征時,途經(jīng)鄂爾多斯草原,成吉思汗又被那兒的迷人景色所陶醉了,情不自禁地丟下馬鞭,坐在馬背上沉思良久,贊嘆道:這里是衰王之朝復(fù)興之地,太平盛邦久居之處,梅花幼鹿成長之所,白發(fā)老翁安息之鄉(xiāng)。好一塊風(fēng)水寶地!等我死后就葬于此吧!將士們一齊動手撿來10萬塊石頭堆起了敖包(敖包是蒙古族人民做路標(biāo)或界標(biāo)的石頭堆,舊時曾把敖包當(dāng)作神靈的駐地來祭祀)。
這就給他的子孫、部將們出難題了,成吉思汗的話必須絕對服從,可是他一副身軀住不了兩處冥宮。經(jīng)過大家反復(fù)探討,最終決定依照這兩次命令的先后,將他的遺體埋葬在薩里川。
據(jù)說,成吉思汗的靈車行進(jìn)到鄂爾多斯草原的那個敖包跟前的時候,戛然而止,任憑健壯的駿馬和在場的將士們使出吃奶的力氣推動,靈車都紋絲不動。喪儀官吟誦了招魂祝詞之后,靈車才又啟動。祭靈總管據(jù)此認(rèn)為可汗的英靈已然住在此地,遂啟奏拖雷說:“圣主雖然遺言葬于故土,但英靈所居仍在此地?!蓖侠紫铝顬槌杉己乖诖私ㄆ稹耙鹿谮!?,造了八個潔白的蒙古包。
大隊人馬慟哭著護(hù)送成吉思汗的靈柩返回三河源頭。靈車到達(dá)怯綠連河上游的大斡耳朵時,世界君主的死訊才公布于世。靈柩依序巡游陳列于四大斡耳朵中,每個斡耳朵都為大汗舉哀一天。訃告迅速傳遍世界,哀悼者從四面八方趕來致哀,遠(yuǎn)道者走了三個月才急匆匆地趕到。
根據(jù)幼子守產(chǎn)習(xí)俗,葬禮由拖雷主持。人們用2片木,鑿空其中,置遺體于內(nèi),合為棺。棺外涂漆,以黃金繞三匝封牢。殺大批良馬,以供大汗在彼世乘騎。還特意從出身高貴的貴族和將領(lǐng)家族中精心挑選出40個容貌可愛、性格溫和、舉止文雅的處女穿上錦衣華服,戴上珍珠寶石到另一個世界去侍奉成吉思汗。
盛大的喪禮結(jié)束后,為了不讓人們知道可汗的具體埋葬地點,只有少數(shù)王公貴族將遺體送到秘密葬地。當(dāng)時游牧民族風(fēng)俗沒有陵寢制度,死者埋葬后不封不樹,等到來年春草叢生,一望無際,人莫知其葬所。
這樣的話,豈非連死者的親屬都搞不清楚墓地的位置了么?
沒關(guān)系的,在埋葬完死者之后,緊接著殺一只小駱駝。等到日后想要祭祀的時候,就跟著小駱駝的媽媽母駱駝走,等它停至某處躑躅悲鳴則知葬所。
隨著歲月的流逝,那只可憐的母駱駝懷著悲傷的心情,帶著只有它才知道的秘密與世長辭了。
將近八百年后的今天,成吉思汗的陵寢究竟在哪兒,仍舊是一個謎。
(摘自《元朝其實很有趣兒》中國工人出版社 圖/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