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突發(fā),立刻嚼碎三顆阿司匹林能救命”“中風趕緊扎手指!不出血也要擠出血,十指都得這樣做!”……您是不是也跟小編一樣,經常在朋友圈里看到這樣的信息,甚至還有親人朋友專門發(fā)給您看?如果您不但看到過而且輕信了,那小編要痛心地告知您:您被坑了!
謠言一:突發(fā)心臟病服三片阿司匹林
事實上:無效,服硝酸甘油才是明智之舉
“睡眠時如果突發(fā)心臟病,劇烈胸疼,立刻口含三顆阿司匹林嚼碎了咽下去,然后坐在椅子或沙發(fā)上靜候援助,千萬別躺下!能夠轉發(fā)10份給其他人,肯定至少有一條命將會被救回?!边@就是阿司匹林謠言的原形,沒有一位心臟科專家認可。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佘強教授說,硝酸甘油才應是冠心病患者最重要的應急藥物,而不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也是冠心病的常用藥,已被證實具有抗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但它起效較慢,至少也要半個小時乃至幾個小時起效。而硝酸甘油能在1~3分鐘內起效,3~5分鐘便能達到最強效果。您說突發(fā)心絞痛,應該選哪個?
因此,胸痛發(fā)作時,正確的做法應是先讓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到急救醫(yī)生到來。在此期間,如果患者沒有心力衰竭的癥狀,平臥也是完全可以的,也并非微信里說的“千萬別躺下”。
另外,胃病或者主動脈夾層引起的胸痛患者,服阿司匹林反而會增加出血風險。
謠言二:心梗時大力咳嗽能救命
事實上:千萬別瞎咳嗽,可能加重心肌缺血和壞死
這是朋友圈里很火的“心肌梗塞十秒自救法”,具體是這么說的:“首先不要驚慌,要不停咳嗽,用力地咳,每次咳嗽前,都要先深深吸一大口氣,然后,用力地、深深地、長長地、不停地咳,好像要把胸腔深處的痰咳出來一般,每間隔大約兩秒鐘,要做一次吸、一次咳,一直要做到救護車趕到時,或者已經感到恢復正常,才能休息?!逼洹霸怼笔牵骸耙驗樯詈粑?,是要把氧氣吸進肺部。而咳嗽這個動作可以壓擠心臟,進而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幫心臟恢復正常脈搏?!笔聦嵳媸侨绱藛??
廣東省中醫(yī)院大學城分院心律失常中心的曹海明醫(yī)師說,首先,咳嗽心肺復蘇,是確實存在而有效的,并且被權威指南所提及,并非空穴來風。但指南里也寫得清清楚楚:咳嗽心肺復蘇的研究僅見于心臟介入手術時有心電監(jiān)測的患者,一旦惡性心律失常發(fā)生,手術醫(yī)生就會馬上讓病人在還沒失去意識之前進行有效地咳嗽,這樣的咳嗽有時可以終止心律失常。但是對于普通百姓,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心律失常呢?
浙江省人民醫(y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醫(yī)師丁亞輝還提醒,深呼吸和咳嗽會明顯增加體力消耗,造成耗氧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和壞死,增加心跳驟停的風險。心梗自救,還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平躺,等待救援吧!
謠言三:突發(fā)中風扎手指放血能行,最好十個手指都扎
事實上:把手扎爛都沒用……
關于中風扎手指,這個傳遍朋友圈的帖子是這么說的:“突發(fā)中風時,把患者的十指尖刺破,讓血淌幾滴,不出血也要擠出幾滴來,十指必須都這樣做!用針在耳垂部位扎兩針也讓它出幾滴血。大約幾分鐘后,可能120車還沒有來時患者就會自然清醒過來。幾分鐘以后,嘴就恢復原狀了。等患者一切恢復正常感覺沒有異狀時再送醫(yī),就一定可以轉危為安。請大家牢記此法,關鍵時應急,好時可救命,不好時也沒什么壞處?!闭l說這么做沒好處也沒壞處呢?中風扎手指,不僅救不了命,還可能讓患者感染!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的袁明賢醫(yī)生說: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這種說法站不住腳,目前還沒聽說過誰扎針放血了中風就能夠治好的。以前的中醫(yī)療法是有“十指放血治中風”療法,但實際上對治療中風作用不大,扎針僅是對人體有一些疼痛上的刺激作用而已。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來說,這種說法壓根就站不住腳。
突發(fā)中風,急救還是走走尋常路吧——當家屬發(fā)現(xiàn)或病人意識到自己講話口齒不清,說不出話,又或是四肢無力等,要盡可能保護好身體,不要摔倒造成二次傷害,如骨折、腦外傷或出血等。最重要的是及早去醫(yī)院接受治療,4.5小時以內是腦中風的黃金治療時間。(綜合自網絡、《信息時報》、《錢江晚報》、《南方日報》等)
編后:老人為何愿意轉發(fā)健康謠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布的《2016新媒體藍皮書》顯示,微信已經取代微博成為謠言的主要傳播渠道,并且中老年人成為微信謠言的主要傳播群體。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昌鳳教授解釋,老人的辨別能力相對較差,獲取信息渠道比較單一,比較容易相信一些未經證實的信息。再加上他們對養(yǎng)生信息更加關注,因此更容易轉發(fā)。還有一些老人看到親朋好友轉發(fā)一些信息,誤以為信息已經核實過,就更容易相信。
有人說“謠言源于未能對一件事獲得全面的信息”,希望權威、客觀、全面的健康信息能夠到達我們的中老年群體,讓他們看到真實的健康信息,從而用這些信息保護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