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改革中,學校的教學改革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學校教學改革的案例,對于基層學校和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的道路探索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回顧介紹一個具有一定典型性的中學教學改革的案例,總結其經(jīng)驗并反思其教訓,以期對教育同仁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教學改革 X+315模式 基本要素
【Abstract】In education reform, the school has the foundational status of teaching reform. There ar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Analyzing the typical cases of school teaching reform, which can provide the schools and teachers who explore the way of teaching reform some messages. This paper by reviewing a case has certain representativeness of middle school teaching reform, summarizes their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n their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education.
【Key words】the teaching reform; X+315 model; basic element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0-0074-02
教育部2001年印發(f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1],2003年又出臺《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根據(jù)高中生認知特點和學習需要,將教學改革的目標具體化為:“創(chuàng)設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huán)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正面倡導學校、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如今基礎教育領域的改革已經(jīng)進入常態(tài)化,各類學校也積極進行探索。
山西省忻州市某學校是一所寄宿制普通高中,為“山西課改名校共同體”成員。該校于2010年左右嘗試教學改革,試行X+315模式。曾獲得省市教育相關部門的關注,省內(nèi)多所地方中小學曾前往觀摩學習,在當?shù)氐膶W校教育改革探索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X+315模式是建立在對課型和時間的說明上。課型為自主課和展示課相配套的雙元課型。X指自主課與課下的若干自主學習時間,主要用于學案導學。315是指展示課的時間安排:學生展示30分鐘,教師點撥10分鐘,知識構建5分鐘。
一、雙元課型結構和學程管理
雙元課型即自主課和展示課結合,兩種課型各一節(jié)課搭配完成一個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學校專門設立了學程管理室,配合教學改革的相關工作。學程管理室每周會提前分發(fā)給學生本周所有課程的導學案。同年級同科目采用同一套學案。
1.自主課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
自主課要求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方式為導學案導學,依照導學案的內(nèi)容進行步驟安排。學案的編制欄目如下表:
學校對學生學習做了如下指導:
主要分以下五步進行學習。第一步:要求學生在自主課上閱讀課本內(nèi)容2-3遍。第二步:閱讀學習目標并整體看一遍學案任務。第三步: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案,遇到問題首先查看工具書及相關參考書來獨立解決,獨立解決不了的也可與學生、老師探討解決。第四步:把自己疑惑或者不懂的問題做好標注,準備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第五步:圍繞學案學習目標準備復述內(nèi)容、背誦“識記”內(nèi)容及重點交流展示內(nèi)容。
學校對教師課上指導做了如下要求:
教師課上要指導學生明確理解學習目標并督促輔導個別學生完成學案,同時巡視掌握每個學生學案完成情況并做好記錄。課下依據(jù)學生基礎和完成學案情況分層優(yōu)化落實展示任務。
以上雙元課型的自主課設置意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有一定的效果,實踐中也遇到了一些困境。如: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難以在同一套學案的導學下,在相同時間內(nèi)均達到較好地學習效果;學案與各個教師教學風格上的巨大差異;不挫傷學生的合作探究積極性的同時(平均班容量六十人左右)維護良好的課堂秩序,對年輕教師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zhàn);動機不強的學生在長期的自主模式下容易出現(xiàn)倦??;要求學生自主課上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準備展示、質(zhì)疑、評價等多項內(nèi)容,時間、精力上經(jīng)常不能得到保證。
課后教師對學案進行批閱,同時根據(jù)學生完成學案情況填寫展示任務責任卡,將落實到個人的展示任務隨學案一起下發(fā),一部分自由展示任務交由課代表和小組長安排,要做到及時的下發(fā)任務,留個學生充足的準備展示時間[2]。
2.展示課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學案簡評2分鐘——學生學組展示15分鐘——學生學堂展示15分鐘——教師點撥8分鐘——檢測反饋5分鐘。學生掌握課堂30+5分鐘,教師指導10分鐘,構成315模式。
雙元課型的展示課設置,旨在鼓勵學生要善于交流,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zhì)疑的精神,倡導充滿幽默、掌聲、笑聲的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整個組織過程中,捕捉共性問題,解決關鍵問題,糾正目標偏離問題,起到導航定向的作用。最后通過教師點撥,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展示課的開展,使得部分學生通過展示課的積極參與,提高了表達、分析、組織能力,有的學生甚至可以將課堂組織的非?;钴S。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更好的掌握學情,如學生通過展示方式所呈現(xiàn)的對知識的理解,可以幫助教師更直接的了解學生的思考方式、發(fā)現(xiàn)其創(chuàng)新點和不足之處。但也暴露出諸多問題,有一些是老師們嘗試去調(diào)適而始終無法克服的,如: 45分鐘的時間不能保證完成全部知識內(nèi)容的展示;不同的學生展示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基礎知識點的無效重復展示;學生僅僅依靠課本和參考書上的知識儲備,實現(xiàn)幽默充實的課堂很困難;由于學生的個性特點的差異,展示任務對于部分學生成為一種負擔,通過展示來掌握知識的方式并不是適合每個學生學習,部分學生并不像想象中那樣歡迎這種學習方式;一種模式化展示方式的長期持續(xù)帶來的倦怠表現(xiàn)嚴重,多個班級出現(xiàn)學生消極應付展示任務的狀況;學生課下的反饋認為學習的知識很難系統(tǒng)化,而且有“夾生飯”的感覺,這是非常需要警惕的。
在展示課后教師要將展示積極學生或小組、未參與展示的學生或者小組、缺到和違紀的學生名單匯總于表現(xiàn)總結卡交回學程管理室。
3.管理措施
學校專門設置了課改學程管理室,主要是負責收發(fā)檢查學案、收發(fā)統(tǒng)計教師新課型下的表卡、收發(fā)學習委員統(tǒng)計的每日表現(xiàn)情況統(tǒng)計表。并將幾種表卡信息每日進行匯總反饋,反饋卡交給每班班主任當日簽字確認,每周對教師表卡交回情況做匯總表,在周例會上作為表揚和批評的重要依據(jù),并作為考核的一項內(nèi)容。
周例會通報制度:教學改革實行狀況是每周例會的重要內(nèi)容,會依據(jù)課型模式的落實情況對教師進行通報。
聽評課制度:每周至少三天開展課改公開課工作,時間為早上8-10點,要求年輕教師和同科目的教師必須參加,內(nèi)容是教師輪流進行的自主課、展示課的過關展示,即輪流對教師進行X+315模式雙元課型的培訓。
學校力圖通過細化管理措施來促使教師落實X+315雙元課型。由于在推行過程中暴露的種種問題普遍性問題未見解決,日常又多呈無效性探索,后期師生們倦怠思想嚴重,并逐漸形成輿論,對于該模式的實踐探索是一種無形的阻礙,由于沒有暢通的向決策者的反饋通道,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缺乏良好的反饋改進機制,探索的盲目性會凸顯。
二、教學改革中應妥善對待的基本要素
1.教與學
教與學是教學中的一對基本關系[3]。整個教學過程的正常進行與這對關系的處理有直接的關聯(lián)。而X+315模式改革的后期,學校和教師的探索都開始在教學時間的分配和教學程序的規(guī)范上兜圈子,形式日漸重于教學效果,脫離了教學的本質(zhì)。
陶行知認為“先生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學生學”,指明了教學的本質(zhì)是教會學生學習[4]。教學改革首先應該使教師明確,教學過程以學為核心,使學生會學。這并不是單純通過教師讓渡時間就能做到的,而學校后期不斷強調(diào)教師要嚴格按照課型時間安排,不可以超時講授,出現(xiàn)了“去教師化”和“去講授法”現(xiàn)象都是不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
海德格爾曾斷言“教比學難”。僅依靠學生運用初步學習掌握的知識進行的展示,依靠嚴格限制教師的講授時間,來達到使學生“學會學習”的目的是無法實現(xiàn)的。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注重教學的繼承性,而不是通過壓制某一種模式去推行另一種模式。
2.教師
《教育規(guī)劃綱要》中指出“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的知識魅力和人格魅力會對學生的成長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5]。教師是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關鍵。
改革中的教師積極性:
學校的教學改革必須注重激發(fā)和調(diào)動教師的改革熱情。如該校改革過程中未能探索出具有借鑒性的可行的途徑和方法,模式化課型的實施成為教師迫于效仿壓力而進行的配合,更多的是保證模式的軀殼而失去了教改實質(zhì)的探索,最終導致教師們抱怨聲不斷。在這種氛圍下強行推進也很難得到教師內(nèi)心的認可,到后期的推行更是舉步維艱。
改革中的教師理念:
課堂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和學生地位平等。教師首先與學生平等相處,即人格上的平等,尊重、理解、關懷學生,并發(fā)揮自身在知識總量、經(jīng)歷、閱歷上的優(yōu)勢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學習的樂趣。教師要利用學習方向和目標上的宏觀把握,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與學生積極互動中達成教學目標。教師還要利用專業(yè)知識和專門技能,發(fā)現(xiàn)和開發(fā)學生的潛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體驗的機會,促進學生學習和能力的發(fā)展。
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中學教師專業(yè)標準》,提出“師德為先,學生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十六字指導方針[6]。改革時期,應該將樹立教師正確的理念作為教師培訓的重要任務,促進其自我發(fā)展,增強責任心。
改革中的教師教學策略:
首先,必須注重良好的課堂秩序。秩序性與變革性并不是對立的,這是在該校教學改革之初被一部分教師忽略的?;钴S的課堂應建立在規(guī)范性之上,而不是追求一味的熱鬧。一旦課堂失序,會造成大量的無效活動時間,形成慣性后,教師的后續(xù)教學組織會遭遇較大的困難。
我認為越是學生擁有較多主動權的課堂,對于教師的個人能力和責任心要求越高,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來使學生隨時提出的疑惑得以解決,同時要有一定的課堂管理能力來保證課堂有序進行。
3.學校管理者的決策和評價
堅持決策的民主性:學校在認識到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而做出相關決策前,需要廣泛聽取教師、學生、家長的意見,制定出適宜的方案[7]。
正視問題的自覺性:任何一次變革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一定要聽取各種批評和異議并核實其依據(jù),對于確實存在的情況要予以重視。
改革的決策者要以實踐效果為準則,反省實施中的過失,不斷的調(diào)適改革的進度和具體措施[8]。
參考文獻:
[1]課程改革在路上: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J].課程·教材·教法,2015,(8).
[2]郭彥芳,杜瑞娟.導學案教學的幾點見解.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 2014.
[3]成尚榮.回到教學的基本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15,(1).
[4]施良方,崔允漷.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劉亞娟.教師人格魅力淺說.吉林教育.2012.
[6]顧明遠.中國教育路在何方.中國教育科學.2014,3.
[7]劉賢.中小學參與式管理運行機制研究.教育學原理.2006.
[8]容中逵.論基礎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與路徑.課程·教材·教法.2015.
作者簡介:
趙小燕,1988年2月17日生,女,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管理專業(yè),漢族,山西省忻州市人,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