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禮申,朱如倩
(韶關(guān)學院教育學院,廣東韶關(guān)512005)
社交焦慮對大學生手機依賴與孤獨感的影響
王禮申,朱如倩
(韶關(guān)學院教育學院,廣東韶關(guān)512005)
用手機依賴、交往焦慮與孤獨感測量工具調(diào)查320名大學生,結(jié)果顯示:大學生在手機依賴各維度上存在顯著的性別與年級差異;手機依賴、社交焦慮和孤獨感呈顯著兩兩相關(guān);社交焦慮在手機依賴和孤獨感的關(guān)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大學生;手機依賴;社交焦慮;孤獨感;中介作用
手機依賴,又稱“手機成癮”,是現(xiàn)代社會常見的一種以行為成癮為基礎(chǔ)的新型心理疾病?,F(xiàn)階段對手機依賴的定義未有一致的觀點。國內(nèi)學者普遍認為,大學生手機依賴的表現(xiàn)是手機不在身邊就心煩意亂,擾亂日常學習和生活。在熊婕看來,手機成癮是一種因為使用手機不當而產(chǎn)生身心不適的癥狀[1]。交往焦慮,也稱社交焦慮,指的是在社交場所中表露出明顯、連續(xù)的畏懼或憂慮,害怕出現(xiàn)在這些場合會產(chǎn)生焦慮情緒,進而阻礙社交活動,是一種多發(fā)的妨害社會功能的慢性疾?。?],通常表現(xiàn)為緊張、分心,生理喚醒水平高等[3]。王歡、劉雪的調(diào)查表明交往焦慮與手機依賴存在顯著的正相關(guān)[4、5]。孤獨感是指期望與人交際的個體,心理需要與實際交往水平出現(xiàn)落差時引發(fā)的主觀體驗,楊瑋奇、崔玉玲等的調(diào)查說明,孤獨感與手機依賴存在顯著的相關(guān),孤獨感能夠預測手機依賴[6、7]。由于現(xiàn)代生活中手機的興起,人們手機依賴普遍,與之俱來的社交孤獨感也變得更加廣泛,孤獨感問題越來越受社會關(guān)注。
雖然眾多研究者注意到國內(nèi)外存在大量的“手機依賴癥候群”,但是較少對手機依賴形成原因進行研究,關(guān)于社交焦慮、孤獨感和手機依賴的關(guān)系缺乏相關(guān)的調(diào)查研究。本研究通過調(diào)查大學生社交焦慮、孤獨感和手機依賴之間的現(xiàn)狀,探析三者間的關(guān)系,從社交焦慮和孤獨感的角度對手機依賴的形成進行深入了解,為后續(xù)研究提供更多理論依據(jù)和參考。
(一)研究對象
選取粵北地區(qū)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學生進行調(diào)查?;厥沼行柧?20份。調(diào)查對象中有女生108人,男生212人;大一學生163人,大二學生88人,大三學生72人。
(二)研究工具
1.手機依賴程度量表
采取熊婕等設(shè)計的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MPATS)[1]和蘇雙等設(shè)計的大學生智能手機成癮量表(SAS-C)[8]中消極影響維度的問題,根據(jù)研究需要制定出手機依賴程度量表,有20個題目。MPATS得分高者說明手機成癮嚴重,其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3。SAS-C中消極影響維度的重測信度是0.74,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是0.85。
2.交往焦慮量表(IAS)
用汪向東等人修訂的Leary設(shè)計的交往焦慮量表(IAS)[9]測量交往焦慮的程度。量表共15題,得分越高,說明焦慮程度越高,Cronbachα系數(shù)高于0.87,8周的重新測量可信度是0.80。
3.情緒-社交孤獨問卷
采用Vincenzi和Grabosky編制,后由汪向東等人修訂的的情緒-社交孤獨問卷測量孤獨感[9]。此問卷是多維量表,維度分別是情緒孤立、社交孤立、情緒孤獨和社交孤獨,四個分表對應(yīng)的α系數(shù)分別為:0.83、0.80、0.86和0.82。
1.大學生手機依賴和孤獨感的現(xiàn)狀
用SPSS軟件進行大學生手機依賴和孤獨四項的頻數(shù)分析,具體結(jié)果見表1。
表1 大學生手機依賴和孤獨感的程度構(gòu)成
如表1所示,手機依賴和孤獨感程度超過一般的大學生中,手機依賴占51.9%,情緒孤立占21.8%,情緒孤獨占11.3%,社交孤立占10.9%,社交孤獨占7.5%。
2.大學生手機依賴、社交焦慮和孤獨感的人口統(tǒng)計學分析
在性別變量上的差異檢驗結(jié)果顯示,戒斷癥狀(t=-4.655,p=0.000)、突顯行為(t=-3.275,p=0.001)、社交撫慰(t=-2.914,p=0.004)、心境改變(t=-3.790,p=0.000)、消極影響(t=-1.977,p=0.050)和手機依賴總水平(t=-4.165,p=0.000)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得分多于男生。年級變量上的差異檢驗結(jié)果顯示,突顯行為(F=4.158,p=0.017)、心境改變(F=3.091,p=0.047)、消極影響(F=5.759,p=0.003)和手機依賴(F=3.749,p=0.025)在年級變量上有顯著的差異。為探究進一步的差異,進行多重比較后發(fā)現(xiàn),在突顯行為中,二年級大于一、三年級;在心境改變中,二年級大于三年級;在消極影響和手機依賴中,都是三年級小于一、二年級。
3.大學生手機依賴、社交焦慮和孤獨感的關(guān)系
用SPSS軟件對大學生手機依賴、社交焦慮與孤獨感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具體結(jié)果見表2。
表2 手機依賴、社交焦慮和孤獨感的相關(guān)矩陣
如表2所示,情緒孤立、情緒孤獨、社交孤獨、孤獨總分與社交焦慮和手機依賴及其維度呈顯著正相關(guān);社交孤立和社交撫慰分布與社交焦慮存在顯著正相關(guān);社交焦慮和手機依賴及其維度存在顯著的正相關(guān)。
上述結(jié)果顯示,手機依賴、社交焦慮和孤獨感呈顯著相關(guān),能夠進行中介作用檢驗。采取溫忠麟等人提出的復回歸分析法[10]進行中介作用檢測。把孤獨感當預測變量,手機依賴作因變量,檢測社交焦慮的中介作用。中介作用的檢驗結(jié)果見表3。
表3 社交焦慮的中介作用檢驗
如表3所示,系數(shù)a,b,c都顯著,但c不顯著,說明社交焦慮在手機依賴和孤獨感的關(guān)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其中介效應(yīng)占總效應(yīng)的百分比是0.309*0.413/0.185=69.0%。手機依賴對孤獨感的回歸系數(shù)在引入社交焦慮之后,從0.185下降到0.058。根據(jù)表3的分析,建立有關(guān)社交焦慮的中介檢驗模型見圖1。
圖1 社交焦慮的中介模型
從模型可知,手機依賴有兩種途徑作用于孤獨感,手機依賴對孤獨感的產(chǎn)生有直接影響。也可以通過社交焦慮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孤獨感。
1.大學生手機依賴、社交焦慮和孤獨感的現(xiàn)狀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51.9%大學生都有高于一般的手機依賴,與王歡、崔玉玲等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大部分調(diào)查對象有較嚴重的手機依賴,說明手機依賴已成普遍問題。社交焦慮的平均值是39.49(SD=6.73)與量表常模平均值38.9(SD=9.7)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沒有顯著差異。與張秀芳等人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11]。21.8%大學生感到情緒孤立,11.3%感到情緒孤獨,10.9%體驗到社交孤立,7.5%體驗到社交孤獨。說明部分大學生有較嚴重的孤獨感,雖然平時生活在校園中,有同學陪伴,但孤獨感還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2.大學生手機依賴、社交焦慮和孤獨感的關(guān)系
手機依賴及其各維度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女生的得分都高于男生,這與崔玉玲等人的研究結(jié)果相同,但與劉紅等人的研究結(jié)果存在分歧[12],說明手機依賴的性別差異需要深入研究。這可能是由于女生更多喜歡用手機軟件進行購物。黃海等的研究表明,男生的網(wǎng)絡(luò)依賴程度更高,女生的手機依賴水平更高[13]。也可能是因為男女的社交方式不同,男生精力較旺盛,傾向于通過運動和游戲等方式來維持友誼,而女生則較常用手機的社交軟件來保持關(guān)系,Beranuy等認為,女生更多使用手機或發(fā)短信進行聊天[14],故女生較易引發(fā)手機依賴。
突顯行為、心境改變、消極影響和手機依賴總水平在年級變量上有顯著的差異,與韋耀陽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15]。事后檢驗的結(jié)果顯示,這幾個維度都是低年級得分高于高年級,可能是因為高年級學生忙于考證、實習和考研等事情,使現(xiàn)實生活變得充實,使用手機的時間較少。Lu等的研究說明,年齡與手機依賴呈顯著負相關(guān)[16],可能是由于心智的成熟,生活中心的變化,使人明白與其在手機上浪費時間,不如在現(xiàn)實中充實自我。
情緒孤立、情緒孤獨、社交孤獨、孤獨總分與社交焦慮和手機依賴及其維度呈顯著的正相關(guān)。說明隨著社交焦慮和手機依賴水平增加,孤獨感也將增強。社交孤立與社交撫慰分別和社交焦慮是顯著正相關(guān)的關(guān)系。說明在社會交往中感到被孤立者,可能會感到較多的焦慮,會傾向于通過使用手機來滿足現(xiàn)實中的交往需求。社交焦慮和手機依賴及其維度存在顯著正相關(guān)的關(guān)系,與王歡等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赡苁怯捎谏缃唤箲]水平高者,被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所困擾,而手機的社交功能可以讓他們輕松地與人溝通交流,保持聯(lián)系,進而走出封閉的社交圈,但可能也造成了對手機的依賴。
在孤獨感和手機依賴的關(guān)系中存在以社交焦慮作為中介變量的完全中介效應(yīng),效應(yīng)值為69.0%。一方面,孤獨感對手機依賴的產(chǎn)生有直接作用,可能是因為在現(xiàn)實中,渴望與人交往的愿望與實際交往水平產(chǎn)生差距,而使用手機可以填充時間的空白,產(chǎn)生可以填滿內(nèi)心孤獨的假象。這種假象會使人越來越依賴手機帶來的交往便利。避免面對面交往帶來的尷尬,手機社交所帶來的輕松與愉悅,會使人沉湎,進而對手機產(chǎn)生依賴。手機依賴同時會反作用于孤獨感,使孤獨感增強,劉紅等也認為手機依賴程度高者,有較強的孤獨感。
另一方面,孤獨感可以通過社交焦慮間接作用于手機依賴,社交焦慮隨著孤獨感的增強而增加,進而影響手機依賴程度。說明孤獨感和社交焦慮水平高者,更可能出現(xiàn)手機依賴。由于想擺脫孤獨和焦慮,他們會更多地使用手機進行聊天或娛樂,導致虛擬世界充實、現(xiàn)實世界空虛的結(jié)果,這讓他們進一步加深了手機依賴。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社交焦慮、孤獨感和手機依賴三者之間呈顯著兩兩相關(guān),且社交焦慮在手機依賴和孤獨感的關(guān)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手機依賴是惡性循環(huán)的結(jié)果。要走出這個循環(huán),可以試著提高社交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參加課外活動,讓現(xiàn)實生活變得充實,進而降低社交焦慮和孤獨感,或許能夠適度減輕手機依賴。
[1]熊婕,周宗奎,陳武,等.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的編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3):222-225.
[2]Keller MB.Social anxiety disorder clinical course and outcome:review of Harvard/Brown Anxiety Research Project(HARP)findings[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2006(12):14-19.
[3]馬長征.父母教養(yǎng)方式、人際信任與大學生交往焦慮的關(guān)系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4]王歡,黃海,吳和鳴.大學生人格特征與手機依賴的關(guān)系:社交焦慮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3):447-450.
[5]劉雪.青年人社交焦慮、應(yīng)對方式和手機依賴傾向的相關(guān)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6]楊瑋奇.大學生社會支持、孤獨感與手機依賴的關(guān)系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5.
[7]崔玉玲,彭美,韓玉瑩,等.大學生手機依賴與自尊、孤獨感的關(guān)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8):1193-1196.
[8]蘇雙,潘婷婷,劉勤學,等.大學生智能手機成癮量表的初步編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4(5):392-397.
[9]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3-15.
[10]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等.中介效應(yīng)檢驗程序及其應(yīng)用[J].心理學報,2004(5):614-620.
[11]張秀芳,張淑娟,張順,等.大學生的交往焦慮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4):481-482.
[12]劉紅,王洪禮.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傾向與孤獨感[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1):66-69.
[13]黃海,侯建湘,余莉,等.大學生網(wǎng)絡(luò)和手機依賴及其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guān)性[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11):1654-1656.
[14]Beranuy M,Oberst U,Carbonell X,et al.Problematic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 use and clinical symptoms in college students:The rol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9(5):1182-1187.
[15]韋耀陽.大學生手機依賴與孤獨感的關(guān)系研究[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83-85.
[16]Lu X,Katoh T,Chen Z,et al.Text messaging:Are dependency and Excessive Use discretely different for Japanese university students?-Psychiatry Research[J].Psychiatry Research,2013(2):255-262.
(責任編輯:廖筱萍)
Interaction Anxiety:the Mediator Effect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Loneliness of Undergraduates
WANG Li-shen,ZHU Ru-qian
(College of Politics Affairs,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Using scales to study the status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interaction anxiety and loneliness,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among 320 undergraduates.The result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its various dispositions in genders and grades;mobile phone dependence,interaction anxiety and loneliness are correlation with each other;interaction anxiety completely and significant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loneliness.
undergraduates;mobile phone dependence;interaction anxiety;loneliness;mediator effect
G64
A
1007-5348(2016)07-0122-04
2016-04-09
王禮申(1985-),男,河南泌陽人,韶關(guān)學院教育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