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搏 王浚璞 劉 炯 張 潔 劉迅超
(1. 川慶鉆探工程公司安檢院, 四川 廣漢 618300; 2. 川慶鉆探工程公司設備處, 成都 610051)
?
新型輪軌式鉆機平移及底座頂升系統(tǒng)設計
高 搏1王浚璞2劉 炯1張 潔1劉迅超1
(1. 川慶鉆探工程公司安檢院, 四川 廣漢 618300; 2. 川慶鉆探工程公司設備處, 成都 610051)
針對輪軌式鉆機平移系統(tǒng)需要在低溫、沼澤、沙漠等惡劣環(huán)境下進行叢式井鉆井作業(yè)的特點,綜合考慮經濟、平穩(wěn)、快速、安全可靠等因素,研發(fā)設計了新型輪軌式鉆機平移及底座頂升系統(tǒng)。新型輪軌式鉆機平移系統(tǒng)結構清晰,操作簡單可靠,具有良好的經濟性、可靠性、通用性和安全性。其中,頂升油缸的設計中,底座的支撐結構更簡潔,底座調平和起放操作更方便。
叢式井; 輪軌式; 鉆機平移; 頂升系統(tǒng); 平移系統(tǒng)
輪軌式鉆機平移系統(tǒng)能在低溫、沼澤、沙漠等惡劣環(huán)境下進行叢式井鉆井作業(yè),具有經濟、平穩(wěn)、快速、安全可靠的特點,是國外較惡劣環(huán)境下的叢式井鉆機普遍采用的配置[1-3]。本次研究針對輪軌式鉆機平移系統(tǒng)的更高要求,研發(fā)并設計平移及底座頂升調平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的主要創(chuàng)新點在于,將控制原件集中布置在一個操作箱內,可以通用于其他類似鉆機的頂升平移裝置,且新型頂升油缸的設計使底座的支撐結構更簡潔,底座調平和起放操作更加方便[4-8]。
1.1系統(tǒng)構造
系統(tǒng)構造簡圖如圖1。為了方便快速地安裝、運輸及操作維護,將系統(tǒng)構造分成了3個部分:執(zhí)行元件、操作箱和液壓站。
圖1 系統(tǒng)構造簡圖
執(zhí)行元件包括2根平移油缸和4根底座頂升油缸;液壓站主要由油箱、柱塞泵、加油泵、過濾器、多路閥組和電控箱等裝置組成;操作箱主要元器件包括1組五片多路閥、1組四聯(lián)同步馬達、5個單向節(jié)流閥和2個三通球閥等。頂升油缸上有4個鎖緊螺母,當底座頂升到位并調平以后,將鎖緊螺母旋轉至缸筒端面鎖緊,以支撐底座。
1.2頂升和平移系統(tǒng)
圖2所示為頂升和平移系統(tǒng)原理圖。底座頂升的液壓系統(tǒng)中,液壓站提供液壓動力油,操作5片多路閥組的第1片閥;壓力油經過四聯(lián)同步馬達等量分流后,依次供給4個底座油缸7-1、7-2、7-3、7-4,使其同步伸縮,當油缸之間的位移同步誤差超過允許值時,分別操作多路閥組的其他4片閥,可對油缸進行單獨伸縮控制,從而保證底座的同步起放。
當鉆機平移時,應將三通球閥5-1、5-2切換到另一個工位,再拔掉油缸7-1、7-2的管線,將其連接到平移油缸6-1、6-2上。液壓站提供液壓動力油,操作5片多路閥組中的第1片閥,壓力油經過四聯(lián)同步馬達實現等量分流。由于平移油缸僅有2只,為了共用同步馬達,使四聯(lián)馬達a、c并聯(lián)供給平移油缸6-1,四聯(lián)同步馬達b、d并聯(lián)供給平移油缸6-2,平移油缸6-1、6-2并同步伸縮。當兩油缸之間的位移同步誤差超過允許值時,分別操作多路閥組的第2、第3片閥,可對油缸進行單獨伸縮控制,從而保證其平移同步。
1 — 控制閥組;2 — 壓力表;3 — 單向節(jié)流閥;4 — 四聯(lián)同步馬達;5 — 三通球閥;6 — 平移油缸;7—底座頂升油缸
1.3同步控制系統(tǒng)
常規(guī)同步回路中普遍采用的是節(jié)流同步回路,同步精度受油溫和負載的影響較大,同步性能較差。本系統(tǒng)采用容積式同步回路,4個液壓馬達通過同一根軸實現機械連接,以同一轉速旋轉,將相同的流量送入4個液壓缸,從而實現4缸同步。容積式同步回路的同步精度取決于液壓馬達的容積效率,便載所造成的壓差不影響送入油缸的流量,只影響微量的壓縮和泄漏[9]。
底座頂升時液壓油經同步馬達一分為四,以等流量控制4只油缸的伸縮;鉆機平移時液壓油經同步馬達一分為二,以等流量控制2只油缸的伸縮。當測量到伸縮誤差超過允許值時,手動操作補償閥,可消除位移誤差。
液壓泵的額定工作壓力,主要根據液壓系統(tǒng)壓力、壓力損失和壓力儲備系數等因素來綜合計算。液壓站平時主要工況的作用是為鉆臺的機具提供動力源[10]。根據主要液壓機具 —— 鉆桿動力鉗的參數要求,確定系統(tǒng)的壓力和流量:鉆桿動力鉗的額定流量114Lmin;鉆桿動力鉗的額定壓力16.6MPa。
液壓泵的額定工作壓力按式(1)計算:
pB=K(p+∑Δp)
(1)
式中:pB—— 液壓泵的額定工作壓力,MPa;
K —— 液壓泵壓力儲備系數,K=1.1;
p —— 液壓系統(tǒng)工作壓力,p=16.6MPa;
∑Δp —— 系統(tǒng)的總壓力損失,包括管路沿程阻力損失和液壓元件局部阻力損失,0.5MPa。
計算得到PB為18.8MPa,根據標準圓取整為19MPa。
液壓泵的額定工作流量按式(2)計算:
QB=KQ大鉗
(2)
式中:QB—— 液壓泵的額定工作流量,m3s;
K —— 漏損系數,K=1.1;
計算得到QB為2.09×10-3m3s。由此計算出泵的排量;此處預估泵的額定轉速n為1 480rmin。于是算得q為84.7cm3/r。
液壓泵的理論驅動功率:
(3)
式中:ψ —— 轉換系數,這里取ψ=1;
ηB—— 液壓泵的總效率,取ηB=0.90。
計算得到NB=44.12kW,根據標準圓取整為45kW。
根據泵的PB、q、n參數選擇液壓泵,使其滿足輪軌式鉆機的耐低溫要求。
3.1頂升油缸的結構
圖3所示為頂升油缸安裝示意圖。當底座被同步頂升到位后,手動操作單片閥對單只油缸進行伸縮調整,很容易調節(jié)底座水平,再旋緊機械鎖緊螺母,4根油缸和4個千斤頂作為底座的支腿支撐底座工作,省去了常規(guī)輪軌式平移系統(tǒng)須用到的12個千斤頂,避免了繁瑣的水平調節(jié)步驟。這樣的設計對頂升油缸提出了較高的設計條件:(1)油缸雙作用,桿端帶機械鎖緊螺母;(2)工作壓力為16MPa,耐壓為24MPa; (3)推力為1 500kN;(4)行程≥500mm。
要跳出循環(huán)的怪圈,“蘇聯(lián)人”首先要“學習不再依靠偉大思想活下去”。但這是非常困難的?!岸謺r間”的出現恰恰顯現出“蘇聯(lián)人”對舊價值無法自控的依賴和新價值重建的艱難。
圖3 油缸安裝示意圖
根據以上條件,將頂升油缸設計成如圖4所示的結構形式。考慮到桿端帶機械鎖緊螺母,且頂升油缸主要承受推力,拉力作用主要是收縮油缸時克服油缸自重,拉力較小;因此,將圖中的1、2、4個端面都設計成油缸推力的液力作用面,拉力的液力作用面為圖中的端面3。這樣設計,可使油缸的結構非常緊湊,大大縮小了缸筒的直徑。
圖4 頂升油缸結構圖
普通的頂升油缸一般設置有雙向液壓鎖,用于起升時防止系統(tǒng)出現故障而導致的油缸下滑和平移時的活塞桿下滑。如果按圖4所示的結構加雙向液壓鎖,當空載試驗油缸,無桿腔進油,有桿腔出油的液壓鎖需要無桿腔進油管線一定的壓力才能打開,且開和關之間不穩(wěn)定。這樣就容易造成缸筒和活塞桿成為一體,桿腔無進油就會拉壞防拉螺母。因此,僅在無桿腔設置了液壓鎖,防止系統(tǒng)出現故障而使油缸下滑;在平移時,旋緊鎖緊螺母,再擰好保險螺栓,活塞也不會下滑。
3.2頂升油缸的計算
3.2.1油缸推力的驗算
F=(A1p-A2p0)ηm
(4)
式中:F —— 活塞桿的實際推力,kN;
A1—— 液壓缸活塞的有效作用面積,包括圖4所示的1、2、4端面;
A2—— 液壓缸有桿腔的有效作用面積,包括圖4所示的端面3;
p —— 液壓缸的工作壓力,16MPa;
p0—— 液壓缸的回油背壓力,0.5MPa;
ηm—— 液壓缸的機械效率,0.95。
在此,F計算結果為1 556kN,符合油缸的推力設計要求。
3.2.2缸筒壁厚的計算
(5)
式中:δ —— 缸筒壁厚,最大標準為28.5mm;
D —— 缸筒內徑,mm;
pmax—— 最高許用壓力,24MPa;
σs—— 缸筒材料的屈服強度,缸筒選用低溫材料Q345E,選取σs為325MPa;
N —— 安全系數,這里取2.0。
在此計算出δ為23.9mm,符合標準。
3.2.3活塞桿穩(wěn)定性的計算
活塞桿的彎曲穩(wěn)定性可以根據式(6)(歐拉公式)計算:
(6)
式中:FK—— 活塞桿彎曲失穩(wěn)臨界載荷;
E —— 活塞桿材料的彈性模數,0.21TPa;
J —— 活塞桿橫截面慣性力矩,3×10-4N·m;
F —— 活塞桿的最大工作負載,單缸負載壓力為1 500kN;
R —— 安裝及導向系數,0.5;
LB—— 安裝距,400mm;
nK—— 安全系數,一般取3.5。
在此計算出,FK=15.5GN,FKnK=4.4GN;,符合穩(wěn)定性設計要求。
新型輪軌式鉆機平移及底座頂升系統(tǒng)設計方案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使輪軌式平移鉆機在低溫、沼澤、沙漠等惡劣環(huán)境下更能有效地實施叢井鉆井作業(yè)。該系統(tǒng)結構簡單,易于搬遷,操作簡便。在進行頂升工況和平移工況的切換時,只需切換操作箱面板上的球閥和油缸上的管線,頂升和平移時都可進行同步和單缸補償的操作。新型頂升油缸的設計使底座的支撐結構更簡潔,底座調平和起放操作更方便。此系統(tǒng)具備良好的經濟性、可靠性、通用性和安全性。
[1] 成大先.機械設計手冊(4)[M].第4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146-157.
[2] 顏榮慶.液壓與液力傳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86-87.
[3] 李壯云.中國機械設計大典:第5卷[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74-89.
[4] 候依甫.鉆井和修井井架、底座設計指南[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5:24-31.
[5] 王進全,王維旭.國外鉆機技術現狀及我國的發(fā)展策略[J].石油機械, 2011(6):22-23 .
[6] 歷要海.棘爪步進式鉆機移動裝置在南美TARAPOA油田的應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13(1):51-52.
[7] 佘理鴻,陳新龍,羅天保.快移ZJ30DBT鉆機的開發(fā)與研制[J].石油機械, 2009,37(10):48-50.
[8] 黃梅玲.鉆機通用整體移動裝置設計[J].勝利油田職工大學學報, 2009,23(3):41-43.
[9] 孫明光,彭軍生.國內外石油鉆井裝備的發(fā)展現狀[J].石油鉆探技術, 2008,36(6):38-40.
[10] 馮定,唐海雄,周魁,等.模塊鉆機的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石油機械, 2008,36(9):63-65.
TheNewWheel-TrackRigSkiddingandJackingSystemDesign
GAO Bo1WANG Junpu2LIU Jiong1ZHANG Jie1LIU Xunchao1
(1.Safety and Environment Quality Surveillance Research Institute,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Ltd.,GuanghanSichuan618300,China; 2.FacilityDivisionofCNPCChuanqingDrillingEngineeringCo.Ltd.,Chengdu610051,China)
Theclusterwelloperationofrigskiddingsystemshouldadapttosevereenvironmentssuchaslowtemperature,swamp,desertandetc.,soanewtypewheel-trackrigskiddingandjackingsystemisdesignedinthispaper,consideringvariousfactorswhichincludecost,stability,speed,safetyandsoon.Thenewdesignfocusesondesignandcheckofhydraulicsystemandjackupcylinder,whichiseasytooperateandfeaturingeconomy,reliability,versatilityandsafety.Thedesignofthejackingcylindersimplifiesthesupportingstructureofsubstructure,andfacilitatesthelevelingandthejackingofsubstructure.
clusterwell;wheel-track;rigskiddingsystem;jackingsystem;movingsystem
2016-01-05
國家“863”計劃項目“深水鉆機與管柱自動化處理關鍵技術研究”(2012AA09A203)
高搏(1979 — ),男,工程師,西南石油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石油鉆機監(jiān)理、檢驗及評估。
TH137.9
A
1673-1980(2016)04-008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