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香
摘 要:小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受到廣泛重視,一些山區(qū)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受客觀因素影響碰到許多困難。在教育教學中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復述文本內容、組織游戲活動、小組合作實踐、開展課外活動等能有效排除困難,從而達到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
關鍵詞:語用能力;困難;對策
山區(qū)小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碰到的困難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學生操練、實踐的機會少;教師個別指導機會少,造成學生的兩極分化;教學課時太少;教學設備陳舊。
基于以上客觀現(xiàn)狀,本文就如何突破山區(qū)小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困境,嘗試提出以下對策。
一、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營造語用氛圍
語言來源于生活,將真實生活情境引進課堂,能縮短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讓學生回到真實生活。如教學“How much is it?”時,可建構一個“school fair”(校園義賣)的語言環(huán)境,引導學生跟隨故事中的角色融入義賣的情境中,教師引導:“Look, who is coming? They have got an invitation,they are having a school fair. What do they sell? Guess.”在此情境中,再讓學生通過猜測物品價格來學習有關物品價格的單復句型: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教師設置具體的語言情境,提出有效的問題,喚醒學生學習的愿望,激活其智慧之花,調動其思維去積極探索未知,進而使其主動投入新知的探索中。
二、復述文本內容,降低語用難度
復述是指學生在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對閱讀的內容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話有重點、有條理、有感情地敘述出來,它溶理解、記憶、歸納、表達于一爐,對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有獨特作用。如“A Spring Outing ”,這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be going to 的用法,在理解、學會朗讀對話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完成兩次復述任務,分別是根據句子、圖片提示復述對話和根據詞組復述對話。這樣,在復述對話過程中,學生充分理解be going to的用法,增強了他們進一步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內在動力,降低了語言運用的難度。
三、組織游戲活動,激發(fā)語用興趣
豐富多彩的游戲最容易引起兒童的注意,也最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游戲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將相關語言知識轉化為語用能力。如教學“Animals”時,可通過Guessing Game引導學生根據聲音學習新單詞duck、panda、monkey、bird、tiger、elephant。然后根據圖片,猜測“its a ... / Theyre...”。伴隨著歡快的音樂讓學生邊唱邊模仿做動作,并自發(fā)地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如:Act like a monkey . Act like a dog.游戲讓學生產生一種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積極情緒,促使他們在運用相關語言知識進行積極表達的過程中,對語言知識逐漸從理解走向真實地運用,其語用能力也得到培養(yǎng)。
四、小組合作實踐,提高語用實效
小組合作學習是大班化小班的最好形式。小組合作實踐語言運用,各組員在合作與自主探究中既學習和掌握新知,又能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如,在教學“Food”時,在學生掌握了新單詞和新句型“Ilike ...”后,安排4~6人的合作小組分別扮演服務員和顧客在餐廳進行點菜活動,然后給全班匯報點菜的全過程,沒想到學生不僅在實踐中運用了今天所學的知識,還用上了本單元的新句型“I dont like ...”和“What do you like?”。小組合作讓每位成員體驗情境,感悟語言,獲取新知,學會運用。
五、開展課外活動,強化語用功能
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可彌補課時少的缺點,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如學習完“Christmas”可舉行英語角活動,開展圣誕節(jié)知識學習等活動。另外,可以組織學生經常性地編輯英語學習園地或辦英語小報,介紹英美風情知識,刊登一些英語小詩歌、謎語、典故、趣聞等。還可以結合實際組織英語競賽,讓學生在活動中使用英語,獲取更多的信息。
參考文獻:
[1]魏志堅.小學英語“語用功能培養(yǎng)的問題及對策”[J].江蘇教育研究, 2015(35).
[2]孫春玲.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方法和策略[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