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船
提到岳飛之死,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秦檜。幾百年來,歷史記載及民間傳說中都認為是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害死忠臣岳飛?!扒嗌接行衣裰夜牵阻F無辜鑄佞臣”的句子廣為人知,至今人們?nèi)ピ缐灱腊菰里w還不忘唾罵秦檜。那么害死岳飛的真的是秦檜嗎?
在中國說起秦檜,很少有不知道的——他可是家喻戶曉、“鼎鼎大名”的頭號奸臣。據(jù)民間傳說,1142年1月,岳飛與長子岳云、部將張憲被秦檜夫婦施計殺害于風(fēng)波亭,臨安一戶飲食攤販得知這一消息后極為悲憤,就搓捏了形如秦檜和王氏的兩個面人,絞在一起放入油鍋里炸,并稱之為“油炸檜”,后來就演變成我們現(xiàn)在吃的炸油條??梢?,人們對其夫婦深惡痛絕,至今秦檜夫婦的銅像還跪在岳飛墓前遭人唾棄。
暫且不論秦檜是不是奸臣,這個世人自有定評,筆者要說的是到底是誰害死了岳飛?即使秦檜貴為宰相,但他畢竟也是臣子,怎能輕易就把擁有重兵的抗金名將岳飛置于死地呢?
《宋史·岳飛傳》中記載,秦檜在審判岳飛“謀反案”前回答韓世忠的質(zhì)問時說:“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所以史學(xué)界有觀點認為是秦檜矯詔殺害了岳飛,那為何秦檜死后高宗晉封他為“申王”,還贈其美謚“獻忠”呢?顯然,秦檜在宋高宗心目中的地位是相當高的,秦檜處死岳飛的做法也是得到宋高宗認可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非要給岳飛謀反找個證據(jù),也只能是“莫須有”了?!澳氂小贝蠹移毡檎J為是“也許有”的意思,但從秦檜的強硬態(tài)度來考慮,詔書是高宗下的,有高宗為其撐腰, “莫須有”就是“不需要有”,“難道還需要?”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宋高宗才是幕后的主謀。那么宋高宗為什么要殺害岳飛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是宋朝政權(quán)南遷后,南方水土優(yōu)越使得經(jīng)濟富足,為了使政權(quán)穩(wěn)固,民生安定,避免戰(zhàn)亂帶來的災(zāi)難,和談一直是主流思想。當時的金國軍隊固然強大,但是離開了平原,他們的作戰(zhàn)實力不能完全發(fā)揮出來。同時,金人進入中原后迅速漢化,也希望安定繁榮,和談成了雙方統(tǒng)治者的共同愿望。宋高宗想要通過和談來解決收復(fù)北方失地,而岳飛執(zhí)意要把金人趕出中原。
二是當時岳飛擁有自己的岳家軍,幾度大敗金軍,在百姓心中已經(jīng)成為民族英雄。自古以來君臣之間最忌諱的就是功高震主,岳飛威望如此之高,倘若有一天要把宋高宗趕下臺,也不無可能。也許是這個原因讓宋高宗聽信讒言,以謀反之罪殺害了岳飛。
三是岳飛攻打金國,揚言要救回“徽欽二帝”,也就是宋高宗之前的兩任皇帝。要知道,宋高宗趙構(gòu)是在“徽欽二帝”被金兵俘走之后才當?shù)幕实?,倘若真的打敗金軍,救回了“徽欽二帝”,那么皇帝由誰來當,宋高宗怎么辦?因為在紹興十一年(1141年)紹興和議內(nèi)容中金朝提到要把“徽欽二帝”送回來,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秦檜只是宋高宗的“代言人”和“劊子手”。也許秦檜才是宋高宗眼里的忠臣。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想必對奸臣這個詞已經(jīng)產(chǎn)生“抗體”的秦檜,也不怕多背一口黑鍋。
歷史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但歷史也是由人寫出來的,后人只能從現(xiàn)有的史書資料去了解歷史。通過對史料的研究考證,加上合理的推斷,來做出更接近事實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