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內部控制是上市公司控制風險,保證財產安全,提高經營效率的有效保障。目前我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公司重視度不高、披露不完整、隱瞞內部控制缺陷等問題,本文針對以上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包括明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責任主體、加強外部監(jiān)管提高投資者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對積極披露的公司給予獎勵等,以提高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
關鍵詞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
隨著公司規(guī)模擴大,業(yè)務的復雜化,內部控制在提高公司經營效率,合理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確保公司遵循法律法規(guī)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幾十年來,世界各地不乏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和運行的缺陷導致影響公司的經驗業(yè)績,甚至是持續(xù)經營能力的例子,如:雙匯集團“瘦肉精”事件,巴林銀行倒閉事件。
內部控制對公司經營發(fā)展有如此重要的影響,使內部控制信息被逐步納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范圍,《上交所內控指引》、《深交所內控指引》、《公司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和《公司內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均要求公司披露年度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隨著主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強制化,絕大部分公司都按照規(guī)定,在披露年報的同時,披露董事會對公司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報告以及注冊會計師出具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但是公司披露的主動性和信息質量的問題仍然明顯:公司不重視;披露不完整,沒有完全按照相關規(guī)定披露;對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形式化,報喜不報憂,使得內控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不利于投資者參考做出決策。
一、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的原因分析
成本收益。內部控制披露的周期包括:公司建立、執(zhí)行內部控制制度,對其內部控制的自我評估測試,通過披露將信息傳遞給投資者,投資者根據所獲得的信息調整對公司的認識并調整投資方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執(zhí)行、測試都面臨著成本的支出,而投資者獲得信息后是否會增加投資,對市場價格是否會有利好,卻取決于公司的內部控制的設置和運行是否有效,有無重大、重要缺陷。這就直接導致了,公司不愿意披露內控信息,對于某些可能會出現問題的方面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干脆不執(zhí)行、不披露,瞞天過海,短期上,既減少了測試的成本,又防止披露缺陷對股價產生消極影響。
信號傳遞理論的影響。信號傳遞理論認為信息具有信號作用。內部控制良好的公司致力于抓住任何一個披露機會,向投資者傳遞自身發(fā)展前景良好的信號,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高投資者的信任,吸引投資;而內部控制不佳的公司則盡力隱瞞內控的缺陷,把問題捂住,只發(fā)布格式化的無缺陷報告,避免傳遞不良信號,嚇跑投資者。
內部控制重視度不高,控制普遍較為松散。我國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只設計不執(zhí)行,或是執(zhí)行較為隨意,相關人員對自身內部控制方面工作要求理解不到位、為圖方便簡化控制流程等情況比比皆是。從內部環(huán)境上,對誠實守信、遵循職業(yè)道德的落實不足,管理層、治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關注不足,直接導致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態(tài)度隨意。
缺少懲罰性法律條款。我國雖然在相關規(guī)范、指引中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了要求,但是對不披露、不真實、不及時披露沒有出臺相應的懲罰性法律法規(guī),使公司面臨的違規(guī)成本很低,同時也不利于強調內控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不利于扭轉公司“內控可有可無,復雜而且浪費”的心態(tài)。
二、改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的措施
明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責任主體?,F有規(guī)定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責任主體的規(guī)定模糊不清,不同法規(guī)還會出現沖突,如:《公開發(fā)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中要求監(jiān)事會對公司是否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發(fā)表意見,但是上交所和深交所得《指引》中,明確指出董事會對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zhí)行負責。責任分配在董事會、監(jiān)事會、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界限模糊,導致各方都抱著和我無關,是他人負責的心態(tài),嚴重影響到了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實施效果。我認為董事會是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編制方,理應由其承擔主要責任。
加強外部監(jiān)管。一方面是通過立法,明確虛假披露的法律后果,在違法利益不變的情況下,提高違法成本,加強外部監(jiān)督,使得公司不敢有虛假披露、隱瞞不披露;另一方面,提高注冊會計師隊伍的建設,注冊會計師協會應著力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提升會員的執(zhí)業(yè)水平,從審計方面增強信息披露的壓力。
提高投資者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要從根本上解決,公司信息披露的問題,應該從需求方下手,應該通過各種媒體提高廣大投資者對內部控制信息的重視程度,形成投資不僅看年報,更要看內部控制自評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新氣象。對于內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越多、越詳細的公司,投資者對其未來發(fā)展情況的不確定性越低、投資越多、預期越好,而對于披露走過場的公司,投資者信任度下降,放棄投資。這樣一來,為留住和吸引更多投資者,上市公司會自覺完善披露內容。同時,政府和市場更要嚴格監(jiān)督,以免出現自愿性披露造假,欺騙投資者做出錯誤決策。
對積極披露的公司給予獎勵。對于決策有關信息披露詳細的公司,可以在貸款、稅收、信用評級方面給實質性的優(yōu)惠,也可以選出模范公司進行公告,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公信力。
有效實施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對于公司發(fā)現內部控制缺陷、改進內部控制制度,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防控風險有極大的幫助;對于減少投資者與經營者的信息不對稱,提高證券市場有效性,優(yōu)化資源配置也有著很大的效果。我國現階段應雙管齊下,著力通過宣傳教育改變公司管理層、董事會、監(jiān)事會及投資者對內部控制及其披露的態(tài)度,以及外部監(jiān)管提高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質量,以實現真實、及時、相關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為投資者決策提供有效參考。
參考文獻:
[1]玉甫,王陽輝.《淺析我國企業(yè)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由“雙匯瘦肉精事件”引發(fā)的思考》[J].會計之友 2011(10)。
[2]莊淑芹.《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商業(yè)經濟2013 (9)。
[3]侯雪筠,盧珊.《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商業(yè)會計2016(8)。
作者簡介:
夏虹(1995-),女,江西九江人,本科,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