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風平
(江蘇省張家港外國語學校,215600)
?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幾個誤區(qū)及對策探討
盧風平
(江蘇省張家港外國語學校,215600)
《中國教育報》曾經刊載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一個教育局長的聽課手記》.其中有一段描寫了教育局長聽了一節(jié)數學課,內容是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授課老師在講授新課時沒有直接把內角和公式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探尋解決辦法,結果學生思維異?;钴S,創(chuàng)意驚人.這位老師當場為學生的創(chuàng)意激動得熱淚盈眶,學生也被老師的激動深深感動.一節(jié)課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這節(jié)課既沒有針對概念的小結,也沒有當堂的鞏固練習,更沒有作業(yè)布置就只好匆匆下課了.這位局長大發(fā)感慨,認為這是一堂難得的好課,課堂氛圍異?;钴S,情感交流充分到位,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求異思維.誠然從局長角度可以認為這是一節(jié)好課,但從學生角度上講,他們獲得了哪些知識與技能,這些知識與技能是否有效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如果碰到檢測這部分知識,他們能否順利完成.另一個問題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是否就是采用這種模式?確實需要學生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思維,但創(chuàng)新思維也要有知識的積累,沒有了知識的積累,那么創(chuàng)新思維也是無水之源,無本之木.
新課改已經實施多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對教師教學理念的革新,教學方法的更新起到了引領的作用.但是新課改不等于不要教學質量,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形成一些誤區(qū),這對教學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對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形成,方法的掌握都會出現負面影響,因此有必要將這些誤區(qū)一一羅列,并加以逐一改正.
現在的有些課堂教學可以用“華而不實”這個詞來形容.具體表現為“喧鬧的課堂,干癟的內容,雜亂的方法”,以低層次的熱鬧替代了高層次的思考,課堂上充滿了插科打諢的作秀成分,還誤認為這是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
1. 脫離課本搞教學,不著邊際
新課程倡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主張照搬教材.這主要是針對照本宣科而言,不知是宣傳力度過大還是解讀者的誤導,讓一些教師認為新課程不需要用教材.在實際教學中脫離教材搞教學的現象比比皆是,每一節(jié)課都按照自己的設想搞個導學案或者其他替代品.大的方面是:擅自改變教學順序,教學用時;小的方面是:人為修改一些約定俗成的說法,更有甚者修改定義中的用詞,定理中的術語,書寫中的符號.一些教師一學期下來教材幾乎沒有翻,所教學生的教材夸張一點說幾乎可以當新教材賣給別人.這樣對教材的編寫意圖,組織結構都不了解,談何深刻領會新課程理念,提高教學效益.
事實上,教材是由精通數學和教育教學的專家歷經多年心血凝結而成,其語言精練,用詞準確,表意到位,說理通俗易懂,例題選配針對性強,習題配置合理得當,編排順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也和其他學科相互照應.新課程倡導知識結構的形成需要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雖然沒有硬性規(guī)定必修系列的教學順序,但建議順序已有,就是必修1,2,3,4,5的順序.必修1所涉及知識和方法是其他部分的基礎,理應先上,必修2是空間幾何體和直線與圓,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及時了解數學的兩大支柱:代數和幾何.代數的研究不僅僅局限于式的運算,還涉及對事物的抽象分析,這就需要函數知識的學習以及分析處理函數的方法.幾何問題首先讓學生學習立體幾何,目的是讓學生能沖出平面,走向空間,對空間幾何體有更為全面的認識.立體幾何是平面幾何在空間的推廣,因此,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與平面幾何完全一致.但直線與圓是平面解析幾何內容,雖然研究對象與初中平面幾何一樣,但是研究的方法完全不一樣,使用解析的方法研究,也就是通過研究數量關系來研究幾何圖形.由此可以讓學生認識到高中數學是對初中數學的延續(xù)和拓廣,這種拓廣既可以是知識的拓展,也可以是方法的變化.學完這兩部分內容后就有必要讓學生學習一點前沿的數學,所以必修3就涉及算法和概率統計這兩部分內容,雖然這兩部分知識比較淺顯,但蘊含的思想方法比較深邃,對學生后繼發(fā)展有利.當這些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構建好以后,就可以有必要讓學生學習一些有一定難度的數學知識,必修4和必修5的三角、數列和不等式就呼之欲出了.接下來應該學一點邏輯與推理以及對函數和幾何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選修系列的邏輯與推理,導數和圓錐曲線就順理成章地出來了.用這樣的順序組織教學,通俗易懂,學生理解也甚為方便.
現在很多學校,甚至有些地區(qū),為了便于教師的教,將必修內容的教學順序打亂了,其中1,4,5,3,2的順序最為普遍.當然這樣的做法也有一定的好處,就是建立一個大函數概念,但其間夾雜一個向量感覺就不倫不類.如果純粹為建立大函數概念,那么應該的順序是必修1,必修4中的第一章和第三章,必修5中的第一章和第三章,然后是選修中的導數概念,再必修5的數列,然后再是向量,必修2和選修系列其他內容;至于必修3文科可以在選修系列內容之后再學,理科可以在計數原理之后,隨機變量之前學.另外,必修1,4,5,3,2的順序容易使高一的學習難度偏大,容易產生學習困難生.
2. 教學設計格式化,輕視內容
在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的教學設計格式化,注重形式,輕視內容.比如,每一節(jié)課都要挖空心思想一個(甚至多個)情境來引入新課,如果情境切入主題且非常簡短,那是很必要的,但一些教師是天馬行空,不著邊際亂發(fā)揮,過了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才引入正題.再如,新課程鼓勵小組合作學習,有些教師不論課的內容是什么,每節(jié)課都安排小組討論,致使合作主題形式化,主題要么過于簡單,沒什么好討論的,要么過難,學生根本討論不出來,討論形式千篇一律.教師一發(fā)布討論命令,學生前后幾人圍在一起開始討論,教室里頓時“嗡嗡”聲一片,誰也聽不清學生到底在講什么,缺乏有效的監(jiān)控.學生熱鬧討論的背后并沒有真正解決問題,流于走過場,這種只“議”不“思”,只“作”不“合”的現象非常普遍,學生大部分各自為政而沒有形成小組觀點.
新課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敢于質疑,倡導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有些老師誤以為新課程就是不需要老師講,全是由學生來,上課概念老師不講,由學生來講,學生只好照課本讀一遍,根本無法解讀定義中關鍵詞,更不用說注意點.定理不講,拋給學生讓他們探究,學生費了很大周折才把定理弄清楚,根本無法進行相應的練習,有時憑學生自己的能力根本搞不清定理的本質,做題時只好依葫蘆畫瓢.最多的就是習題課讓學生講,學生最多將答案在黑板上板書一遍,既沒有方法總結,也沒有變式練習,其他學生怎么可能掌握得很好.還有一種極端情形是習題課只練不講,學生根本沒有收獲.因此還課堂給學生并不是課讓給學生來上,如果是這樣,最多是換種形式的灌輸法,原來是師灌生,現在是生灌生而已.而且從長遠的角度講,學生的認識水平肯定沒有老師好,所以這樣的課堂不可能有很強的生命力.所以,還課堂給學生不等于上課教師不要講,甚至是放羊式的教學;不等于教學中不需要解讀和示范,甚至概念不作剖析,定理不做探究,全部拋給學生.這只是形式上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實質根本沒有,而且還加重了學生的負擔.
3. 教學目標高大上,浮而不實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是教學流程遵從的準則.新課標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寓于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在此過程中逐步總結方法,有條件的情況下提升為思想方法.而知識和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內化又需要經歷自我體驗,自我構建的過程,因此書寫教學目標時只要將本節(jié)課需要學生了解、理解的知識和需要掌握的方法羅列出來就可以了,這些就是本節(jié)課最本質的東西.
有些教師在擬定教學目標時,書寫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意目標,每個目標都書寫長長的一大段話,書寫的都是一些空話,套話,多而全,虛而假,很多目標根本不可實施.
在教學目標中,重點應該是教學重點的把握和教學難點的處理,而并非是一些套話、空話.其實,就三維目標而言,它應該是個階段性目標,具體到每節(jié)課目標應該有所側重,應該具體化,最好能夠量化,每節(jié)課用不著書寫過多的目標,浪費精力,浪費時間.因此,在確立目標時應該剔除這些虛無的“雕飾”,這樣才能顯露出一節(jié)課的數學本質.
4. 教學手段花樣翻新,運用不當
新課程主張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更新教學方法,主要是針對“少、慢、費、差”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而言的.多媒體課件以其聲,形,色的統一,形象直觀地展示教材內容,顯示了現代科技的巨大魅力.使用多媒體課件確實能提高課堂容量,節(jié)約課堂時間,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完全依賴課件,離開了電腦課件就不會上課了.師生的教學行為被媒體所控制,有些課件做得花花綠綠,這些五彩繽紛的課件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弱化了教師的作用,使課件成為教師的“替身”.有人戲稱:多媒體課件是“傻瓜”式上課工具,也就是不管是誰,給個課件,就能上課.另外,使用多媒體課件上課往往會熱鬧非凡,使數學課堂少了冷靜的思考,多了熱鬧的喧嘩.我們要反對黑板加粉筆的傳統教學手段,也要反對盲目追捧多媒體,遠離教材,剝奪教師講解的“泛媒體化”教學.上課是用多媒體,而不是被多媒體“綁架”著進行教學.多媒體要服務于課堂教學,但不能替代教學,更不能成為搞花樣、圖熱鬧的工具.
5. 教學互動重預設,輕生成
為了杜絕“滿堂灌”和“一言堂”,新課程鼓勵課堂師生互動,因此教師備課過程中多了師生互動這一環(huán)節(jié),這是好事.但是很多互動都是課前預設的,很少有課堂生成的互動.師生教學嚴格按照事先的設計進行,教師一呼,學生百應,課堂氛圍呈現虛假繁榮,這就違背了新課程互動的初衷,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碰撞和創(chuàng)新的火花.很多教師認為,預設就是預備問題,所以一些淺顯的事實也設計一個所謂的問題.更有甚者,還預設了“對不對”“是不是”這些毫無思維量的問題,即課堂教學從滿堂灌走向了滿堂問.其實在課堂教學中,只要給學生適當的時間,學生就會有各種奇思妙想,教師如能抓住這些思維閃光點組織教學,教學效果想不好也難.但這些思維閃光點往往是稍縱即逝,而且是淹沒在眾多普通思維中,教師要有辨別能力,選出思維閃光點;要有課堂駕馭能力,不被無關思維牽著鼻子走,杜絕出現局長認為的“好課”;要有恰當的語言組織能力,將這些閃光點引導到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上來.
簡約是高效數學課堂的標簽,冰冷表面下的火熱思考是高效數學課堂的特征,回歸本源才是高效數學課堂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應立本求簡,追求質樸自然的教學理念.打鐵需要自身硬,教師要練好教學基本功.基本功來自積累,來自對教材精深耕讀,吃透教材,明了編寫意圖,對知識架構了然于胸;基本功也來自題海中的鍛煉,做題方法的總結來自于親身的經歷與體驗;基本功還來自于對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徹底研讀,明確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既不加重學生負擔,也不盲目減少必要的知識點和方法.
教師有了簡約的理念后,對教學過程就應刪繁就簡,簡單高效.教學設計應該簡練厚實.以最簡練的線條拉動學生靈動的體驗,以最簡捷的體系促成學生豐厚的生成,以最簡單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能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簡練是打造求真務實課堂的關鍵;簡化環(huán)節(jié)和緊扣主線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靈魂和根基.教學過程的簡化要求教學目標簡潔明了,表意到位,操作簡單可行.教學過程的簡化同樣要求教學手段的簡樸實用,不要把課件搞得花里胡哨,喧賓奪主,分散學生注意力.另外,也要堅決擯棄將課件當成教師的替代品的做法.教學過程的簡化同樣呼喚真實有效的互動,互動過程中要有不同的聲音,有相異的想法,不能出現千篇一律,虛假熱鬧的互動.
由于對新課程理念的誤解導致了諸多的誤區(qū),這些誤區(qū)若不加以及時更正,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數學課堂教學要求去除浮華雕飾,顯露數學本質,使數學課堂簡約而不簡單,樸素而不隨意,真正成為學生知識的積累場、思維的訓練場、能力的提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