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0月9日文章,原題:9000英尺高山上的機會:年輕老師深入中國最偏僻貧困地區(qū)不久前,城背后村(音)的郭德凱(音)還在公路邊和其他5歲大的孩子玩耍,他們蓬頭垢面、無人看管。這個偏遠山村沒幼兒園,與城里同齡人相比,德凱他們看似前途暗淡。但如今,他正坐在藍色塑料椅子里,身旁還有兩名小朋友,認真考慮用哪支水彩筆畫貓。令他受益的一項計劃(把最偏僻村莊的窮孩子送進幼兒園)將令他為上小學做好準備,或許還能帶給他光明未來。
在中國,早教如今是政府的一項新優(yōu)先工作,加大開支意味著民辦和公立幼兒園能接收約70%的學齡前兒童。但位于青海省群山里的城背后村及類似村莊,卻是政府學前教育網(wǎng)達不到的地方。中國發(fā)展研究基金會表示,中國約有1600萬3到6歲的孩子還沒進幼兒園,多生活在最偏僻的貧困村莊。受該基金會支持的“農村早期教育中心”試點計劃已令2.5萬名兒童受益。
城背后村幼兒園的秦老師是此類教師的典型代表:20歲出頭的當?shù)嘏?,剛參加完教師培訓。他們每月工資250美元。不識字的當?shù)剞r民郭強(音)說,這些年輕教師帶來的變化是驚人的,“孩子們變干凈了,在餐桌上表現(xiàn)更好了……我大兒子考試成績很好……或許以后能找份好工作?!绷硪粋€山村小學的校長王盛國(音)也注意到變化,“過去,上小學的孩子要比現(xiàn)在上完幼兒園的孩子知道的事情少得多。如今他們行事方式更文明,考試成績比過去好很多……”成功還反映在去年一項調查結果上,參加農村早教中心的孩子與公辦幼兒園的孩子認知發(fā)展水平一樣,其社會行為、情感表達和自我調節(jié)得分甚至更高?!?/p>
(作者彼得·福特,陳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