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經(jīng)常回憶過去的事情。我常想,懷舊,對一個人來說意味著什么?有人說,意味著自己老了;也有人說,意味著對人生的回眸與留戀。我覺得這些說法雖然不錯,但多少有點苦澀與悲觀。我自己的體會是,懷舊與否,既關乎年齡,更關乎心靈深處的感動,這才是最重要的。
蒼榕古寨情
我出生在琉璃廠文化街旁的一個大院里,街上的每一間店鋪,都有我童年的足跡。一個從小就在琉璃廠、護城內(nèi)河、皇城根下玩耍的孩子,成長為一個酷愛畫畫的北京爺們兒,直到現(xiàn)在年近七旬、兩鬢如霜,期間有太多的故事讓我回味、讓我感動,甚至刻骨銘心。尤其是皇城根,現(xiàn)在那里修了一個公園,景色怡人,可我小的時候那里除了皇城,到處都是溝溝坎坎,夕陽西下,雜草叢生,處處透著破敗、荒涼。那時的護城內(nèi)河就是個溝,是孩子們玩耍的好地方,我從小就在那里捉蟋蟀、逮蜻蜓,好幾次掉到溝里。那時內(nèi)河的水不深,有驚無險,回家后母親怕嚴厲的父親責罰我,急忙給我洗澡、換臟衣服,最大限度地遮掩我的頑皮。一轉眼,幾十年過去了,現(xiàn)在想來就像昨天發(fā)生的事一樣。
我上小學,是在北京的府學胡同小學。這所小學很不一般,建于明朝的洪武元年,至今已經(jīng)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記得學校里面有一座大廟,廟里很多碑。那時的冬天特別寒冷,上學時穿著免襠褲,脖子上掛著棉暖手,學校里燒煤球,早上輪流到教室生火,弄不好到處都是煙。我當時是個小組長,早晨負責把煤灰渣收到一邊,等著校工收走。童年的記憶至今難忘,以至于一說到小學,我就想到煙火繚繞中的古廟、古碑。
至于北京的文化,我更是情有獨鐘。我覺得,正是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都,孕育了我;人文生活,滋潤了我;深刻變化,打動了我。從事繪畫以后,國內(nèi)國外,游歷了很多地方,凡是觸動我的情與景,幾乎一一出現(xiàn)在我的畫里。很多畫,畫完就算完了,難有一個理由讓我發(fā)自內(nèi)心持久的感動,就像一個游子,走了很久,困了、累了,不想走了,眼前的景致,已經(jīng)覺得不再新鮮。這時候,只有回家,才是他最想做的。而我的藝術,也想“回家”,這個家,就是北京。喝了世界各地那么多種飲品,對我來說,還是北京的豆汁兒最好喝;很多北京的年輕人愛吃牛排、麥當勞,而我至今喜歡炸醬面、爆肚,心里明白多吃爆肚對養(yǎng)生不利,可還是愛吃。我深知我與北京的聯(lián)系,是骨子里的,甚至是基因里的,這份根深蒂固的鄉(xiāng)土情懷,是永遠無法改變的。
從事繪畫這么多年,北京的文化元素時時出現(xiàn)在我的繪畫里。畫北京,就像充電,畫起來精神飽滿,心手兩暢,尤其是畫北京的紅墻、黃瓦、古柏、蒼松,意到筆隨,有如神助,那份美妙的感覺,真是無法言傳,我想這就是佛家所說的“緣分”吧。北京故宮、天壇、地壇、釣魚臺、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山公園、潭柘寺等地的建筑,都是我鐘愛的題材,我畫過多幅潭柘寺題材的作品,有人說先有潭柘五百年,后有北京城,說明了潭柘寺的古老,我的畫,正是以此象征北京的古老與滄桑。還有那些地方的古樹,特別是古柏,很多都有幾百年、上千年,已經(jīng)成為北京的符號。
近些年,紅墻、黃瓦、古柏等內(nèi)容大量出現(xiàn)在我的作品中,別人看來,已經(jīng)成為我繪畫的特色之一。有意為之還是潛意識使然?我自己都有些說不清,既然如此,在今后的創(chuàng)作中,進一步挖掘這些題材的表現(xiàn)形式、文化內(nèi)涵,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我要把北京深厚的意味、巨大的變化,通過我的畫表現(xiàn)出來。這次畫展,我又重新創(chuàng)作了二十多幅北京題材的作品,比如“北京四季圖”《春光》、《秋月》、《夏涼》、《冬韻》,《月下白塔》、《白皮松》等等。
《月下白塔》畫的是白塔寺的雪景,用紅墻、蒼柏與一條古老胡同的對比,表達歲月帶給北京的滄桑痕跡。類似的作品畫了很多,比如香山的見心齋、北海團城的白皮松等等,題材不同,所傳達的意蘊基本一致。白皮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多次畫過,現(xiàn)在重游團城又有了新的感覺,新作的形式、意境都與過去有所不同??傊本┛僧嫷念}材實在太豐富,也覺得越來越難畫了,過去畫過、探求過的東西,不想再重復,新形式的發(fā)現(xiàn)、新感覺的表達要化費很多心血。創(chuàng)作很艱辛,但自己覺得,值!
我要繼續(xù)沿著寫意的、浪漫的、墨彩紛呈的主線完成古都北京的系列創(chuàng)作,這也是我一生的意愿。我這個年齡,金錢、享受已無誘惑力,我要把精力放在創(chuàng)作上,把創(chuàng)作當做養(yǎng)育孩子,從孕育想法,小稿、大稿,到最后完成,就像孩子慢慢長大,看著這些作品,心里很溫暖,也很幸福。
我的畫,追求與眾不同。記得有個故事說,張大千在國外辦展,畢加索參觀了畫展后,問張大千,哪張是你的東西?這句話對張大千刺激很大,所以張大千才發(fā)展了潑墨潑彩,表現(xiàn)俯瞰群山的感覺,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面貌。生活中的意念、感覺,繪畫的題材、形式等等要不與人同,也不與己同,要不斷更新。這幾年我從寫實、半抽象、到抽象,有很多體會,不斷嘗試山水、人物、花鳥等各種題材,特別是花的系列,摸索了一些新形式,表達一些新理念,敝帚自珍,對自己的努力還是滿意的。
藝術探求幾十年,深感創(chuàng)作的過程艱苦而有樂趣。我對繪畫的要求第一要有感受,第二要有生活。我愿意搜奇獵珍、苦中求樂,享受創(chuàng)作過程,更享受創(chuàng)作完成時的瞬間美感。觀眾能在我的畫中體會我的思想、內(nèi)涵,感受我要表達的韻味、意境,從而更加熱愛北京,熱愛生活,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以繪畫為生命的人,想停下筆來,是很難的。人常說,活到老畫到老,年齡在六七十歲的畫家,應該是思想、畫藝最成熟的階段,要把握這個黃金時間,完成自己的心愿。我一直想做一個以北京為主題的繪畫紀念館,陳列自己表現(xiàn)北京方方面面的繪畫作品,最后將這些作品留給熱愛這座古城歷史、文化的人。當然這只是我的初步設想,很多事情才剛剛起步,作為一個目標,我將奮力前行!
北京對我來說,是一道底蘊豐厚、景色絢麗的風景,她的題材是畫不完的,面對她的發(fā)展、變化,自己的感受也是畫不完的,所以畫北京,將會伴隨我一生的藝術探求。
月下胡同引來鳥
趙準旺個人簡歷:
趙準旺,1945年生于北京市,中國當代著名畫家?,F(xiàn)為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藝術交流院副院長、中國畫會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師承亞明、吳冠中、崔子范、張仃等先生。出版畫集、著作二十余本,藝術傳略被收錄于《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錄》、《中國美術年鑒》、《世界華人美術家辭典》、《北美藝術家名人大辭典》,并列入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傳記辭典》及美國《世界杰出人物與領袖傳記》。作品在全國美展及國際性大獎中獲獎。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博物館收藏。并在世界各地(歐美亞太地區(qū))舉辦30余次畫展,2006年榮寶齋舉辦“田園鄉(xiāng)情”——趙準旺水墨畫展;同年12月又舉辦了紀念長征70周年“萬水千山途記——趙準旺重走長征路寫生作品展”;2007、2008年分別在第五、第六屆奧運文化節(jié)期間舉辦了“北京四季風韻畫展”、“奧運情畫展”?!侗本┧募撅L韻畫集》、《趙準旺奧運情畫集》作為北京奧組委官方禮品在奧運慶典活動中贈送200多個國家來賓,為宣傳北京起到積極作用。
春城二月花
出版有《萬水千山途記——趙準旺寫生作品展(一)、萬水千山途記——趙準旺寫生作品展(二)》、《趙準旺水墨畫集》、《名家畫北京》、《田園鄉(xiāng)情—趙準旺水墨畫集》、《山水畫壇—趙準旺作品》及《人文奧運 魅力北京—北京四季風韻畫集》、《北京奧運情畫集》等三十多種畫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