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梅
生病吃藥,似乎是很簡單的問題。很多患者都有自己的吃藥習慣。但是,并不是熟悉的習慣就是正確的。隨著藥物新劑型、新品種的增多,口服藥物的用水選擇變得愈加重要,因此,我們服藥時要講究用水,這也是確保藥物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合理選擇水溫
吃藥前一定看好藥品說明書中的“用法用量”,標注“口服”的藥物,沒有特殊要求的話,一般指用水送服。對于水溫,《中國藥典》有明確規(guī)定:熱水系指70℃~80℃,微溫或溫水系指40℃~50℃,冷水系指2℃~10℃。醫(yī)生常交代用藥時服用的“涼白開水”實質(zhì)是指燒開后放置到常溫(10℃~ 30℃)后的水。
很多藥物對熱很敏感,遇到熱水,容易分解失效,甚至產(chǎn)生毒副作用。如助消化類藥物多酶片、酵母片等,脊髓灰質(zhì)炎減毒活疫苗,含活性菌類的乳酶生片,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等都屬于活性蛋白質(zhì)類藥物,遇熱易引起蛋白質(zhì)凝固變性,使藥效降低?!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指出,“胃蛋白酶遇熱不穩(wěn)定,70℃以上即失效”,故應選用涼開水送服,水溫不能超過40℃,尤其是脊髓灰質(zhì)糖丸,必須用溫度較低的涼開水送服。對于維生素C泡騰片等化學性質(zhì)不穩(wěn)定的藥物,切忌用熱水送服,因為熱水送服易破壞藥物的結構,降低療效。一般選用100~150毫升的涼開水或溫水溶解后使用。對于阿莫西林顆粒劑等口服青霉素類藥物,忌用熱開水沖服,否則很容易產(chǎn)生致敏的阿莫西林高聚物,導致患者出現(xiàn)頭暈眼花、四肢麻木等過敏癥狀,一般可以將60℃作為其臨界溫度值,溫度越高,致敏的危險性就越大。所以,阿莫西林顆粒最好用冷開水沖服。滴丸類藥物多用于急重癥患者,宜選用少量溫開水送服,防止滴丸受熱融合。
二、合理確定水量
1.水的一般用量
口服一次藥物需要多少毫升的水?目前我國還沒有權威的規(guī)定。一般情況下,患者服用藥片(或膠囊、丸劑)時,最好采用足量的溫開水(約200~300毫升)送服:先喝少量水潤滑食管,待藥物送入口中后,再喝一小杯水,使干澀的藥物加速通過咽、食管進入胃內(nèi)。應飲用足量的水,防止藥物滯留于食管壁上,避免由于藥物本身的酸堿性、刺激性導致食道管損傷,引起發(fā)炎甚至潰瘍。切忌干吞藥片,否則會引起食道管損傷,在服用對消化道刺激性較大的米諾環(huán)素、硫酸亞鐵、阿司匹林、氨茶堿、復方新諾明等藥物時尤其要注意。
2.服用時應當多飲水的藥物
臨床資料表明,服藥時增加飲水量能增加藥物的溶解和吸收,促進藥物的排泄,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大多數(shù)藥物經(jīng)腎臟排泄,如服用磺胺類抗菌藥復方新諾明,巴比妥類藥物苯巴比妥,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藥物時,藥物及其代謝物偏酸性,在尿中溶解度降低,易形成結晶性沉淀,刺激或阻塞尿路,嚴重時會使患者出現(xiàn)結晶尿或血尿等腎損害,而多飲水有利于結晶的溶解,減少對腎的損傷。注射給藥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對腎臟的毒性大,口服吸收甚微,但主要經(jīng)腎小球濾過,尿中濃度高,因此宜多飲水稀釋并加快藥物的排泄,減少藥物的腎毒性。有些藥物可能引起體液平衡紊亂,如服用平喘藥氨茶堿、茶堿等可能導致脫水,服用利膽藥羥甲香豆素、去氫膽酸等會引起腹瀉脫水等,通過多飲水就可以盡量避免這些副作用。臨床上常用的抗痛風藥丙磺舒、別嘌醇,雙磷酸鹽阿侖膦酸鈉,抗病毒藥利托那韋、阿昔洛韋等藥物,一般要求日飲水2 000毫升以上,主要目的是沖洗尿道,減少尿鹽的沉淀。
3.服用時不宜多飲水的藥物
但是,并不是服用所有藥物都需要多喝水,有些藥物因劑型的特點和在局部發(fā)揮作用的原因,服用時不僅不能多喝水,有時甚至不能喝水,否則會降低藥效,失去治療作用。如消化性潰瘍患者服用的胃黏膜保護劑硫糖鋁、果膠鉍,或需要直接嚼碎吞服的胃藥,用少量溫開水(30~50毫升)送服后不宜多飲水,以防止破壞藥物形成的保護膜,影響藥效。服這類藥后半小時內(nèi)也不要喝水,因為短時間內(nèi)大量喝水,同樣會把剛剛形成的保護膜沖掉,使受損的胃黏膜重新暴露在有腐蝕性的胃酸中。糖漿劑如止咳糖漿、念慈庵川貝枇杷膏等,是通過在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來快速緩解呼吸道癥狀,起到消炎止咳的作用。如果喝過多的水,會把附著在咽部的藥物有效成分沖掉,使局部藥物濃度降低,影響藥效的發(fā)揮。如果覺得口干,應在服藥半小時后再喝水。
4.服用時不宜飲水的藥物
硝酸甘油等舌下含化的藥物,主要是通過舌下靜脈吸收藥物,不需要用水送服,一般要求含后30分鐘內(nèi)不宜飲水。治療咽炎的華素片等含化片,藥物含化期間也盡可能不要飲水,以免降低藥物的治療效果。
三、合理區(qū)分水質(zhì)
除了合理選用水溫和水量外,水質(zhì)也會對藥效產(chǎn)生影響。對于絕大多數(shù)藥物來說,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但是,隨著礦泉水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越來越普遍,很多人開始不自覺地選用礦泉水送藥。礦泉水是指來自地下水深層、流經(jīng)某些巖石的地下水,含有微量元素和離子。能否用礦泉水服藥,需要聽從醫(yī)生的意見。
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阿侖膦酸鈉等藥物嚴禁與鈣制劑一起服用,所以盡量不要用礦泉水送服,以免降低藥效。服用六味地黃丸、金鎖固精丸、左歸丸等治療腎虛的藥物時,宜選用淡鹽水送服,以協(xié)同發(fā)揮藥物的固腎作用。有人喜歡喝茶,習慣用茶水送藥,但茶水中含有大量的鞣質(zhì),會與補鐵藥(硫酸亞鐵)、含蛋白質(zhì)的消化酶類制劑(乳酶生)、四環(huán)素類抗菌藥(米諾環(huán)素)、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羅紅霉素、阿奇霉素)等結合,導致藥效受到影響。反之,四環(huán)素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也會抑制茶葉中茶堿的代謝,增加茶堿的毒性,導致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所以,服用上述兩類藥物要忌用茶水。
因此,要實現(xiàn)安全用藥,一定要學會合理選擇用水,患者服藥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中的“用量用法”,同時遵從醫(yī)生或藥師的囑咐,做到科學合理、安全有效。